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清朝權臣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知秀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陳廷敬、張廷玉、劉統(tǒng)勛、阿桂、曾國藩、左宗棠等,這些都是清代歷史上耳熟能詳?shù)拿肌⒅爻???蛇@些人無一例外都不是權臣,有清一代,可以稱得上權臣的為數(shù)不多。
清代是皇權高度集中的王朝,其政治土壤不適合權臣的生存。只有在皇帝年幼、昏聵,或是無主見的時候,權臣才會出現(xiàn)。清代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權臣,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誕生的。筆者從權力大小的角度出發(fā),梳理了一個清代權臣的排行榜。
第一名鰲拜
鰲拜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是康熙早年的四個輔政大臣之一,順治帝臨終前,被欽定為輔政大臣。從輔政大臣的排名來看,鰲拜排在了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之后。
四輔臣之中,首輔索尼年紀較大,鋒芒不再,加上他在多爾袞時期經歷了不少的坎坷,城府頗深不輕易發(fā)表意見,更不愿得罪人;遏必隆的背景最硬,但向來缺少主見,屬于墻頭草兩邊倒的人物;蘇克薩哈雖然有才,可他卻是正白旗人,與其他三位不是一個陣營,屬于典型的孤家寡人。
索尼去世之后,鰲拜儼然成了首輔,軍國大政一把抓,與幼年的康熙帝形成了對立。雖然與多爾袞時期肆意踐踏皇權不同,但鰲拜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脅了皇權,逼迫康熙帝不得不出手將其除掉。
可以說,鰲拜作為滿族異姓貴族,是清代最接近皇權的權臣,他巔峰時期的權力遠遠超過后來雍正朝的怡親王和同治朝的恭親王,穩(wěn)穩(wěn)坐實了清代權臣第一的位置。
第二名肅順
肅順本是遠支宗室,是濟爾哈朗的七世孫,在道光時期他連個爵位也沒有,官職也是一個小小的侍衛(wèi),屬于閑散宗室。咸豐繼位后,肅順扶搖直上,官至協(xié)辦大學士、領侍衛(wèi)內大臣。
肅順的能力在當時的滿洲貴族中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而且以勇于任事而聞名。咸豐帝即位時已經成年,不像順治、康熙那樣為人所制。
但咸豐帝很不幸,他即位后內有太平天國作亂,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咸豐帝的才智平平,如果是在太平時期,勉強還能應付??擅鎸@種內憂外患的局面,咸豐帝顯然是左支右絀,沒有主見。
肅順的出現(xiàn)剛好彌補了咸豐帝的不足,可以說咸豐帝寵信肅順幾乎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軍國重事皆仰仗肅順一人,從而也為肅順奠定了權臣的地位。可以說肅順的崛起,完全是由于咸豐帝才力不濟的結果,讓他成為了皇權的代言人。
第三名明珠
明珠是康熙中期的權臣,在索額圖被罷免之后,明珠一黨勢力遍布朝野。據說當時在求見明珠的人排成了長長的隊伍,明珠府比紫禁城還熱鬧。
康熙帝是一代名君,但從他的執(zhí)政特點上來看,卻是過于仁慈寬容。明珠得勢時大植黨羽,掌控了朝廷的人事權,還堵塞了言路??杉幢闳绱耍滴醯垡矁H僅是發(fā)出警告,沒有對明珠加以懲戒。
我們有理由相信,康熙帝是有能力駕馭明珠的,但從客觀事實來看,明珠也的確有侵蝕皇權之嫌,因此明珠是康熙朝僅次于鰲拜的第二權臣。
第四名是索額圖
索額圖也是康熙中期著名的權臣,相比與明珠,他的家族背景更為優(yōu)越,其父索尼是元老功臣,侄女又是康熙帝的嫡皇后。正是由于這樣的出身,才讓索額圖在短短的時間內躋身首輔。
索額圖大力培植黨羽,與太子一黨交往過深,甚至染指皇權??滴醯劭梢匀萑堂髦閰s不能容忍索額圖,因為他們的性質不同,過于忠誠太子就是背叛皇上,這一點康熙帝是很有原則的。
可以說,索額圖是在康熙不認同的情況下威脅皇權的,因此他的結局比明珠要慘很多,不僅被革職終生囚禁,還得了個“本朝第一罪人”的榮譽稱號。
第五名是和珅
和上面四位權臣比起來,和珅一無背景二無資歷,僅僅是靠著運氣贏得了乾隆帝的賞識。但同時也要承認和珅確實有才,尤其是在理財方面,堪稱大清第一。
我們知道,乾隆皇帝最重集權,即便是皇太后也不能從他的手指縫中分享一丁點皇權。可對于和珅,乾隆帝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幾乎將朝廷所有的要職都給了和珅。
說到底,乾隆看中的就是和珅辦事處處以自己為中心,不敢有任何的造次。乾隆晚年,乾隆帝揮霍無度,滿朝文武大臣只有和珅能幫他撈錢,他從來沒有為錢而發(fā)過愁。適當?shù)亟o和珅一些權力,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自己。
當然以乾隆之強勢,和珅再怎么蹦跶也逃不過他的手掌心,臨死也沒有給和珅留下一道遺詔保其后路,因為他明白,他能用和珅,而自己的兒子嘉慶不能再用和珅。說白了,和珅就是一個棋子,用時是皇權的代言人,不用時就是隨時可以丟棄的奴才。
第六名是穆彰阿
穆彰阿嚴格意義上不能稱之為權臣,更確切地說應該是奸臣。從權力的角度而言,他在道光朝也算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人物。
穆彰阿在道光一朝極受寵信,他的門生遍布天下,據統(tǒng)計多達數(shù)千人之多,就連后來的曾國藩也是其中之一。穆彰阿主政期間,黨同伐異、打擊異己,且不思進取,迷惑道光帝。
他與同時期的另一位大臣曹振墉一唱一和,致使官場腐敗叢生,不思進取。在鴉片戰(zhàn)爭期間,他又極力主和,誣陷林則徐,讓本來意志堅定的道光帝心生搖擺,最終敗給了英國人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清代的權臣大致就以上幾位,像睿親王多爾袞、恭親王奕也是顯赫一時的人物。但他們的身份特殊,不是一般的臣子,且有攝政王、議政王的頭銜,在法律上賦予了政治權利,故不加羅列。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