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知秀網小編一起走進了解梁武帝的故事。
杜牧曾說過"梁武帝明智勇武,創(chuàng)為梁國者,舍身為僧奴,至國滅餓死不聞悟,況下輩固惑之。"這句話基本上把梁武帝蕭衍的大半生都給概括進去了。在前期,蕭衍可謂是才華橫溢、勤于政務,是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可到了后期,他開始任人唯親、佞信佛教,荒廢了朝政。
蕭衍這般判若兩人的轉變,令很多人都摸不著頭腦。前期由他一手創(chuàng)造的南梁可謂是一場盛世,但卻被他最后親手毀于一旦,令人十分惋惜。
沈約雕像"竟陵八友"蕭衍稱帝之后,勵精圖治
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從小就喜愛讀書,家里面也給了他最好的教育。因此他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尤其是在文學上面非常有天賦,與沈約、謝朓等人被稱為"竟陵八友",而他的膽識更是位于"竟陵八友"之首。
永明十一年,齊武帝蕭賾病重,大臣王融就想擁立竟陵王蕭子良,以便可以讓自己操縱朝政,后來事情敗露被賜死。而這些計劃,其實蕭衍早已經看穿,并且暗自提醒了自己的好友們謹慎站隊。他更是看穿了掌權大臣蕭鸞的野心,早早就站好了隊,為其謀劃,等蕭鸞即位后又接連立下了功勞,地位變得顯赫起來。
不得不說,蕭衍真的是識時務者為俊杰。在當時朝堂情勢比較混亂的情況下,能果斷的下定決心站在蕭鸞的這邊,可見他非常擅長審時度勢,而且從之后的一件事中,更可以看得出來他的膽識過人。
永泰元年七月三十日,蕭鸞病逝,在位只有短短的五年。他的兒子東昏侯蕭寶卷即位,而他就如他的稱號一般,昏庸無能且殘忍嗜殺,前后殺掉了不少的大臣。這些行為引起了蕭衍的強烈不滿,再加上沈約等好友決心擁護蕭衍即位,最終蕭寶卷將皇位"禪讓"給了蕭衍。
蕭衍即位后,可謂是勵精圖治,全身心都投入到了政務之中:哪怕手被凍裂了也要堅持每天四更天起床批改奏章。他認為飲酒作樂會耽誤朝政,便遣散了后宮的樂府人員;蕭衍對于官吏的選拔非常重視,他要求他的官員們必須做到清正廉明等等。
蕭衍為了能夠集思廣益,特地在門口設下了兩個盒子,名叫謗木函和肺石函:有功臣或是有才之人沒有因功受到賞賜或是提拔的,可以將書信投進肺石函;若是有百姓想對國家提出什么意見,可以把書信投進謗木函
蕭衍還完善了國家的行政法治,畢竟"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更是大力整頓了從齊朝廷留下來的不良風氣,他采取了明察暗訪的方式,但凡發(fā)現或者被人舉報有忘公徇私、玩忽職守的官員皆被罷免等等,實行了很多改革政策,使得南梁政治愈加清明,社會變得更加穩(wěn)定。
蕭衍之所以大力整頓朝堂上的風氣,是因為他認為原先齊國的風氣導致政治體制出現了的混亂、權責不清、官員們貪污,互相推卸責任等等非常嚴重的問題。他從中吸取了教訓,不想重蹈覆轍,但是他從中獲得的教訓卻并不是全都是有益的。
蕭衍雕像蕭衍的轉變:從任人唯賢到任人唯親
在南北朝時期,寒門子弟大多入仕無望,但蕭衍即位之后,主張不論出身,"設官分職,惟才是務"。只要是有能力、有才華的人皆可為官,像是范云舉薦的周捨就是寒門出身。而蕭衍還將儒學作為了利祿之途、進身之階,這不但推崇了儒學使其地位增高,還為寒門子弟提供了入學和試吏的機會。
蕭衍開設五館,建立了國學,通過這一系列任人唯賢的舉措,在統(tǒng)治前期培養(yǎng)了一大批棟梁之才,穩(wěn)定了朝局。但是到了統(tǒng)治中期,特別是后期的時候,他反而對外臣有了猜忌,開始任人唯親,還放縱宗室的一些胡作非為,這又是因為什么呢?
