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給大家?guī)碇炱铈?zhèn)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看一看。
大明正統(tǒng)十四年(公元1449年),蒙古諸部向明廷進貢戰(zhàn)馬,大權(quán)獨攬的宦官王振故意克扣賞錢,引發(fā)諸部的不滿。
六月,瓦剌太師也先利誘蒙古諸部,率聯(lián)軍大舉侵犯明朝疆域。
明英宗朱祁鎮(zhèn)幻想著能像曾祖父明成祖朱棣一樣,率明軍馳騁沙場,威震草原大漠,他不顧眾大臣的極力勸阻,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之下,決定御駕親征瓦剌部。
明英宗冊立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為太子,以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留守京城,以王振為主帥,臨時征調(diào)二十萬大軍,號稱五十萬人,浩浩蕩蕩出發(fā)了。
然而,朱祁鎮(zhèn)卻將這二十萬大軍全部葬送。
兵部尚書鄺野等六十六個大臣、近三分之一的將士全部戰(zhàn)死沙場,戰(zhàn)馬損失二十萬匹,大明天子朱祁鎮(zhèn)被活捉,這次戰(zhàn)事史稱“土木堡之變”。
永樂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曾深入草原腹地,打得蒙古騎兵鬼哭狼嚎,滿地找牙。
短短三十幾年之后,二十萬大軍被五萬騎兵打得全軍覆沒,明軍難道就這么不堪一擊嗎?
明軍慘敗有多種原因,首先是決定出征兩天后就出發(fā)了,沒有進行戰(zhàn)前動員鼓舞士氣,糧草、輜重等也準備的不夠充分。
不到十天,明軍還沒到山西大同的時候,軍中就出現(xiàn)糧草短缺,不斷有人病餓而死,士卒怨聲載道。
王振不懂軍事,純屬瞎指揮,明軍撤退的時候,他打算從紫荊關(guān)(河北易縣)撤回京城,以便大軍途經(jīng)其家鄉(xiāng)蔚州,讓皇帝駕臨其府第,以此向家鄉(xiāng)父老炫耀自己有多么多么牛。
王振沒有率主力進攻瓦剌騎兵,倉皇撤退造成士氣低落,軍紀敗壞。
王振率軍撤退走了四十里的時候,又擔憂人馬踩踏莊稼,臨時改變向宣府(河北宣化)行進。
瓦剌騎兵得知明軍不戰(zhàn)而退,也先下令追擊,大同參將郭登等人建議,不能改道,否則就會被瓦剌騎兵追上。
王振不聽,堅持改道向東行進。
明軍向東迂回,走冤枉道,等于給瓦剌騎兵贏得了時間,不久追襲上來。
明英宗派吳克忠、吳克勤率兵斷后,掩護皇帝及主力撤退,吳克忠、吳克勤等人全部戰(zhàn)死。
明英宗再派朱勇率三萬騎兵阻擊,朱勇誤入敵軍包圍圈,因寡不敵眾壯烈殉國,三萬騎兵全部陣亡。
王振率軍加快撤退步伐,行至土木堡,以一千多輛輜重車尚未到達為由,不顧明英宗的安危,執(zhí)意夜宿土木堡。
鄺野勸阻,王振不予理睬。
鄺野闖入皇帝行殿,求見明英宗,王振卻令武士將其強行拖走,喪失了安全撤退的良機。
次日,明英宗打算啟程撤退的時候,瓦剌騎兵已經(jīng)包圍了土木堡,土木堡地勢較高,附近沒有水源,南面十五里處是桑干河,卻被瓦剌騎兵搶占。
二十萬明軍被圍困兩天兩夜,得不到一滴水,將士饑渴難忍,紛紛抱怨,叫罵之聲不絕于耳,軍心嚴重渙散。
也先派遣使者詐稱議和,王振信以為真,滿口答應,請示明英宗后,由曹鼐起草詔書,派人去瓦剌營中談判。也先故意將桑干河讓出來,佯裝撤退,暗中埋伏起來。
明軍將士爭搶著到河中取水,也先命伏兵趁亂偷襲,瓦剌“鐵騎蹂陣而入,奮長刀以砍大軍,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殺!
明英宗見突圍無望,索性下馬坐在地上束手就擒。
明英宗被俘,二十萬大軍被瓦剌騎兵迅速擊潰,護衛(wèi)將軍樊忠怨恨王振,用銅錘將其活活砸死。
朝廷得到消息,百官號啕,皇太后命郕王監(jiān)國,將王振侄子等家族及其黨羽全部誅斬。
可笑的是,明英宗復位之后,依舊思念王振,下詔恢復王振的名譽,建旌忠祠祭奠。
啥叫死不改悔?這就是死不改悔。
朱祁鎮(zhèn)將他祖先遺留下的兵力揮霍一空,真可謂是最強“敗家子”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