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就給大家?guī)砻鞒臀褐屹t,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明朝氣數(shù)已盡,別說魏忠賢了,就是朱元璋從墳墓里爬出來,也無法阻擋大明朝的滅亡,也無法延續(xù)大明朝。
每個王朝到了末期,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堆集起來,已經(jīng)達到了無可解決的地步。這個不是一個人,或者換一個人就能夠妥善處理的。
魏忠賢
這是整個明朝皇帝制度,官僚系統(tǒng)都解決不了的問題,而且明朝的皇帝制度和官僚系統(tǒng)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問題,其已經(jīng)無法進行良好運行了。
這就好比一臺機器,用了二百多年了,很多零件已經(jīng)損壞,造成的是整個機器的老化,其已經(jīng)不是換了一個零部件,或者換一個動力系統(tǒng)就能夠解決的。而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換一臺新機器來。
明朝末年面臨的問題很多,皇帝制度出現(xiàn)了問題,官僚體制出現(xiàn)了問題,皇族宗室出現(xiàn)了問題,財政出了問題,土地稅收出現(xiàn)了問題,各種問題層出不群,積累了兩百多年。
對明朝的問題我們一一粗略的說明一下,分析一下,就能看出其中的問題了。
首先說一說明朝皇帝制度的問題,明朝皇帝制度是從秦始皇一直傳下來的,到了明朝朱元璋在各朝各代皇帝制度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變。
朱元璋首先將皇帝的權力變大,以前皇帝是國家元首,而丞相是政府首腦。朝廷的文武百官,以丞相為首,丞相有權力處置朝廷中的各種事務。
而皇帝只需要對丞相的處置進行判斷,同意了就執(zhí)行,不同意就發(fā)回重議,當然丞相是要對皇帝負責的,是要聽皇帝的命令。后來皇帝任命新宰相的命令上,必須要有其他宰相的簽名,才能將整個命令生效。
宋太祖趙匡胤當了皇帝,為了保持政局穩(wěn)定,對后周的宰相沒有進行變動,等到他坐穩(wěn)皇位,直接將后周時期的幾個宰相全部罷官,讓自己的心腹趙普當宰相??墒钱敃r任命宰相的詔書需要有其他宰相的簽名才能生效,甚至顯得名正言順。
而趙匡胤一下子罷免了宰相,這個新宰相的任命就無法發(fā)布,趙匡胤只好找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簽署了命令,當時趙光義是晉王,還是開封府尹,還是侍中,也就是宰相了。
而朱元璋廢除了宰相,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這就相當于明朝皇帝不僅是國家元首,還是政府首腦。這樣一來,明朝皇帝就得自己處理各種朝廷事務,什么事情都得親力親為。
這種制度放在朱元璋身上確實沒有問題,朱元璋確實很勤政,也很能干。再加上他沒有其他什么癖好,所以他的時間都可以用在處理政事上。
問題就在于明朝就一個朱元璋,朱元璋之后的明朝皇帝對于處理政事,比朱元璋差遠了,好幾個皇帝幾十年不上朝。這種制度進一步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但是卻不利于整個明朝的長治久安。
朱元璋
所以明朝又出現(xiàn)了一個官僚制度來服務于皇帝,那就是內閣大學士。因為明朝皇帝一個人無法處理這么多朝廷事務,只能咨詢一下內閣大學士,明朝的內閣大學士相當于秘書加顧問。
最開始的內閣大學士品級不高,到了后來由于皇帝更加依賴內閣大學士,于是其品級就直接到了一品大員的身份,處理政事和以前的宰相有點類似,但是其權力就沒有宰相那么大了。
但是明朝出現(xiàn)了好多昏君。比如明英宗,明武宗,還有二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和萬歷皇帝,內閣就開始處理整個朝廷的事務了。
但是內閣都是由科舉出身的人擔任,逐漸形成了文官集團,這些集團更加保守,對外界的事務非常排斥,比如劉大夏就燒掉了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圖,而且在外交層面上,對蒙古部落進行互市也很排斥,導致在很多時候明朝和北面的蒙古部落關系緊張,蒙古部落為了獲得生活需求,經(jīng)常越過長城搶劫百姓。
還有朱元璋制定的明朝官僚的工資太低,給明朝官僚的工資還是不值錢的大明寶鈔,這就導致了很多明朝的官員貪污腐敗十分常見,各種貪污腐敗的花樣來壓榨大明百姓。
文官掌握了一部分權力,明朝皇帝就坐不住了,由于土木堡之變的發(fā)生,明朝的武人勛貴集團被一網(wǎng)打盡,而文官集團沒有了對手。明朝皇帝為了制衡文官,讓明朝數(shù)量龐大的宦官掌握一部分權力。
到了明朝末期,黨爭不斷,文官集團就有好幾個派系,比如最大的東林黨,還有什么浙黨,投靠宦官的閹黨,當然還有和文官集團對立的宦官集團。
兩大集團之間互相掣肘,比如好多文臣武將的死亡都是由于黨爭,比如著名的袁崇煥事件,還有熊廷弼,趙南星等人都是死于黨爭。這樣的復雜的黨爭之下,朝廷的辦事效率就大大降低,幾乎無法處置明朝末年的事情了。
