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建立以后,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周初封國地位平等,直屬中央管轄,但國君的爵位各有高低。周王朝將封國國君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級。
分封的對象是周王室親族,功臣,上古先賢,還有一些邊遠的部落。西周分封了8個一等公爵諸侯,具體如下:
炎帝后裔焦國,姜姓,今河南省三門峽市市區(qū)。
黃帝后裔薊國,伊姓,今北京市市區(qū)。
唐堯后裔祝國,祁姓,今山東濟南市長清縣。
虞舜后裔陳國,媯姓,今河南省柘城縣。
夏禹后裔杞國,姒姓,今河南省杞縣。
商湯后裔宋國,子姓,今河南省商丘市市區(qū)。
周武王的叔爺爺太伯和仲雍的后裔封在虞國。
周武王的叔叔虢仲虢叔封在虢國。
分封的公爵是6位以往朝代先賢后裔,另外還有周武王的叔爺爺后裔,兩位叔叔。大家熟悉的齊國,魯國,燕國,衛(wèi)國等雖然都是周武王的親兄弟,或者開國功臣,也只能分封二等侯爵。
這八個爵位最高的諸侯,為何沒有一個成為大國呢?
c/5c6cc4269af2f.png"/>
先說焦、薊、祝、陳、杞和宋六個諸侯,因為是先前圣賢的后代,都封為公爵,成為周朝的客卿。但這些諸侯畢竟不是周朝的嫡系,周圍有更多的姬姓諸侯國,起到限制作用。齊,魯,燕,衛(wèi),晉這些諸侯雖然是二等侯爵,都位于邊疆的重要位置,疆域更大。
因而這六個諸侯除了宋國曾經(jīng)短暫雄起,別的在春秋時期都默默無聞。
虞國和虢國分封在周朝王畿內(nèi)鎬京附近,虢國在現(xiàn)在的陜西寶雞陳倉區(qū)虢鎮(zhèn),虞國在虢國南邊,陳倉是關(guān)中平原的西部門戶,兩個諸侯共同守衛(wèi)著周地的西大門。
西周建立后,虞國和虢國在王畿內(nèi)洛陽附近也獲得了封地。虞國后人在山西平陸建立“北虞”,負責守衛(wèi)山西省南部黃河渡口茅津渡。虢國在河南省滎陽市一帶的建立“東虢”,東虢的國都在虎牢關(guān),是洛陽的東門戶。
西周時期,歷代虢公都擔任卿士等重要職務(wù),輔佐天子。周天子的直屬部隊是周六師,虢公世代為師氏,或統(tǒng)領(lǐng)一師,或統(tǒng)領(lǐng)六師,虢公還統(tǒng)帥周天子的衛(wèi)隊虎賁軍。
西周滅亡后,西虢國東遷到河南三門峽市,與虞國隔著黃河相望。西虢國扼守著函谷關(guān),替周天子守衛(wèi)新的西門戶。
由于虞國和虢國都在天子的王畿內(nèi),疆域比較小,因而也機會沒有成為大國。虞國和虢國后來被晉國所滅。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