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楊萬里,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guān)的歷史事跡。
楊萬里,南宋詩人,一代名臣,后人多稱他為誠齋,兼善詩文,其文兼擅眾體,步趨韓柳,其詩風(fēng)素雅清歡,又有童趣,創(chuàng)“誠齋體”為世人稱道,尊為詩宗。
一說到楊萬里,就能想到荷花,當(dāng)然,寫荷花的詩并不少,王昌齡的“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商隱的“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保€有張籍的“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笨稍谖铱磥恚疾蝗鐥钊f里詩中的荷花來得細致生動。
每一個經(jīng)歷過“背誦全文”的人,或許都忘不了那兩首膾炙人口的小詩,尤其是其中兩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同樣是荷花,一個是初夏才露眉的菏葉未得舒展,一個是盛夏半畝方塘的瀲滟美景。
清新與華麗,萬物生長在詩中盡顯,讓人瞬間愛上夏天。
可是鮮有人知道,這兩句極具“赤子之心”的詩句竟是楊萬里年過半百寫下的,此時的楊萬里已在官場浮沉數(shù)年,卻并沒有影響他對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萬里無暇顧及周遭種種,縱使家國蒙難命運偏消,縱使幾度起落流離,卻依然對生活心懷熱忱,留心于生活里的小情趣,萬象俱來,返璞歸真,著實難能可貴。
值得一說的是,楊萬里一生寫下很多詩,卻在三十多歲焚詩毀稿,而后一反往日詩風(fēng),漸成“誠齋體”,即便這樣,存世之作也達四千余首。就連存詩近萬首的陸游都自愧不如,他在《謝王子林判院惠詩編》中寫道:文章有定價,議論有至公。我不如誠齋,此評天下同。
少年窮困,勤而上學(xué)
公元1127年,楊萬里出生在吉州吉水的一個窮苦家庭,母親早亡,但是他有一位平凡但偉大的父親。
其父名為楊芾,酷愛讀書,雖然家中經(jīng)濟并不寬裕,但就算忍饑挨餓節(jié)衣縮食,也要省下錢來購書和藏書。
雖然家境平平,卻成了當(dāng)?shù)赜忻牟貢摇?/p>
得利于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雖然生活窮困,但幼年的楊萬里卻在精神上飽受滋養(yǎng),自小便熟讀各類詩書,其父親也十分重視楊萬里的教育,不惜花費重金請來當(dāng)?shù)氐拿麕煾呤氐?、王庭珪悉心教?dǎo)。
楊萬里曾寫詩回憶幼年讀書時的情景:
憶年十四五,讀書松下齋。寒夜耿難曉,孤吟悄無儕。蟲語一燈寂,鬼啼萬山哀。雨聲正如此,壯心滴不灰?!兑褂辍?節(jié)選)
楊萬里也沒讓父親失望,從小就表現(xiàn)出異于常人的才情,年紀(jì)輕輕賦詩寫文皆有所成,可惜的是,早期的詩并沒有能夠流傳下來。
進士及第,初入官場
1150年,楊萬里赴臨安應(yīng)試,未中。
又過了三年,二十六歲的楊萬里再次赴臨安參加考試。
這一年,楊萬里和各地學(xué)子大咖云集臨安府,那年,是一個科舉大年,生源質(zhì)量極高,名人輩出,陸游、范成大、虞允文、張孝祥皆在其列。
殿試中,皇帝親臨,各位才子各展拳腳、競相綻放,一番激烈地較量后,張孝祥奪得狀元,楊萬里名列前茅,進士及第。
年少入仕,意氣風(fēng)發(fā),做了兩年參軍之后。楊萬里被派到基層去當(dāng)縣令。
1163年,因張浚推薦,楊萬里調(diào)至臨安府,未及赴任,就因父病歸家看養(yǎng),第二年父親楊芾病故,楊萬里在家服喪。
三年丁憂期滿之后,楊萬里回長安,此時的楊萬里依然一腔濟世報國之志,他寫長篇政論《千慮策》,先后謁見名臣陳俊卿和虞允文。
《千慮策》讓眾人對楊萬里刮目相看,他在文中直率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充分展示了楊萬里的政治主張,或許因為太過激進,楊萬里依舊未得重用。
1170年,再次做回了縣令。官雖小,卻有實權(quán)。
那一年南宋政局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整個天下,都窮的厲害。
老百姓窮,交不上稅,交不上稅,國庫就會空,然后國家就更窮!