蕭衍曾經親身經歷過齊明帝蕭鸞為了皇位,不顧情義,大肆屠殺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連還在襁褓中的嬰兒都不放過的局面。南齊皇族自相殘殺的景象更是給了蕭衍很大的警示作用,為了自己能夠長期穩(wěn)定的進行統(tǒng)治,他必須要調整以往統(tǒng)治者對宗室的態(tài)度。
其實在南朝的時候,各代君王為了平衡宗室和各大士族之間的勢力,經常選擇重用寒門子弟和一些外姓大臣。這樣雖然強化了皇權,但是卻也使君主與宗親之間產生了嫌隙,導致宗室之間內斗不斷,最終落得兩敗俱傷的結局。
因此蕭衍徹底改變了對宗室的態(tài)度,他認為只有優(yōu)待、包容宗室才會避免昔日悲劇重演。他在統(tǒng)治后期將重要的軍事大權交于宗室之手,不管對方有沒有領軍的才能都將其任命為將軍,而征戰(zhàn)的結果自然是以失敗告終。
蕭衍對自己的親人更是分外縱容,其中他的六弟蕭宏曾經窩藏過殺人兇手,而他不但不加以懲罰,反而加封。蕭宏也絲毫沒有感恩之心,變得更加肆無忌憚,最后竟然還和蕭衍的大女兒私通,兩人還想著謀篡蕭衍的皇位。結果事情敗露,蕭衍的大女兒覺得無顏面對蕭衍就自盡了,蕭宏最終病逝。
事情不僅于此,東昏侯原先有位妃子名叫吳淑媛,在東昏侯死后就入了蕭衍的后宮。但當時的她已經懷孕幾個月了,孩子很有可能是東昏侯的。蕭衍并不介意此事,給孩子取名蕭綜,以皇子的規(guī)格培養(yǎng)他,蕭綜一直以為自己是蕭衍的親生兒子。
直到蕭綜的母妃吳淑媛,因為怨恨蕭衍讓她失去了往日的恩寵,她出于報復的心理,將蕭綜的身世告訴了蕭綜。蕭綜從此疏離了蕭衍,他認為是蕭衍奪走了他應有的一切,更是在梁魏兩國交戰(zhàn)的時候,投奔了北魏。
蕭衍知道后剛開始非常生氣,直接將蕭綜的封號給撤了,還把吳淑媛貶為了庶人。但是當吳淑媛病逝之后,蕭衍又起了憐憫之心,恢復了蕭綜的封號,還賜了吳淑媛謚號。等到蕭綜落魄的死于北方后,蕭衍還派人取回了他的遺骨,以皇子的身份葬于皇陵。
其實通過這些事情就能看出來,蕭衍已經失去了一開始的優(yōu)勢。由于蕭衍錯誤的選擇,權力的天秤傾斜到了宗室這一邊。蕭衍多年對宗室的寵信,使得宗室占領了朝堂上非常重要的位置,一旦對他們有所動作,絕對會引起強烈的反彈。這也是蕭衍明知道蕭統(tǒng)和蕭綜等人犯了大錯后,依舊沒有給予懲戒的原因。蕭衍變得剛愎自用,后期佞信佛教,最后落得凄慘結局
蕭衍也從一開始主動集思廣益、廣納賢才轉變?yōu)榱爽F在的剛愎自用。關于大臣們在蕭衍對宗親的態(tài)度上,一開始是有人持反對意見的,但是蕭衍卻一直不采納。曾經有大臣賀琛秉公陳述了當時朝堂之上的弊端,蕭衍卻大發(fā)雷霆,痛斥對方。
從那以后,大臣們漸漸都不敢說真話,那些喜歡阿諛奉承的大臣變得活躍起來。自此梁國官場攀比之風盛行、吏治混亂、奢侈浪費等現象非常嚴重。而蕭衍有可能是受到了之前蕭統(tǒng)和蕭綜的刺激,親人們接二連三的背叛,讓一向推崇儒家的他改信佛教以求心里安慰。
一開始不過是出于好奇,到最后蕭衍竟然到了癡迷的地步。他下令廣建寺廟、佛堂,形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景象。因為他自己信佛,所以他要求全國上下都改吃素,不近女色,哪怕是祭祀的時候,也要用面團捏成牛羊的模樣代替祭品。
更有甚者,蕭衍曾經多次入寺為僧,而為了將他贖回,大臣們前前后后花了好幾億的銀子。等到蕭衍回朝之后,更是無心打理朝政,反而專心于研究佛理之上。他的這些行為造成了國庫虧空、政治混亂、民間有不少百姓被貪官欺壓等等局面,梁國漸漸趨于衰敗。
因為蕭衍沉迷于研究佛理,所以對那些神神道道的事情更是癡迷。他曾經夢見中原一片太平安詳,舉朝歡慶的場景。他把這個夢告訴了善于阿諛奉承的大臣朱異,朱異立即奉承道:"這一定是天下統(tǒng)一的預兆。"不久后,羯族人侯景有意歸順于蕭衍。
雖然當時的大臣們都認為侯景詭計多端,狡猾多變,畢竟侯景曾先是在北齊高歡手下征戰(zhàn)四方,但因與高歡之子高澄不和就投奔西魏,最終又來投奔梁國,實在是不可盡信。但是蕭衍這時鉆研佛理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認為侯景就是夢里暗示的貴人,便接納了侯景,卻沒想到引狼入室。
過了一段時間,蕭衍與高澄講和,但是要將侯景送回東魏。侯景知道后,便假借誅殺在朝中玩弄政權的朱異為由,發(fā)動叛亂。而當時守衛(wèi)城門的將領蕭正德早已經投靠了侯景,臺城被攻破。最終,蕭衍竟然凄慘的餓死在了皇宮里。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