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zhàn)神分別是誰?下面知秀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一場安史之亂,打破了大唐包容天下的氣度,只剩下多疑猜忌,粉碎了大唐氣吞萬里如虎的氣魄,只剩下茍延殘喘與畏畏縮縮,揭開了大唐盛世下的虛弱,引來了無數(shù)豺狼虎豹。安史之亂的兩大叛臣都不是漢人,那同樣不是漢人的四大戰(zhàn)神無一善終也就不稀奇了。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唐朝在經歷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武則天的“貞觀遺風”以及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盛世”后,百年的國祚安穩(wěn)鼎盛也迎來了“盛極必衰”的拐點——安史之亂。
在唐玄宗統(tǒng)治的末期,他一改前期的勵精圖治,開始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而在地方上安祿山更是飛揚跋扈,恃楊貴妃、唐玄宗之寵,"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尾大不掉之下,他與楊國忠之間的矛盾也讓這樣一場預謀已久的兵變由此而生。
而當面對來勢洶洶的安祿山叛軍,在其占據(jù)河北之時,唐玄宗都不相信他已經造反。直到過了近月余才確信其已經叛亂,并且慌忙作出部署。
在家國淪喪之下,唐玄宗已經不復當年雄風,只落得一個倉皇南逃、殺死楊貴妃,退位的結局,但對于有著百年積淀的大唐王朝而言,也一樣誕生了挽大廈于將傾、平定安史之亂的四大戰(zhàn)神,他們便是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仆固懷恩,在戰(zhàn)場上他們驍勇善戰(zhàn),終于用時八年平定了安祿山、史思明之亂,而大唐王朝也轉危為安。
但是就這樣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四大戰(zhàn)神,卻都無一善終。這又是為什么呢?一、高仙芝
高仙芝不僅不是漢人,而且也可以說是外國人,他是唐朝時期的高句麗人。
高仙芝少年時隨父親高舍雞至到安西(即龜茲,今新疆庫車東郊皮朗舊城)。他相貌俊美,善于騎射,作戰(zhàn)勇猛,在20歲時就被授予游擊將軍,后來被安西節(jié)度使夫蒙靈察提拔重用,成為一代戰(zhàn)神級名將。
高仙芝對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一帶)的征戰(zhàn)也取得了重大勝利,俘虜其國王和許多部眾。后在同大食國的怛羅斯之戰(zhàn)中失利。高仙芝以善于行軍和長途奔襲而著稱于世,但后來卻被朝廷冤殺。
安史之亂爆發(fā)初期,名將封常清初戰(zhàn)安祿山失利退守潼關,同高仙芝暫避敵鋒,共駐潼關拒敵,本是正確的戰(zhàn)略方案,但卻受宦官監(jiān)軍邊令誠的牽制。后者不懂軍事,胡亂指揮,后來又向高仙芝索賄被拒,于是他誣告高仙芝無故放棄陜州土地、貪污軍糧,唐玄宗聽信讒言,便冤殺了他和封常清,把安史之亂拖入深淵。
二、哥舒翰
哥舒翰也不是漢人,他是西突厥別部、突騎施首領哥舒部落人,父親為突厥人,母親為胡人。哥舒翰也是十分驍勇善戰(zhàn)之人,他文武雙全,仗義重諾。跟高仙芝一樣,也是戰(zhàn)功赫赫威震西域邊境的戰(zhàn)神級名將。
