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變中,北方金國大軍南下攻破汴梁,北宋滅亡。宋徽宗之子康王趙構(gòu),在國家危急存亡之際,挑起了興滅繼絕的重擔,最終在宋朝愛國人士的擁戴下,渡江南下建立南宋,使得趙宋王朝的血脈得以不絕如縷延續(xù)下來。然而南宋建立后,面臨的局面卻并不樂觀。金國人野心勃勃,妄想徹底一統(tǒng)河山,滅掉南宋,一次又一次向南宋發(fā)起洶涌如潮的猛攻,持續(xù)數(shù)十年的宋金戰(zhàn)爭拉開帷幕。
金國人的狼子野心、燒殺劫掠,不僅沒有嚇倒南宋軍民,反而激發(fā)出他們胸中的血性與勇氣,為了保家衛(wèi)國,為了救亡圖存,與殘暴的金兵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激烈斗爭。宋金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忠肝義膽、鐵骨錚錚的英雄志士,他們置個人生死于不顧,面對金兵的屠刀,舍生取義,拼死抗爭,其壯懷激烈之氣,足以昭示千古。
岳飛和韓世忠,是南宋抗金戰(zhàn)爭中的中流砥柱。他們憑借一顆熾熱無比的愛國之心,和非凡的勇氣膽略,在國家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屢次擊敗金兵,成為名傳天下的抗金英雄。借助《岳飛傳》等評書演義的傳播,他們二人也得以成為民間知名度最高的抗金英雄。然而,與岳飛、韓世忠同時代還有個英雄漢,他雖是一介文臣,無拳無勇,但其事跡卻更為壯烈,卻被湮沒在歷史塵埃中不為人知。
此人就是南宋初年的愛國英雄楊邦乂。楊邦乂,江西吉水人。提起他來,很多人表示毫無印象。但他有個侄孫,卻大大有名,南宋大詩人楊萬里,就是寫“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那位,正是楊邦乂一個家族的后輩子弟。楊邦乂出身平民之家,北宋政和五年進士,歷任歙州婺源縣尉、溧陽縣知縣、建康軍提領沿江措置使司等職務,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宋朝基層官吏。
楊邦乂飽讀圣賢之書,“博通古今”。在北宋滅亡、南宋草創(chuàng)、金兵南下的艱難時局中,楊邦乂位卑未敢忘憂國,每每“以節(jié)義自許”。建炎三年,金兵南下攻取建康府,南宋守將杜充,“性酷而無謀,士心不附”,將士離心,在金兵攻擊下一戰(zhàn)即潰。杜充本人也可恥地當了漢奸,投降金國。
金國主將完顏宗弼、也就是金兀術,洋洋得意進入建康府城,南宋很多大臣都貪生畏死,前來投降,連戶部尚書李槐、顯謨閣直學士陳邦光這樣的大人物,也都恬不知恥當了叛徒。同僚們強迫楊邦乂一起投降,“亦強公以行”,楊邦乂怒不可遏,一頭扎到河里要自盡,后被仆人救起。眾人看他心如鐵石,沒敢再勉強他。
當時建康府的官吏都來參拜金兀術,楊邦乂卻對金兀術不理不睬,閉門不出,“獨僵臥不起”。金兀術派人把他強行綁到面前,假惺惺地勸說他投降,并以殺害他的家人相威脅。楊邦乂卻傲然答道:“家國之事,不兩立,吾計決矣,愿無費辭!”
金兀術起先也挺敬他是條漢子,于是擺下酒宴,派人把楊邦乂拉來,強迫他入席。誰知楊邦乂卻反應激烈,死也不肯和金兀術同席而坐,金兵硬拖他,他猛地掙脫,一頭撞在大堂外的柱子上,登時血流滿面,人事不省。金兀術大怒,派人把他關入大牢,嚴刑拷打,企圖威逼他歸降。
楊邦乂遍體鱗傷,卻忠心不改。金兵拿來紙筆讓他寫供狀,他提筆慨然寫道:“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表示自己寧死不降之心。金兀術惱羞成怒,露出猙獰面目,為了殺一儆百,他下令斬殺楊邦乂。楊邦乂死前破口大罵:“女真圖中原,天寧久假汝,行磔汝萬段,安得污我!”《宋史》記載,金兀術氣得暴跳如雷,下令“殺之,剖取其心”,楊邦乂壯烈就義,如同當年比干一樣遭剖心之刑。楊邦乂忠義之心,悲壯之舉,感天動地卻不為人知,被世人遺忘。特寫此文,以懷念這位鐵骨錚錚的英雄人物。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