但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還不是黨爭,而是財政問題導致的,明朝正是由于財政問題,所以不得不加重收稅,結果交不起稅銀的李自成張獻忠起義了。
而明朝的基礎制度也跟不上社會發(fā)展了。比如明朝有很多戶口限制,比如衛(wèi)所制度,很多人是軍戶,除非科舉考試才能改戶口,否則子子孫孫都是軍人。到了明末,由于政治腐敗,軍隊克扣軍餉是常見的事情,明朝軍隊的戰(zhàn)斗力自然就不行了。
由于明朝的文官集團勢力龐大,所以宋朝重文輕武的習慣也出現(xiàn)在了明朝,明朝武將往往地位低下,甚至很多鎮(zhèn)守邊關的將領不得不克扣軍餉軍餉來巴結朝廷的官員。
而明朝末年鎮(zhèn)守邊關的李成梁更加聰明,他弄了一個養(yǎng)寇自重的策略就在邊關干了三十年,他養(yǎng)寇自重,殺了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卻將努爾哈赤認作干兒子。努爾哈赤最后在遼東起事,直接導致明朝后期不得不集中精力對付努爾哈赤。
從萬歷、泰昌、天啟、崇禎四朝,都為了殲滅后金,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萬歷派宦官到各地去搜刮銀子,而天啟重用魏忠賢強行收到商稅,而崇禎則直接聽了楊嗣昌的話四次加收了農(nóng)民的稅收。
但是明朝的財政實際上并不是很好,明朝前期朱元璋通過發(fā)行紙幣大明寶鈔來維持整個朝廷的運行,和前期的開疆拓土。由于大明寶鈔是一種既沒有準備金,也沒有和金銀等貴金屬掛鉤。
從朱元璋開始大明寶鈔就已經(jīng)開始貶值了。后來永樂時期,七下西洋,五征漠北,編撰《永樂大典》,花錢的地方多了。大明寶鈔已經(jīng)貶值的差不多了。宣德時期就跟紙差不多了,民間已經(jīng)停止使用寶鈔用的銀子,到了正德年間就停止發(fā)行了。
寶鈔的發(fā)行讓明朝渡過了前半期,可是后半期就不好渡過了。因為社會發(fā)展,各種既得利益集團已經(jīng)形成了。尤其是是明朝宗室。
明朝宗室在才不過朱元璋時期的二十多人,可是朱棣靖難之役后,為了防止藩王造反,明朝皇帝搞了“養(yǎng)豬”式的政策來應對藩王,藩王宗室不僅領高工資,還不用工作,宗室人口直線上升,到了末期就有二十萬之多。
洪武九年定諸王公主歲 親王歲支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匹,纻絲三百匹,紗羅各一百匹,絹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綿二千兩,鹽二千引,茶一千斤,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緞匹歲給匠料,撥王府自造。 靖江王歲支米二萬石,鈔一萬貫,余物比親王減半,馬匹草料月支二十匹。
明朝萬歷年間,朝廷的每年收入不過四百萬石,而當時需要供養(yǎng)的藩王俸祿就達到了多達八百五十多萬石,幾乎是朝廷稅收的一倍之多。當然明朝朝廷對藩王也是打折扣的,主要親王的俸祿一分不少的發(fā)放。
比如崇禎帝當時財政緊張,但是對福王朱常洵的賞賜還是一分不少的發(fā)放了。還不算這些藩王在地方上擁有大量免稅的土地,加重了明朝的財政負擔。
不僅是宗室,還有官員讀書人。明朝的官員和文人有一項特權免稅。就是讀書人考了功名就可以有土地免稅權。比如,秀才、舉人、還有官員,其免稅土地的面積是不同的。
有很多農(nóng)民為了免除朝廷的稅收,直接將土地掛靠在這些秀才舉人官員的名下,一般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或者是親戚,所以其只需要向繳納租子就可以了,而向官僚繳納的租子有時候比朝廷規(guī)定的稅銀更少。因為朝廷的稅收到明朝農(nóng)民頭上那么就不是規(guī)定的那個樣子了。
這樣的現(xiàn)象導致是大量的官員擁有大批的免稅的土地,而朝廷的稅收不變,那么手中擁有土地的農(nóng)民負擔就加重了。
明朝在萬歷時期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張居正進行了一條鞭法的改革,給明朝續(xù)命幾十年,可惜張居正一死,人亡政息,其改革沒有貫徹始終到底。
張居正改革沒有推行下去的原因也是由于黨爭,很多利益受到損害的官員宗室紛紛反對改革。
崇禎年間,陜北發(fā)生了巨大的旱災,但是當?shù)毓賳T隱瞞不報,朝廷也沒有賑災,免除當?shù)囟愂?,就是在災年官吏還在收取稅收,而百姓只能賣兒賣女,甚至吃草根樹皮過活。
后來,李自成,張獻忠就起義了。明朝在遼東干不過后金,讓后金不斷發(fā)展壯大,而內部農(nóng)民起義不斷,造成了兩線作戰(zhàn)的局面,最后被農(nóng)民軍攻入北京城,大明滅亡。
農(nóng)民起義
明朝到最后已經(jīng)積重難返了,很多問題是系統(tǒng)性的問題,就算魏忠賢也無法推翻整個系統(tǒng),就是朱元璋也是一樣的。明朝的系統(tǒng)性問題解決不了,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只能推翻重來。
但是推倒重來的事情,只能是農(nóng)民軍李自成張獻忠的愿望,也可能是清朝黃臺吉多爾袞的希望,他們愿意干,他們也干了。不過是李自成和張獻忠不是清朝的對手,最終失敗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