大家好,說起周赧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周赧王作為最后一位周天子,其即位之時周王室已經(jīng)衰弱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周天子早已徹底喪失了對天下諸侯王的控制,就連周王畿分割出來的西周國和東周國都不將這位名義上的周天子放在眼中,而周赧王最終的結局,也的確算得上是窩囊至極。
周赧王即位之時,周王畿已經(jīng)分裂為了三部分,即周王室、西周國和東周國。秦武王時期,秦國攻占宜陽之后,秦武王于前307年欲入東周試舉周鼎,右丞相樗里疾于是率領兵車百乘先至東周國,試探東周反應。
“九鼎”乃是周天子王權的象征,又豈肯讓他人輕易接觸,周赧王因此對秦武王的無禮要求予以了嚴詞拒絕,樗里疾大怒,遂將周赧王逐出王宮,強遷至西周國。雖然秦武王最終因舉鼎絕臏而亡,但經(jīng)此事周天子僅存的權威也就此喪失已盡。
到了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前后,秦國已經(jīng)極為強大,且秦國的東擴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了周王室的存亡,為了求取生存空間,周赧王只好對秦國溜須拍馬,從而換取短暫的和平,也正是由于周赧王的態(tài)度,昭襄王始終未曾攻打周王室。
在“長平之戰(zhàn)”后,山東六國之中唯一能夠對抗秦國的趙國被徹底打殘,這徹底引起了山東諸國的警覺,進而導致秦國在之后的“邯鄲之戰(zhàn)”中戰(zhàn)敗。雖然此戰(zhàn)秦軍損失不大,但卻讓山東諸國看到了擊敗秦國的希望。
于是,“邯鄲之戰(zhàn)”后,楚國派使者請以周赧王的天子名義,號令各國協(xié)力攻秦。這令憂心忡忡的周赧王大喜過望,于是命令西周公湊出了一支五六千人的軍隊,又向境內的富戶籌借軍資。結果,這次合力攻秦,只有燕國和楚國派出了軍隊,而其他四國壓根沒有出兵,結果最終非但沒有成功討伐秦國,反而讓周天子欠了一屁股債。
西周君率軍返回后,境內的富戶們便紛紛上門討債,周赧王本打算以戰(zhàn)后所獲來抵債,如今哪里還得起錢。面對富戶們的討債,周赧王無奈之下只得躲在了宮后一個高臺上,結果此臺被周人戲稱為“逃債臺”。雖然此次攻秦不成,但秦軍卻不肯善罷甘休,攻占韓國陽城、負黍后,更是直撲周王城。
眼看周王室要被攻滅,西周君無奈之下只得跑到秦國叩頭認罪,并將全部的三十六邑、三萬人口都獻給秦昭襄王,秦國則將西周君綁在柱子上游街示眾,貶為平民,這才放其歸國。此事的發(fā)生,可謂讓周王室顏面掃地,周赧王和西周君的心情可想而知。
同年,在位長達56年的周赧王就此郁憤而終,此后不久,西周文公姬咎也就此一命嗚呼,西周一地的民眾紛紛向東方逃亡,秦國于是輕易地收取九鼎和其他珍寶。由于周赧王并未立有繼承人,八百年的周王朝,也就至此徹底走向了終點。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