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李牧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作為戰(zhàn)國末年赫赫有名的名將,李牧憑借一己之力,硬生生攔住了秦國統(tǒng)一的腳步。
然而在戰(zhàn)戰(zhàn)場無敵的李牧,卻因君主中了敵國反間計,而死于自己人之手,趙國也隨之傾覆。而冤殺李牧的末代趙王趙遷,更是成為了昏君的代名詞。
而從上面的經歷看來,李牧之死的最重要決定者,也是表面看起來的“罪魁禍首”,勢必就是我們的第一嫌疑人——趙王莫屬了。
但是,有時候咱們后世人看歷史,總覺得是非黑白清楚忠奸異常分明,但忠臣不一定白璧無瑕,昏君也不一定一無是處昏庸無能。
當然,趙王遷作為趙國的亡國之君,李牧之死的第一責任人,他自然難辭其咎。
但是,回顧趙王遷登基后的所作所為,你就會發(fā)現(xiàn),雖然趙王遷的表現(xiàn),或稱不上英明神武,但也并非昏庸無能,其表現(xiàn)也算是可圈可點。
我之所以這么說,可不是洗白趙王遷,而是有所憑借的,這還要從趙王遷的身世說起。
當年,趙王遷的父王趙悼襄王,可是有名的輕浮國君,其原先有著一位出身高貴的王后,并為他生下了公子嘉。
原本若無什么意外,這個王位本該是公子嘉的,但是,沒想到輕浮的趙悼襄王卻喜歡上了邯鄲城中的一個娼妓。
不僅如此,其還將此女接入宮中,廢了自己原先的王后,立其為王后,這便是趙王遷的生母為趙悼倡后。
這種事情哪怕是在現(xiàn)代都會招致眾人的反對,何況是在講究禮儀的古代。
趙悼襄王此舉可是引發(fā)了滿朝的反對,當時的李牧自然也不例外,而且,當年李牧罵得還挺狠,可謂是狠狠得罪了趙悼倡后。
若是一般人,登基為王成為一國之主后,面對這個出言侮辱自己老媽人會怎么做?肯定是殺之后快了!
但是趙王遷是怎么做的?他不僅沒有打擊李牧,反而對其重用,趙王遷即位第三年,秦軍來犯,趙王遷便任命李牧為大將軍,統(tǒng)帥軍隊,取得了經典的肥之戰(zhàn)的勝利。
而且,戰(zhàn)后趙王遷立馬封賞李牧為趙國的武安君,可謂恩寵備至。次年更是再次以李牧為主將,在與秦軍交鋒中取得了番吾之戰(zhàn)的重大勝利。
直到趙王遷即位的第七年,秦軍再次入侵之時,李牧依然是趙國的主要統(tǒng)帥。你能說趙王遷是昏君嗎?有這樣的昏君嗎?
那么問題就來了,之前七年一直英明神武的的趙王遷,為何會在強敵壓境的情況下,不惜自毀長城呢?
這主要是因為一個人的失蹤,趙王聯(lián)想到李牧祖先曾經干過的一樁舊事,而且,這正是因為這一樁舊事,才讓趙王遷的父親與爺爺一直不曾重用過李牧。
這個失蹤的人便是當年的廢太子公子嘉,而這一樁舊事便是當年趙武靈王的沙丘之亂。
當年,公子嘉被廢后,被趙王遷囚禁在邯鄲城中看管。
可是在秦國攻破邯鄲城的時候,公子嘉卻沒出現(xiàn)在邯鄲城中,而是神奇地出現(xiàn)在趙國北方的代地,率領數百趙氏族人自立為代王。
為什么說神奇?因為趙國都城邯鄲在趙國的南端,代地卻在北端。
在李牧未死之前,邯鄲和代地還是連通的,但是在李牧自殺秦軍攻破井陘后,趙國的南北交通就等于被攔腰斬斷了。
也就是說,公子嘉只能是在李牧還擔任大軍統(tǒng)帥的時候離開的,也正因為公子嘉的離開使得趙王遷徹底亂了方寸。
畢竟,相比較于前任原太子公子嘉的名正言順,趙王遷的出身和威望可就差得太多了,畢竟當年他娘上位可是舉朝反對。
在大多數的臣民眼中,公子嘉才是最合適的王位繼承者。對于這個問題其實趙王遷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才把公子嘉軟禁在邯鄲城中,把他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管。
但是,公子嘉卻能在趙王遷的的層層看管中,悄無聲息地逃離邯鄲城,并且還是跑到了李牧經營多年的代地,你要是趙王遷你不會多想嗎?
尤其是李牧家族可是有前科的!
當年,在趙武靈王時期,因為趙武靈王因為偏愛自己的小兒子趙何,便廢掉了自己威望頗高成熟穩(wěn)重的長子趙章。
結果,失去繼承之位的趙章聯(lián)合田不禮意圖謀殺趙何,發(fā)動沙丘之亂。結果卻誤殺了相國肥義,被李兌和公子成擊敗,田不禮被殺。
陰謀敗露后,趙章逃到趙武靈王的身邊乞求庇護。公子成和李兌卻不顧趙武靈王的阻攔,直接將趙章殺死。
事后,公子成和李兌商量,現(xiàn)在他們不顧趙武靈王的阻攔,將公子章殺死,若是時候趙武靈王追究他們的責任,兩人一定會大禍臨頭的。
于是,兩人決定一不作二不休,繼續(xù)圍困趙武靈王的宮殿三個月,硬生生將趙武靈王餓死,一代雄主竟然落得個這般慘烈的下場。
由于當時趙何年幼,兩人約定公子成為相,李兌為司寇,一起把持了趙國的國政。公子成死后,李兌擔任相國,封奉陽君,在趙國大權獨攬。
而作出弒君之舉的李兌便是李牧的高祖,這也是為什么前期李牧才能出眾,卻一直不得重用的原因。
所以,在得知公子嘉逃亡代地,趙王遷立馬慌了,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到當年的沙丘之亂,于是才在郭開的建議下,企圖招回李牧。
因為當年李牧便是自己老娘上位的眾多的反對者之一,趙王遷根據李牧之前的言行,自然懷疑李牧在公子嘉和自己之間,會傾向于公子嘉。
而且,公子嘉本來就在趙國中擁有很高的威望,再加上李牧這個無敵的統(tǒng)帥,趙王遷的這個王位還能做的穩(wěn)的嗎?
所以,慌亂之下的趙王遷才會派出使者到前線,要求李牧交出兵權。讓忠心于自己的將領統(tǒng)帥軍隊,因為只要控制了軍隊,李牧雖然厲害也無能為力。
然而,李牧竟然拒不交出兵權,換作你是趙王你會怎么想?怎么做?我們現(xiàn)在知道李牧絕對不會造反,但是那是因為我們站在上帝的視角上。
換作你是當時的趙王,你敢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在李牧身上嗎?你是趙王你怕不怕他重演當年其高祖干過的事情?
這也更合理地解釋了為何在如此不利局勢下,趙王遷卻自毀長城殺了李牧。
人性是復雜多變的,歷史也非黑白分明的,我們的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依托于后世的上帝視角,而是要帶入當時之人的環(huán)境和地位,才能得出更合理的解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