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才子解縉為何要自殺?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明成祖朱棣有兩面,一面是雄才大略的帝王,一面是陰險毒辣的小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猜忌與誅殺大臣上,朱棣比之其父明太祖朱元璋,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朱棣的手段更“高明”,也更陰險。
朱元璋誅殺功臣,會親自出手,調(diào)查功臣的劣跡,然后小題大做,上綱上線,以大明法律的名義,將其處死。而朱棣誅殺大臣,卻往往不會親自動手,而是陰險地暗示身邊鷹犬,讓鷹犬們替自己完成任務。當然,黑鍋也由鷹犬們來背。
永樂十三年(1415年),朱棣御覽錦衣衛(wèi)都指揮僉事紀綱所上囚籍時,突然問道:“縉猶在耶?”
解縉是明初一代才子,《永樂大典》的編纂,因得罪朱棣,被錦衣衛(wèi)下獄。當時,解縉正在錦衣衛(wèi)獄中,朱棣卻明知故問“解縉是否還活著”。
朱棣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作為朱棣最倚重的狗腿子,紀綱立馬便嗅到了主子的深意?;氐藉\衣衛(wèi)后,紀綱便將解縉灌醉,然后拖到積雪中埋起來,將解縉活活凍死。
鷹犬往往只是皇帝利用的工具,有用則用之,無用則棄之?;实劾铭椚宄幕?,當鷹犬的所作所為引起眾怒時,皇帝則會馬上將鷹犬處死,安撫人心。這樣,皇帝既得了利,又推卸了責任。作為一代雄主,朱棣更是將這種帝王之術運用到極致。
永樂十四年,也即解縉被紀綱害死的次年,朱棣便將臭名昭著的紀綱處死,理由是紀綱陰謀造反。其中,還有一條非常諷刺的罪名,正是污蔑陷害解縉。
殺明初大才子解縉如此,殺明初名將平安亦是如此。不過,平安比解縉的情況更特殊,所以,朱棣殺他并沒有動用鷹犬,而僅僅只是說了六個字。
平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養(yǎng)子,也是朱棣的舊部,早年跟隨朱棣出征塞北。平安在洪武時期便開始領兵作戰(zhàn),歷任密云指揮使、右軍都督僉事,便深受朱元璋的器重和信任。朱元璋誅殺功臣,而平安卻沒有牽連,穩(wěn)坐將位,也可見朱元璋對他的信任。
所以,平安對朱元璋忠心耿耿,堅貞不二。朱元璋駕崩后,皇太孫朱允炆即位,由于他是朱元璋欽定的接班人,平安自然將對朱元璋的忠心轉(zhuǎn)移到朱允炆頭上。
靖難之役爆發(fā),平安是“反燕急先鋒”,在與燕軍的作戰(zhàn)中,異常拼命。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二十五日,平安率軍挑釁燕軍,朱棣親自出戰(zhàn),結果被勇猛異常的平安殺得連連退卻,還幾乎被平安的槊刺中,幸虧朱高煦及時趕到,才得以幸免。
明日再戰(zhàn),安擊敗燕蔣房寬、陳亨。燕王見事急,親冒矢石力戰(zhàn)。馬創(chuàng)矢竭,劍折不可擊。走登堤,佯舉鞭招后騎以疑敵。會高煦救至,乃得免。當是時,諸將中安戰(zhàn)最力,王幾為安槊所及。已而敗。
朱棣舉兵“靖難”,平安是最難對付的猛將之一,屢次重挫燕軍。不過,朱棣畢竟技高一籌,建文四年(1402年)四月,靈璧之戰(zhàn)中,朝廷軍糧草短缺,平安決定率軍轉(zhuǎn)移到淮河去尋找糧食,并與諸將約定,當夜聽到三聲炮響馬上出發(fā)。沒想到燕軍突然進逼靈璧,發(fā)射三炮,朝廷軍誤以為是出發(fā)的信號,爭相奔往營門,于是營中大亂,燕軍乘機進攻,大敗朝廷軍,平安力戰(zhàn)被俘。
平安屢次痛擊燕軍,讓燕軍諸將吃了不少苦頭,人們早就對他恨之入骨。所以,平安被俘的消息甫一傳來,諸將立刻勸朱棣誅殺平安。
可是,朱棣卻不想殺平安。平安是員難得的猛將,朱棣惜才;平安是他昔日忠實的舊部,朱棣念舊情;平安是朱元璋的養(yǎng)子,朱棣想給先帝一個面子。
朱棣下令將平安押至面前,問:“你有幾次可以殺我,但為何沒有傷害我的身體,卻只是刺破我的衣服呢?”
顯然,朱棣給了平安一個活命的機會,平安只需借坡下驢,說朱棣是太祖皇帝的兒子、建文帝的叔叔,根本用不著惡心地奉承朱棣,朱棣便會順著他的話說:平安還是忠于我的,只不過迫于無奈,才替建文帝賣命。然后將他赦免。
但朱棣萬萬沒想到,平安居然梗著脖子說:“我只刺破你的衣服,而不殺你,不是忠于你,而是想活捉你?!?/p>
朱棣一陣尷尬,長嘆一聲:“先帝的養(yǎng)子,如今只剩下你了!”于是赦免了平安。
燕王惜其材勇,選銳卒衛(wèi)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資等善視之。
靖難之役以朱棣的勝利告終。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朱棣在南京正式即皇帝位,取代建文帝統(tǒng)治天下。對于建文帝舊臣,凡不擁護朱棣者,朱棣一律予以誅殺,殺得哭聲震天,橫尸狼藉,血流成河。
但令人意外的是,盡管平安仍舊忠于建文帝,朱棣卻沒有對他痛下殺手。恰恰相反,平安還得到朱棣的重用,先被任命為老巢北平的都指揮使,又升任行后府都督僉事。
就當所有人都以為平安逃過一劫,將得以善終時,厄運卻突然砸到他的頭上。
永樂七年(1409年)三月,朱棣巡幸北平,翻閱奏章時見到平安的名字。事前幾乎沒有任何征兆,朱棣突然動了殺心,問左右:平保兒尚在耶?
平保兒就是平安,平安明明還活得好好的,朱棣卻突發(fā)此問,平安得知后,當即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便自殺了。
朱棣終究還是猜忌平安!
我們無從得知為何朱棣一開始不殺平安,而且予以重任,卻偏偏在七年之后殺他,但是,隨著朱棣想遷都北平,以北平為國門抵御蒙古,北平的地理位置越來越重要,決定不能交給任何可疑之人,朱棣確實有殺平安的動機與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雖然逼死平安,卻并沒有牽連平安的家人,反而“命以指揮使祿給其子”。平安當初之所以識趣地自殺,而不是舉兵反叛,或等候朱棣親自動手,恐怕也是為了保全家人。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