但哥舒翰同高仙芝一樣,也是栽在了安史之亂初期,并且也是在潼關“隕落”。高仙芝是在此地被冤殺,而哥舒翰是在此戰(zhàn)敗投降。他是在高仙芝被冤殺之后,唐朝派去的又一路大軍。他帶病出征,統(tǒng)領20萬大軍。英雄所見略同,哥舒翰面對安史叛軍咄咄逼人的氣勢,也是采取以守為攻的戰(zhàn)略,就是據(jù)守潼關,以待戰(zhàn)機。這都是正確的做法。當時遠在朔方的郭子儀也是這樣主張的。無奈唐朝中央政府再次做出錯誤判斷,唐玄宗聽信同哥舒翰有矛盾的楊國忠的讒言,強令哥舒翰主動出擊叛軍。結果哥舒翰中了叛軍崔乾佑的埋伏,在靈寶大戰(zhàn)中慘敗,幾乎全軍覆沒。
戰(zhàn)敗后,哥舒翰被部下捆綁到安祿山跟前獻功。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生天不怕地不怕的哥舒翰居然屈膝投降了安祿山。但當時他年事已高,并沒有被安祿山所用,而是被囚禁在洛陽。次年(757年)安祿山身死,哥舒翰也被安慶緒所殺,可謂是窩囊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沒有善終。三、李光弼
李光弼是契丹人,出生在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李光弼的父親李楷洛,原為契丹酋長,在武則天時期歸順,以驍勇善戰(zhàn)出名。李光弼為人嚴肅,性格深沉而剛毅,擅長騎射,他治軍極嚴,頗知兵法,是位著名軍事家。他少年即入軍旅,同哥舒翰一樣,都曾在名將王忠嗣麾下效力,屢立戰(zhàn)功。
但就是這樣一位蓋世名將卻只活了56歲(而郭子儀則長壽85歲),沒有善終,為何?這里面原因眾多,其一是跟高仙芝一樣,受到宦官的嫉妒和打擊陷害。比如魚朝恩、程元振等都脫不了干系;不過更重要的還是跟他的個性有關。李光弼不像郭子儀那樣心胸豁達,有容人之量,即便被宦官嫉恨仍能進能退;李光弼治軍很嚴厲,對別人要求很嚴厲甚至苛刻,有種眼里揉不進沙子的味道,所以被魚朝恩等人嫉恨時顯得很愚笨和無奈。當他看到郭子儀被擠兌受打壓時,干脆就躲避了。
這樣就導致了李光弼的形象在諸將之中大損,他自己也感到恥辱、慚愧,致使憂郁成疾,于764年七月十四日去世,可謂英年早逝。
四、仆固懷恩
仆固懷恩是鐵勒族仆固部人,仆固家族是鐵勒九大姓之一,仆固懷恩是仆固首領仆骨歌濫拔延之孫。唐太宗貞觀二十年(646年),鐵勒九姓大首領率部歸降唐朝。仆固懷恩是歷史上唯一的仆固部族的唐朝將領。
但一代戰(zhàn)神、一代忠烈仆固懷恩最后卻不可思議地成了大唐的叛將。為何?
這個首先還得怪宦官,這次是宦官駱奉先。763年,仆固懷恩奉命護送自己的女兒和女婿(女婿即回紇的登里可汗)回漠北時,駱奉先誣陷仆固懷恩與回紇勾結,圖謀不軌。當然仆固懷恩也跟李光弼類似,也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不夠心懷坦蕩,他自己雖然覺得很冤,但他卻無法申辯,或者不敢為自己申辯。
你既然是被冤枉的,去跟皇帝說清楚不就得了。但他也跟李光弼一樣,害怕去朝廷見皇帝,恐怕再次受駱奉先陷害。因為當時有一個叫來瑱的將軍,也是平定安史叛軍的功臣,就被宦官陷害被冤殺。然后仆固懷恩更是被部下蠱惑,說是朝廷已經不相信他了,于是干脆就起了反心,背叛大唐,起兵造反。
765年九月,仆固懷恩引吐蕃、回紇、吐谷渾、黨項、奴剌等部共十萬人來犯唐朝。不過他的造反也沒有什么結果,因為數(shù)日后他就暴死于進軍途中。一生英明的仆固懷恩就這樣落了個反叛的罪名,不得善終。
總結:縱觀以上四位非漢人戰(zhàn)神級名將的人生結局,雖然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點是,都沒有善終。高仙芝純屬冤枉,令人唏噓,不過他至死忠于大唐,可謂此生無愧;而哥舒翰晚節(jié)不保,令人鄙視;李光弼憂郁成疾而早逝,也令人痛惜;而仆固懷恩的晚節(jié)不保,則更令人惋惜甚至是痛恨。真是應了那句話,命運是一種神秘的東西,誰也無法把控。或者像蘇軾所云:人生如夢。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