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姜維。
民間有言道:“姜維,自一時雄兒也。然與某相值,故窮耳?!?此乃是鄧艾擊退姜維之后的感嘆之語…)
常言道:“師父領(lǐng)進門,修行靠個人!”,在三國時期有一個人,自少年之時便才華出眾,尤其擅長于軍事方面,由于父親為護衛(wèi)百姓而戰(zhàn)死沙場,年少的他得以在本郡參軍。由于對兵法喜愛,年少的他便在軍中小有名氣。這名青少年,正是日后蜀漢的大將軍姜維。
其實真正讀懂姜維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伯約身上其實有著,“一種打不死的小強”的這種毅力。當時,諸葛亮統(tǒng)帥三軍也就是南征之后,孔明順應(yīng)局勢,迅速采取北伐曹魏的戰(zhàn)略。雖然,諸葛亮采用疑兵之計拿下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但是讓諸葛亮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出征竟然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這個收獲正是姜維。當時,姜維負責(zé)守護天水城。話說趙云尊奉諸葛亮之命前來攻取天水城,此時意外就出現(xiàn)了!當先一員少年將軍,挺槍躍馬而言曰:“汝見天水姜伯約乎!”云挺槍直取姜維。戰(zhàn)不數(shù)合,維精神倍長。云大驚,暗忖曰:“誰想此處有這般人物!”,趙云可是久經(jīng)沙場的老將,當時趙云也沒有想到竟然中了姜維之計,由于年老動武亦不到打敗姜維,于是趙云只有暗自逃跑的選擇。吃了虧的趙云,回到營中把發(fā)生的事情告訴了諸葛亮。
孔明驚問曰:“此是何人,識吾玄機?”,趙云道,乃是姜伯約也。于是諸葛亮親自帶人前往天水城,但是諸葛亮這次親自過去亦沒有占到便宜。到底出了什么事呢?原來姜維早已將天水城中的兵馬一分為四。姜維道:某引一軍伏于城東,如彼兵到則截之。太守與梁虛、尹賞各引一軍城外埋 伏。梁緒率百姓在城上守御?!保S當時的這個戰(zhàn)略,確實起到了效果,諸葛亮到天水城下時,亦不敢輕易攻城,等到半夜時,卻遭到姜維的攻擊。其余三支人馬,皆響應(yīng)姜維,諸葛亮無奈退走。
正所謂不打不相識,諸葛亮發(fā)現(xiàn)姜維確實是一個將才,于是呢,差人打聽姜維的家小在哪里,然后呢,發(fā)兵賺取姜維,孔明讓夏侯楙假傳姜維投奔蜀營。諸葛亮這個做法乃是魔高一丈,姜維最終被上司馬遵所棄,無奈投奔到了蜀漢。后來,諸葛亮又差人把姜維的老母接至蜀中。
其實話說到這里,相信小伙們都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諸葛亮,與姜維的關(guān)系,非常微妙,姜維就好比是諸葛亮的一個延續(xù),一個小號的“臥龍”。因此呢,在諸葛亮北伐未竟之后,他把生平所研究過的兵法,陣法,以及各種利器:連弩、木牛的制造工藝全部都傳授給了姜維。(姜維能得到如此瑰寶,已經(jīng)讓很多人流口水了。)
諸葛亮在臨死之前,其實就已經(jīng)明確了姜維日后在蜀中的地位,注意孔明先是讓,蔣琬、董允、費祎他們主持朝中政務(wù)。其目的可以說是用心良苦,孔明意在讓蔣琬、董允、費祎他們?nèi)?,先后掌?quán),輔佐后主管理朝政,而姜維呢,就會有大量的時間去研習(xí)自己留下的神兵利器,待到時間成熟,便可以北伐曹魏,完成孔明未完成之事。
那么,在諸葛亮去世之后,姜維做出了什么成績呢?有沒有進行北伐?勝算如何?
史書記載:“十二年,亮卒,維還成都,為右監(jiān)軍輔漢將軍,統(tǒng)諸軍,進封平襄侯?!保梢钥闯瞿?,在孔明離開之后,姜維的地位仍然是蠻高的。后來,姜維跟隨蔣琬去到了漢中,蔣琬讓姜維擔任司馬。姜維此時提出,連結(jié)羌、胡,以此來壯大實力。從238-246年,姜維一直在負責(zé)圖取隴西地區(qū),期間打敗了郭淮、夏侯霸等。這是姜維之功,除此之外,姜維還做了什么呢?
