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成為內(nèi)閣首輔以后,長達十年的獨攬大權(quán),把這幫言官們可都給憋壞了。張居正去世以后,言官們想盡了各種辦法讓自己能說得上話。感興趣的讀者和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其中以顧憲成為首,建立起來的東林黨,成為了明朝后期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等到了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建立的閹黨集團,又成了另外一股重要的力量。這兩者之間較量了很長時間,逐漸形成了明朝末年的黨爭局面。
一、閹黨,是東林黨逼著壯大起來的。
在天啟皇帝剛上臺那會兒,東林黨的聲勢可謂是達到了巔峰。葉向高、韓爌是內(nèi)閣主要成員,張問達、趙南星又掌控著升降官吏的吏部。
一時間,東林黨手握大權(quán),可是這幾個家伙不干正事兒,掌權(quán)以后就要來收拾自己的政敵。于是乎其他派系的士大夫可就倒霉了,尤其是齊、楚、浙等派系出身的士大夫,都遭到了東林黨人的清算。
這個時候魏忠賢通過他的對食客氏,取得了天啟小皇帝的信任,從而走上了政治權(quán)力的前臺。你們東林黨手里的權(quán)力再大,能大得過皇帝嗎?
于是乎,那些被東林黨迫害的士大夫,紛紛都跑到了魏忠賢旗下,尋求庇護。就這樣魏忠賢的閹黨集團,一下子就壯大了起來。
其中比較著名的人物就有禮部尚書顧秉謙、東閣大學士魏廣微等,他們都選擇率先依附于魏忠賢。御史崔呈秀,本來就因為貪贓枉法被罷官了,結(jié)果因為依附于魏忠賢,所以不斷升遷,一路做到了兵部尚書的位置。
這個崔呈秀是魏忠賢非常重要的棋子,因為他身為兵部尚書以后,籠絡(luò)天下各地官員,內(nèi)閣、六部、地方督撫都有他的人。因此崔呈秀也被稱之為閹黨五虎之一。
在東林黨的逼迫之下,閹黨迅速壯大了起來。就問你們怕不怕吧?天啟年間,閹黨把東林黨整得夠嗆。左光斗、周順昌、楊漣、魏大中等人都相繼被迫害致死。
二、此消彼長,復社代替東林黨,又跑出來鬧事了。
左光斗等人,都是清流,可以說在文壇有很大的影響力。因此魏忠賢的行為,使得天下讀書人憤慨不已。于是天下各地的讀書人,開始主動組織起了社團。意思很簡單,要仿造東林黨的規(guī)模,跟閹黨對著干。
這些社團當中,最成功的莫過于復社。復社是張溥等人在太倉建立起來的,由于崇禎年間,張溥、吳偉業(yè)、陳子龍等復社骨干都中了進士,入朝為官了。所以復社一下子成了這些民間團體里的主流力量。
復社基本上延續(xù)了東林黨的一些政治主張,迅速在崇禎時期走紅。大量文官主動加入到復社團體當中來。
此后由于復社成員染指科舉,所以導致大量民間復社成員考中科舉。這就引起了一片加入復社的熱潮。甭管政治主張如何,畢竟加入了復社,考科舉就多了一條捷徑。因此復社的規(guī)模一時間多達2000多人。
閹黨被崇禎解決了以后,復社基本上就取代了閹黨的位置,成為了朝中最為重要的一股力量。但是由于這個社團的組織比較松散,沒有閹黨那種執(zhí)行力,所以他們對于國家的未來,也是無能為力。
對于自己的命運,他們也無法很好掌控。你比如說閹黨余孽們成為了瘋狂打擊復社的重點對象,可是復社卻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復社基本上沒什么政治前途可言。
三、南明弘光政權(quán),黨爭的延續(xù)更加激烈。
崇禎在煤山自縊以后,大明朝還沒有走完最后一段。因為在南京還有一個朝廷,除了沒皇帝,這邊什么班底都有。
因此南京這邊,都在商議,該立誰為皇帝才合適。當時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都在淮安避難,距離南京比較接近。而桂王朱常瀛遠在廣西,實在是不太方便過來。于是南京朝中,便出現(xiàn)了兩種呼聲,那就是福王和潞王之爭。
其中東林黨人錢謙益、呂大器等人,表示堅決要立潞王朱常淓。他們的理由很正面:首先朱常淓是明穆宗的孫子,明神宗的兒子,完全有資格繼位。其次朱常淓的名聲,比朱由崧他老爹福王朱常洵要好得多。
實際上,這幫東林黨人當然有自己的小算盤。因為朱常洵當年為了跟朱常洛爭奪皇位,曾經(jīng)跟東林黨鬧得不可開交。因此現(xiàn)在當然不能立他的兒子做皇帝,否則東林黨豈不是大難臨頭?
結(jié)果鳳陽總督馬士英,聯(lián)合了高杰、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等四鎮(zhèn)軍閥,一起強行把福王朱由崧立為了監(jiān)國,也就是預(yù)備皇帝。從此弘光朝的黨爭就這么開始了。
朱由崧繼位以后,將馬士英和史可法都納入了內(nèi)閣。可是史可法的老師是左光斗,也就是說他有東林黨人的背景,再加上他在朱由崧登基前,曾寫信給馬士英,列舉了朱由崧不可立的八條理由,因此在朱由崧繼位以后,史可法便灰溜溜渡江到前線視察工作去了。
當時馬士英已經(jīng)是內(nèi)閣首輔,他舉薦重用昔日恩人阮大鋮。這件事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因為阮大鋮是崇禎親筆除名永不敘用的人。
當初阮大鋮曾經(jīng)幫著閹黨彈劾東林黨,因此遭到東林黨的一致打壓,最終被崇禎除名?,F(xiàn)在你馬士英說要用這樣的人,豈不是在打崇禎和東林黨人的臉嗎?
