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明朝元帥袁可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從努爾哈赤公然反叛明朝,到康熙帝收復臺灣,在近70年的時間里,曾涌現(xiàn)過一大批讓清朝(后金)頭疼的明朝將領,其中最讓他們痛恨的,非袁可立莫屬。為了消除袁可立的影響力,清朝在近300年的時間里,一直不遺余力地封殺他的事跡。那么,袁可立是何許人也?他為何會遭到清朝如此深深的忌恨?
袁可立是河南睢州人,萬歷十七年(1589年)考取進士,在神宗朝歷任蘇州推官、巡城御史、左通政,居官期間以不阿附權貴、敢于為民請命著稱,因犯言直諫觸怒明神宗,被罷官回籍26年。明光宗即位后,袁可立被明廷重新起用,并于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三月,以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巡撫登萊,負責整飭當?shù)胤绖?,同時籌劃對后金作戰(zhàn)、收復遼東失地等事宜。
袁可立剛到任便派出軍隊7千余人,與山東巡撫趙彥一起剿滅為患山東多年的亂軍,并成功地招降4.7萬名精悍的叛軍。掃蕩完亂軍后,袁可立按照戚繼光“水軍先習陸戰(zhàn)”之法,在轄區(qū)內(nèi)組建了一支擁有戰(zhàn)艦4千余艘、總兵力達5萬余人的水師陸戰(zhàn)軍隊。這支軍隊不僅裝備精良,而且戰(zhàn)斗力非常強,在不久后的將來,便成為努爾哈赤的噩夢。
袁可立深知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重要性,便與主持遼東防務的兵部添設侍郎孫承宗、天津兩任巡撫李邦華和畢自嚴、平遼總兵官毛文龍、登萊總兵沈有容等人勠力同心,共同謀劃實施對后金作戰(zhàn)、收復遼東的計劃。與此同時,袁可立還沿著海岸線修筑炮臺,并在近海的島嶼上設置據(jù)點,有條不紊地向遼東半島推進。
經(jīng)過近3年時間的經(jīng)營,昔日混亂不堪、防務廢弛的登萊地區(qū)模樣大變,不僅海面上戰(zhàn)艦云集,而且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一度出現(xiàn)“屯田農(nóng)幕,處處相望,商船戰(zhàn)艦之拋泊近岸者不知其數(shù)”(見《朝天錄》)的繁華景象,而商業(yè)的繁榮又為袁可立進一步發(fā)展軍備、收復遼東提供充足的財源。
在軍備建設大有成就后,袁可立正式對后金開戰(zhàn),與駐守皮島的毛文龍一起,于天啟三年(1623年)七月,一舉收復遼東要塞金州衛(wèi)。隨后,袁可立又命勇將張盤等人擴大戰(zhàn)果,接連攻克復州、蓋州兩衛(wèi)及旅順、紅嘴、望海、永寧等要塞,使得后金“四衛(wèi)已空其三,沿海四百余里之地奴盡棄之而不敢據(jù)”(見《明熹宗實錄·卷三十六》)。
努爾哈赤為了奪回失地,屢派八旗勁旅進行反撲,然而每一次都被早有防備的袁可立擊敗。尤其是在當年十月的旅順保衛(wèi)戰(zhàn)中,大將張盤在登萊總兵沈有容的策應下,于旅順城下設伏并夜襲后金,使得后者大敗虧輸,以至于“器械、銃炮俱擲棄而奔”(引文同上)。次年正月,后金大軍再次來襲,結果再次以慘敗告終。
根據(jù)史料記載,袁可立擔任登萊巡撫不到三年時間,接連與后金交戰(zhàn)七次,竟然都以完勝告終,讓努爾哈赤吃盡苦頭。當然,袁可立除了在遼東積極收復失地外,還曾取得過一項非凡成就,那便是成功地招降了努爾哈赤的女婿、后金漢人名將劉愛塔,使得后者棄金投明,并為故國捐軀疆場(詳情見《明熹宗實錄》等書)。
在袁可立的辛苦經(jīng)營下,明朝在遼東的形勢大為好轉(zhuǎn),然而就在此時,他卻遭到東林黨、閹黨的交相攻訐,最終竟被罷職,時在天啟四年(1624年)五月。袁可立去職后,遼東的形勢急轉(zhuǎn)直下,收復的據(jù)點又相繼淪陷。不僅如此,連袁可立精心構筑的登萊防線,也因為“登萊兵變”的緣故而土崩瓦解。崇禎六年(1633年)十月,心力交瘁、萬念俱灰的袁可立薨逝于睢州,終年72歲。
正因為袁可立屢屢重創(chuàng)后金(清),并且還成功地策反劉愛塔,所以清朝對其恨之入骨,并在入關后拼命地抹殺他的事跡,禁毀有關于他的傳記和著作,而且在編修《明史》時也拒絕為他立傳。清朝對袁可立的忌恨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到了光緒十七年(1891年)的時候,大書法家董其昌題寫的“袁尚書大石坊”,仍被睢州知州王枚以“年久失修”為借口強行拆毀。
然而袁可立的功績是無法被抹殺的,隨著滿清的覆亡,關于他的史料得以重見天日,讓世人清晰地了解到他的光輝事跡。而此時,距離清朝入關、實施抹殺袁可立功績的政策,已經(jīng)過去近300年時間。在如此漫長的時間里,清朝拼命地抹煞某人的事跡,除了岳飛之外,便只剩下袁可立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