公元247年,姜維再次長官,升為了衛(wèi)將軍。是時,夷族反魏,姜維這次帶兵護衛(wèi)夷民。姜維帶兵交戰(zhàn),郭淮、夏侯霸,成功把夷民遷到了蜀漢,算是從人口方面增加了蜀漢的綜合實力。但是,隴西地區(qū)姜維經(jīng)過將近10年的時間亦未平復(fù),仍然無法控制隴西地區(qū)。
公元253年,費祎遭到了郭循殺害。姜維亦是此時,終于可以放開手腳干他一番事業(yè)了。因為,前幾次,姜維有心出兵隴西,但上司們都不同意。那么,當姜維有實際的軍權(quán)之后,他又做了什么呢?他又能不能出頭?完成諸葛亮北伐的愿望呢?
上文說過,姜維與諸葛亮,乃是千年難遇的師徒。姜維不可能不繼承諸葛亮的遺志,那么姜維如何做的呢?公元253年,姜維帶兵出石營,但是因為糧草問題無奈而返回。
公元254年,姜維找準時機帶兵進圍襄武,打敗徐質(zhì),終于在收回,河關(guān),臨洮等地的百姓回到蜀中。上文說過姜維,是收了夷民回川蜀,這次又是收民眾回蜀中。從姜維的所作所為來看,他的確是受到了諸葛亮的影響,明白了攻伐之道,皆依賴于民的道理。
但是好景并不長,在公元256姜維升為大將軍,本欲想與曹魏大干一仗,卻出師不利,之前約定好的盟友胡濟卻放了姜維鴿子。最終姜維在斷谷一帶,被曹魏的鄧艾打得找不著北,損失慘重。
公元257年,姜維再次率兵與曹魏交手,準備打曹魏一個措手不及。姜維屯兵于芒水,當時,司馬望、鄧艾據(jù)守長城,以城郭阻蜀兵,姜維無奈又只得退軍回去。這一次,簡直和諸葛亮當年出兵陳倉是一樣的道理,不過呢?姜維呢,沒有像諸葛亮一樣,打都不打就回去了,據(jù)守長城這個主意乃是曹魏鄧艾所出。
時長很快過去了,公元262年,姜維再次率兵與鄧艾交手,但結(jié)局很尷尬,姜維再次敗于鄧艾之手。再后面一年,蜀漢也被滅了。
通過分析可以知道,姜維在諸葛亮去世之后,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匡扶漢室,如何打敗曹魏。但是最終的結(jié)果呢,卻是亡國,身死,自己身死不說,而且還連累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導(dǎo)致姜維如此之慘呢?不但自己無法出頭,而且還連累了恩師的兒子及孫子。
盡得諸葛亮真?zhèn)?,姜維為何最后還是落得如此下場呢?關(guān)于這個問題,姜維的下屬,同時,此時亦是跟隨,關(guān)羽,劉備,諸葛亮,參過戰(zhàn)的老戰(zhàn)將,他就是廖化。對于姜維的北伐,廖化其實也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廖化,作為蜀漢后期的重要戰(zhàn)將,他的話,絕對有分量。
廖化對于姜維的北伐,他有什么意見呢?要想知道廖化當時的態(tài)度,不得不引用漢晉春秋的記載:景耀五年(也就是公元262年。),姜維率衆(zhòng)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于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廖化之語可謂是字字千金,廖化認為,姜維最后一次北伐就不應(yīng)該出兵,為什么呢?其一,用兵沒有節(jié)制,長年都在征伐。其二,姜維的智謀沒有超出鄧艾,司馬昭等。其三,蜀軍的兵力少于魏國。此三點,結(jié)合一看,姜維絕對是必敗無疑。因而,當時,廖化就勸告姜維應(yīng)該適可而止,不過,姜維把廖化給罵了一番,最后仍然選擇繼續(xù)北伐。但是后來呢,姜維大敗,連成都都不敢回去,(害怕回去被黃皓給參一本,丟了大將軍的身份,還有兵權(quán)。),最后姜維只能借口在沓中屯田。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