這場斗爭最后還是馬士英取勝,阮大鋮成為了弘光朝的兵部尚書以后,瘋狂地開始打擊東林黨和復社成員。8個月后弘光朝覆滅,阮大鋮帶頭投降了清朝。
也就是說,弘光朝在短暫的8個月時間里,依舊充斥著東林黨、復社和其他黨派之間的斗爭,東林這一派果然個個都是天生的斗爭者,走到哪斗到哪兒。
四、南明隆武朝時期,也有黨爭的情況。
唐王朱聿鍵,本來是老朱家的遠支了,他是朱元璋的兒子唐定王朱桱的八世孫,和朱棣這一脈完全不沾邊了。
1、朱聿鍵和鄭芝龍之間的斗爭。
但是由于他逃到了福建,所以被南安伯鄭芝龍給立為了皇帝,也就是隆武皇帝。這位皇帝其實還是很有志向的,可惜他手里沒有實權(quán),一直都被鄭芝龍給架空著。
由于朱聿鍵是鄭芝龍靠武力強行扶植起來的,所以鄭芝龍在朝中的地位相當高。這就造成了鄭芝龍一派和朱聿鍵一派的斗爭。
尤其是隆武朝廷剛成立那會兒,鄭芝龍和黃道周,到底誰是文武百官之首,這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黃道周是內(nèi)閣首輔,按道理排第一,可鄭芝龍手握實權(quán)。
戶部尚書何楷只是說了兩句公道話,結(jié)果就被鄭芝龍割了耳朵。因此這場斗爭的結(jié)局是鄭芝龍完勝。
2、朱聿鍵和朱以海之間的斗爭。
除了內(nèi)部斗爭之外,隆武朝廷和魯監(jiān)國政權(quán)之間也有很深的斗爭。當時弘光帝朱由崧被抓,潞王朱常淓也投降了清朝。
因此一時間老朱家后繼無人了,這個時候魯王朱以海和唐王朱聿鍵都紛紛成為了監(jiān)國。朱以海還沒來得及從預(yù)備轉(zhuǎn)正,朱聿鍵就提前轉(zhuǎn)正了。
朱以海在浙江,朱聿鍵在福建,兩個冤家還緊挨著,真的是頭疼。于是他們?yōu)榱藸帄Z正統(tǒng)的頭銜,不惜大打出手。
及韓、魏亡而齊、楚亦 隨之矣。清勢重若泰山,即昔日之秦不足以喻,而魯以新弱猶未及韓,隆武雖不 悅,而同舟之誼,唇齒之言,不可不思。姑以大度優(yōu)容,連兵共拒,俟事勢稍定, 大小自分。不此之計而自相尋仇,則魯勢必折而入于清,而閩之亡可立待矣。---《明季南略》
朱聿鍵有鄭芝龍、鄭成功,而朱以海則有張名振和張煌言。所以雙方互不相讓,不過由于浙江在抗清更前線,所以魯監(jiān)國政權(quán),要土崩瓦解得更早。
五、南明永歷政權(quán)的黨爭。
朱聿鍵的隆武政權(quán),最終還是被清軍給滅了。這個時候的正統(tǒng)終于輪到了桂王這一系。桂王朱常瀛當時已經(jīng)去世,所以他的兒子朱由榔成為了皇帝,建立了永歷政權(quán)。
永歷政權(quán)的建立,其實也依靠軍閥。當時的廣西軍閥陳邦傅極力支持朱由榔登基,所以永歷初期,陳邦傅一直都是實權(quán)人物。
可是當初廣西巡撫是瞿式耜,這可是廣西正兒八經(jīng)的一把手。在他地盤上建立南明小朝廷,卻把他撇開,這說不過去吧?
可惜瞿式耜手里沒什么兵權(quán),因此只好忍氣吞聲。一直等到李成棟反正后,瞿式耜開始積極拉攏李成棟,形成了以瞿式耜、丁時魁為首的楚黨一派和以陳邦傅、堵胤錫為首的吳黨一派之間的斗爭。
相對來說吳黨中的堵胤錫是一位正人君子,而且時刻關(guān)注國家危亡。所以他積極拉攏大順軍和大西軍的殘部加入南明永歷政權(quán),以此壯大聲威。
可是這一行為被楚黨的瞿式耜看成了吳黨打算拉人來跟他們斗爭,因此瞿式耜這幫人始終都把大順軍和大西軍殘部當成流寇來看待。
南明都要滅亡了,清軍不斷攻城略地??墒泅氖今?、何騰蛟這幫人卻還在打擊新收編來的有生力量。由于備受歧視,所以大順軍余部壓根也不愿意給永歷朝廷賣命,因此堵胤錫在前線基本上是天天打敗仗。
最終永歷朝廷的覆亡,其實就跟楚黨和吳黨之間的斗爭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即使后來吸納了李定國、孫可望的人馬,也避免不了這樣的情況。這樣的黨爭情況,在永歷時期,幾乎時刻都在發(fā)生。
總結(jié):明朝亡于黨爭,實至名歸。
明朝亡于什么?是因為小冰河期老百姓沒吃的嗎?是因為萬歷、天啟或者崇禎皇帝昏庸,導致了民不聊生嗎?還是說因為清朝、大順的軍隊實力太強了?
其實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明朝內(nèi)部無時無刻都在搞黨爭。內(nèi)部沒法團結(jié),而且還在各種扯后腿,難怪最后一敗涂地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