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蕭何,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guān)的歷史事跡。
劉邦打天下之時,手下文臣武將不計其數(shù),其中蕭何、張良、韓信居功至偉,史學(xué)家稱之為“漢初三杰”,劉邦親口承認“此三者,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然而,這三位功勞蓋世的豪杰,在漢朝建立之后,劉邦對他們的處置方法卻大不相同:韓信掌握兵權(quán),又是軍事奇才,劉邦一直對他非常警惕,從齊王到楚王到淮陰侯,直至最后殺之;張良天性淡泊,不久之后云游四海,對劉邦毫無威脅,因此劉邦一直不疑張良;蕭何“鎮(zhèn)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是一位治世能臣,蕭何死去之后,他的治國方略不改一字依然成效顯著,即為“蕭規(guī)曹隨”,那么劉邦為何將這樣一位能臣關(guān)進監(jiān)獄?
漢朝建立之后,劉邦論功行賞,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為酂侯,食邑最多。諸侯分封完畢,接著是排位次,劉邦有心認為蕭何第一,“上已橈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fù)難之,然心欲何第一”,只是之前壓制了群臣意見,所以這次不便多說,于是就準備聽取群臣意見。
有人認為“曹參跟隨劉邦南征北戰(zhàn),身受70余處戰(zhàn)傷,攻城掠地,功勞最多,應(yīng)排第一”,但關(guān)內(nèi)侯鄂君認為還是蕭何第一。
陛下雖數(shù)亡山東,蕭何常全關(guān)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shù),何缺于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
楚漢爭霸中,劉邦有過多次潰敗,幾乎只身逃脫,軍隊糧草全部喪失,但因為蕭何坐鎮(zhèn)秦國故地,不僅招募新的兵源補充,而且還確保了軍糧供應(yīng),因此蕭何應(yīng)排第一,曹參第二。
項劉爭霸時,劉邦多次被項羽近乎全殲,為何能夠如同小強一樣再度恢復(fù),原因就在于天下紛亂,唯有秦國故地在蕭何主持之下迅速恢復(fù)了秩序,蕭何整合與輸出了秦國故地力量,因此劉邦奪取天下,在某種意義也可以說是秦國再度大一統(tǒng)。
關(guān)內(nèi)侯鄂君的言論,正中劉邦下懷,于是順水推舟,把蕭何排為第一,準許他穿鞋帶劍上殿,并封了蕭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這樣,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食邑萬戶。可以說,此時劉邦對蕭何非常信任,兩人如膠似漆,延續(xù)了之前的友誼。
時光荏苒,隨著劉邦地位的穩(wěn)固,他的心態(tài)也發(fā)生了變化。
劉邦出生于戰(zhàn)國年代,諸侯紛爭,征戰(zhàn)不息,天下動亂不安,而在漢朝初期,劉邦分封了諸多異姓諸侯王,這讓劉邦憂心忡忡。于是,從漢朝建立至劉邦死去,都在忙于解決異姓諸侯問題,其中最典型的一個是韓信。
楚漢爭霸中,韓信被封為齊王,漢朝建立之后,劉邦改封為楚王,一年之后又污蔑韓信謀反,降為淮陰侯,并讓韓信居住在長安。公元前196年,劉邦外出平定陽夏侯陳豨叛亂時,蕭何輔助呂后將韓信殺死。劉邦回軍之后,見到韓信死了,“且喜且憐之”之余,又由于誅殺韓信,很符合劉邦“固根基”的方略,是為劉邦除去了一塊心病,因此對蕭何更加恩寵,加封五千戶,還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國的護衛(wèi),真是封邑進爵,圣眷日隆。
群臣來賀,唯獨一個叫召平的門客,卻身著素衣白履,昂然進來吊喪。所謂召平,原本是秦朝東陵侯,秦朝被滅之后,侯爵就沒了用處,于是變成了布衣,因為生活貧困,就種瓜于長安城東,后來成為蕭何門客。
