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宗朱由檢生平經(jīng)歷了哪些事件?朱由檢最后是怎么死的?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明思宗朱由檢簡介:
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于1622年(天啟二年)年被冊封為信王。年號崇禎(1627年-1644年),后世稱為崇禎帝。朱由檢繼位后大力鏟除閹黨,勤于政事,生活節(jié)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
惜其性多疑,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皇朝。在位期間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關(guān)外后金政權(quán)虎視眈眈,已處于內(nèi)憂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于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朱由檢死后廟號懷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謚號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謚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明思宗朱由檢生平經(jīng)歷介紹:早年經(jīng)歷
朱由檢因父親明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厭的太子,母親又是太子所薄的婢妾,幼年并不幸福。五歲時,其母劉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殺,朱由檢交由庶母西李撫養(yǎng)。數(shù)年后西李生了女兒,照管不過來,改由另一庶母東李撫養(yǎng)至成人。于公元1622年被哥哥朱由校冊封為信王。
明思宗朱由檢生平經(jīng)歷介紹:登基稱帝
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天啟七年)死后,由于沒有子嗣,他受遺命于同月丁巳日繼承皇位,時年十八歲。第二年改年號為“崇禎”。朱由檢即位后,勤于政務(wù)。崇禎十五年(1642年)七月初九,因“偶感微恙”而臨時傳免早朝,竟遭輔臣的批評,崇禎帝連忙自我檢討。曾一度使明室有了中興的可能。
同時朱由檢大力清除閹黨。天啟七年十一月,朱由檢抓準(zhǔn)時機鏟除了魏忠賢的羽翼,使魏忠賢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然后一紙詔書,貶魏忠賢鳳陽守陵,旋之下令逮治。在其自縊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間。此后,將閹黨二百六十余人,或處死,或遣戍,或禁錮終身,使氣焰囂張的閹黨受到致命打擊。平反冤獄,重新啟用天啟年間被罷黜的官員。起用袁崇煥為兵部尚書,賜予尚方寶劍,托付他收復(fù)全遼的重任。
明思宗朱由檢生平經(jīng)歷介紹:大旱不斷
自崇禎元年(1628年)起,中國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漢南續(xù)郡志》記,“崇禎元年,全陜天赤如血。五年大饑,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饑,八年九月西鄉(xiāng)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禎朝以來,陜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離失所。
崇禎二年五月正式議裁陜北驛站,驛站兵士李自成失業(yè)。崇禎三年(1630年)陜西又大饑,陜西巡按馬懋才在《備陳大饑疏》上說百姓爭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剝樹皮吃,樹皮吃完,只能吃觀音土,最后腹脹而死,崇禎六年,“全陜旱蝗,耀州、澄城縣一帶,百姓死亡過半”。
崇禎七年,家住河南的前兵部尚書呂維祺上書朝廷:“蓋數(shù)年來,臣鄉(xiāng)無歲不苦荒,無月不苦兵,無日不苦挽輸。庚午(崇禎三年)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無青草,十室九空?!鍩o吠犬,尚敲催征之門;樹有啼鵑,盡灑鞭撲之血。黃埃赤地,鄉(xiāng)鄉(xiāng)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似聞鬼哭。欲使窮民之不化為盜,不可得也”。
旱災(zāi)又引起蝗災(zāi),使得災(zāi)情更加擴大。河南于崇禎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盡,土寇并起”,其饑民多從“闖王”李自成。崇禎十三、十四年,“南北俱大荒……死人棄孩,盈河塞路。”
明思宗朱由檢生平經(jīng)歷介紹:瘟疫爆發(fā)
崇禎十四年,左懋第督催漕運,道中馳疏言:“臣自靜海抵臨清,見人民饑死者三,疫死者三,為盜者四。米石銀二十四兩,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北6ㄑ矒嵝鞓?biāo)被召入京時說:“臣自江推來數(shù)千里,見城陷處固蕩然一空,即有完城,亦僅余四壁城隍,物力已盡,蹂躪無余,蓬蒿滿路,雞犬無音,未遇一耕者,成何世界!”這時華北各省又疫疾大起,朝發(fā)夕死?!爸烈灰怪畠?nèi),百姓驚逃,城為之空”。
崇禎十四年七月,疫疾從河北地區(qū)傳染至北京,病名叫“疙瘩病”,崇禎十六年,北京人口死亡近四成,十室九空。崇禎十六年八月,天津爆發(fā)肺鼠疫:“上天降災(zāi),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傳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數(shù)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門逐戶,無一保全?!?/p>
崇禎十七年,天津督理軍務(wù)駱養(yǎng)性說,“昨年京師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苯显诔绲澥暝獯笏?,崇禎十四年有旱蝗并災(zāi),十五年持續(xù)發(fā)生旱災(zāi)和流行大疫。地方社會處在了十分脆弱的狀態(tài),盜匪與流民并起,各地民變不斷爆發(fā)。
明思宗朱由檢生平經(jīng)歷介紹:內(nèi)憂外患
為剿流寇,朱由檢先用楊鶴主撫,后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復(fù)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十三年中頻繁更換圍闖軍的將領(lǐng)。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xiàn)出了出色的才干。然用人存疑,以至責(zé)無成效皆功虧一簣。李自成數(shù)次大難不死,后往河南聚眾發(fā)展。
此時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明廷苦于兩線作戰(zhàn),每年的軍費“三餉”開支高達兩千萬兩以上,國家財政早已入不敷出,缺餉的情況普遍,常導(dǎo)致明軍內(nèi)部騷亂嘩變。朱由檢求治心切,《春明夢余錄》記述:“崇禎二年十一月,以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沈良住提督九門及皇城門,以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李鳳翔總督忠勇營”;中后金反間計,自毀長城,冤殺袁崇煥。
朱由檢是怎么死的?
崇禎十六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陽、荊州、德安、承天等府,張獻忠部陷蘄州,明將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朱由檢任吳三桂為平西伯,飛檄三桂入衛(wèi)京師,起用吳襄提督京營。
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監(jiān)杜勛投降,十五日,大學(xué)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開始包圍北京,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zāi)。太監(jiān)曹化淳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泵鬈娫谂c農(nóng)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戰(zhàn)斗中,屢戰(zhàn)屢敗,已完全喪失戰(zhàn)斗力。
順治十六年十一月(1659年),以“興朝謚前代之君,禮不稱,數(shù)不稱宗”為由,去懷宗廟號,改謚莊烈愍皇帝,清代史書多簡稱為“莊烈帝”。
思陵神主題為:大明欽天守道敏毅敦儉弘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當(dāng)為清代所加謚號的全謚。另有書作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或果毅敦儉弘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改廟號欽宗等,又有作廟號烈宗或敬宗,謚號正皇帝。
南明安宗之大臣張慎言初議崇禎帝之廟謚號為烈宗敏皇帝,顧錫疇議廟號干宗或乾宗。但不被采用。最終在崇禎十七年六月定先帝謚號為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廟號思宗,弘光元年二月丙子改上廟號毅宗。唐王謚為威宗。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