平謂何曰:“禍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內(nèi),非被矢石之難,而益君封置衛(wèi)者,以今者淮陰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衛(wèi)衛(wèi)君,非以寵君也。愿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p>
召平這段話的大意是,皇帝南征北伐,冒著生命危險,而你待在長安,不參與直接征戰(zhàn),反得到加封食邑,我估計皇帝這是猜疑你,如今你最好推掉封賞,拿出家財支援國家,否則你必然大禍將臨。史書記載的是,“相國從其計,高帝乃大喜?!?/p>
這一年秋天,因為韓信、彭越先后被殺,漢初三將之一的英布慌了,為了自保舉旗謀反,劉邦又一次親自率兵征討。
劉邦身在前方,每一次蕭何派人輸送軍糧到前方時,劉邦都要問一句:“蕭相國在長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蕭相國愛民如子,除辦軍需以外,無非是做些安撫、體恤百姓的事,如同劉邦在外征討陳豨時的行為。劉邦聽了之后,總是默不作聲。
一天,蕭何偶爾向門客談及此事,門客說“你不久要滿門抄斬了”,蕭何大駭,忙問其故,門客分析認為:皇帝多次問你在做什么,其實怕你借助關(guān)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軌行動,一旦你謀反,劉邦將進退維谷,因此如今你應(yīng)該強掠民財,自污名聲,這樣才能讓皇帝安心。
說到底,蕭何主持關(guān)中十余年,有著深厚的勢力,又深得民心,而且蕭何與劉邦同鄉(xiāng),與周勃、樊噲、夏侯嬰等人關(guān)系很好,尤為重要的是,蕭何官居相國,位列百官之首,已經(jīng)達到人臣最高,進無可進,因此這些都讓劉邦擔心蕭何是不是也會像英布等一樣謀反。
平定英布之亂后,劉邦回到長安,百姓攔路告狀,控告蕭何低價強買民間土地房屋,價值數(shù)千萬之多。劉邦見到蕭何之后,不是責罵蕭何,而是“上笑曰”,把百姓的控告信全部交給相國,說道:“你自己去向民眾謝罪吧!”
對于蕭何自污名聲之舉,劉邦顯然非常高興,不僅沒有責怪,反而讓蕭何自己處理。但蕭何接下來的一句話,讓劉邦勃然大怒。
蕭何對劉邦說,長安一帶地方狹窄,而皇家園林上林苑空地很多,不如讓給百姓耕種。漢朝的上林苑,地跨長安區(qū)、鄠邑區(qū)、咸陽、周至縣、藍田縣五區(qū)縣境,縱橫340平方公里。
劉邦一聽這話,立即大發(fā)雷霆,覺得蕭何又在撈取名聲,說:“相國你大收商人的財物,卻來討取我的上林苑!”于是,就下令把相國交給廷尉拘禁起來,還給他上了刑具。
幾天之后,一個姓王的衛(wèi)尉侍從劉邦仗義執(zhí)言,指責劉邦不該猜疑一心為國的蕭何。劉邦聽了之后,盡管內(nèi)心不愉快,但還是認可蕭何廉政為民,最終放了蕭何。只是,蕭何當時已經(jīng)60余歲,見劉邦開恩釋放了他,更是誠惶誠恐,謹慎恭敬。
經(jīng)過下獄事件之后,兩人算是撕破了臉皮,曾經(jīng)親密無間的友誼破裂了,此后兩人見面都是以禮相待,表現(xiàn)的非??蜌?,而蕭何從此對國事就只能保持沉默了。
其實,劉邦對蕭何的擔憂,并非漢朝建立之后才有的,早在楚漢爭霸時,劉邦就有一次對蕭何的試探,公元前204年(漢三年),劉邦一邊在前線與項羽打仗,一邊擔心后方局勢,多次派使者慰勞蕭何,最后有人提醒蕭何這是劉邦懷疑閣下,建議蕭何讓族中能戰(zhàn)之士全部上前線。蕭何依計而行,劉邦果然大為高興。
因此,劉邦對蕭何的試探,一共有過三次,即:楚漢爭霸中的漢三年,漢十一年蕭何計殺韓信之后得到重賞,漢十二年英布謀反期間。對于來自劉邦的試探,蕭何沒有一次發(fā)現(xiàn),直到別人提醒才恍然大悟,或許這是因為蕭何一心工作無暇他顧,或許是蕭何自認對劉邦忠心耿耿。
總的來說,蕭何應(yīng)該是一個杰出的能臣,但在政治情商方面略低,不善應(yīng)對陰謀詭計。蕭何一生唯一污點應(yīng)該就是謀害韓信,明明知道韓信不會謀反,卻為了個人進退利害,伙同呂后設(shè)下圈套謀害了軍事天才韓信。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