流年不利,楊萬里剛一上任,就趕上天下大旱,更是民不聊生,很多百姓因為交不上稅被關(guān)進縣城大牢。
楊萬里雖然年輕,但也一眼能看出其中的關(guān)鍵問題所在,他深知是中間官吏們層層盤剝所致。于是他下令釋放因為交不起稅被關(guān)起來的百姓,每戶發(fā)給一張通知書,放寬稅額和期限,并嚴(yán)令不得抓捕和拷打交不起稅款的農(nóng)民。
當(dāng)官就要為民做主,楊萬里此舉深得民心,百姓紛紛感恩戴德,很快便籌錢交稅,不擾民而稅賦足,一時之間傳為佳話,各地紛紛效仿。
可能是氣運到了,所謂知行合一,理論上有《千慮策》,在實踐中又政績突出深受愛戴,理論與實踐合二為一,不失為一個好官。
右丞相虞允文聽說了楊萬里的事跡后,非常賞識他,召他為國子博士,自此,楊萬里在京任職。
一身正氣,官場浮沉
距離中第,楊萬里已經(jīng)在官場十余年了。
按說能有此際遇,理當(dāng)安分守己,好好過過富貴悠閑的小日子。
可楊萬里,本性依然是一個書生,也許性格使然,當(dāng)他看到大臣同流合污,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時,終究還是沒忍住。
無法按捺住心中騰發(fā)的正氣,遇不平不公之事,必奏之。
一身浩然氣,為人直敢言,這是當(dāng)時朋友對他的一致評價。
官場上這樣的人總是容易不遭人待見的,不知不覺,就會得罪很多人。
一會是頗受器重的天子近臣,一會又是遭排擠的外官,漳州、知州、廣東楊萬里的足跡也踏過很多地方。
道法自然,詩入佳境
仕途不如意,在不斷的浮沉之中,楊萬里的詩也已經(jīng)煥然一新。
當(dāng)時流行的是“江西詩派”,一眼望去全都是效法唐詩氣韻的“超級模仿秀”。
黃庭堅是這么寫的,陸游是這么寫的,范成大也是這么寫的,大家全都一樣。
楊萬里卻不甘心與此,人到中年,反而破釜沉舟,焚詩毀稿,將前半生詩作付之一炬,他先后學(xué)習(xí)王安石的七絕、晚唐的絕句,一次次地跋山涉水、尋幽探險,不斷地思索、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
當(dāng)我們讀到那首《小池》,終于看到了那個煥然一新的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 · 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除了自然風(fēng)光,楊萬里的筆下也多有童趣:
《宿新市徐公店 》里: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蓬頭稚子步履不穩(wěn)急急的追趕黃蝶,卻因菜花與黃蝶一色,遍尋不著,小兒東張西望,四處搜尋的焦急狀態(tài),以及搜尋不著的失望情緒,藏在小小身影里的天真和稚氣盡數(shù)顯露。
《舟過安仁 》里: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fēng)。
晴空無云,兩小兒卻撐開了傘想讓吹動船走,奇思妙想,饒有趣味。
從“師古人”到“師自然”,楊萬里擺脫了所有的桎梏,開宗立派,“誠齋體”名留青史。
上書致仕,辭官歸鄉(xiāng)
再說到楊萬里的仕途上,楊萬里直言敢諫,終于惹惱了皇帝。
1188年,孝宗采納翰林學(xué)士洪邁之議,以呂頤浩等人配饗高宗廟祀。楊萬里力爭主戰(zhàn)名相張浚當(dāng)配饗,指斥洪邁不俟集議、專輒獨斷,無異“指鹿為馬”,因此惹惱孝宗。孝宗說:“萬里以朕為何如主?”因而削去直秘閣,出知絹州。
1189年,宋光宗即位,光宗是楊萬里的學(xué)生,登基后重新將他召入京城。
復(fù)召還朝的楊萬里依舊一身正氣,指摘時弊,無所顧忌。他曾一個月內(nèi)連上三道奏折,要求光宗愛護人才、疏遠奸佞,做到“一日勤,二日儉,三日斷,四日親君子,五日獎直言。”
1189年冬天,楊萬里任接伴金國賀正旦使,也就是讓他去接金國來宋的使者。
迎送金使,楊萬里往來于江、淮之間,望著淮河以北割讓給金國的故土,看著被戰(zhàn)爭涂炭的凄慘民眾,深刻感受到山河破碎的恥辱和民不聊生的悲痛。
他初到淮河便寫下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絕句》,后自鎮(zhèn)江過長江時又寫下《過揚子江二首》,慨嘆半壁淪陷的慘淡,抒發(fā)半壁偏安的怨憤,愛國主義情感真情流露:
《初入淮河四絕句》(其一)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過揚子江》(其二)天將天塹護吳天,不數(shù)崤函百二關(guān)。萬里銀河瀉瓊海,一雙玉塔表金山。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閑。多謝江神風(fēng)色好,滄波千頃片時間。
為官一任,當(dāng)造福一方。楊萬里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最后一次被貶是在1192年,朝廷下令于江南諸郡行使鐵錢會子,楊萬里上書諫阻,不奉詔,得罪宰臣,因而改任贛州知州,楊萬里未就職,八月謝病致仕,回歸吉水。自此幽居在家,與世隔絕。
此后,朝廷三番復(fù)召楊萬里回朝,他都一一謝絕。
想必此時的楊萬里,已無心為政,更向往陶潛一般逍遙自在不被世俗所擾的心性。
病勢家中,追謚文節(jié)
晚年后的楊萬里也一直關(guān)注朝廷情勢,獨斷專權(quán)的丞相,依然力主北伐,甚至還要啟用一個68歲的詩人來全權(quán)指揮軍事。這個詩人大家也很熟悉,他就是辛棄疾。
正當(dāng)辛棄疾準(zhǔn)備奔赴北伐前線時,一場疾病突如其來。大病之下他壯志未酬身先死,令人唏噓感慨。
消息傳到楊萬里耳朵里,他一聽說還要朝廷還要另外安排將領(lǐng)北伐,楊萬里再也無法淡定,他給朝廷上了一封折子,在這封奏折中,他強烈譴責(zé)了當(dāng)權(quán)丞相無視民意,一意孤行的行徑。
寫完奏折,又寫了一紙遺書。
不久,溘然長逝,告別了他魂牽夢縈的趙宋江山和百姓,那一年,他八十歲。
六年后,朝廷宣敕,賜楊萬里謚號“文節(jié)”。文章足以蓋一世,清節(jié)足矣勵萬世,此為文節(jié)。
如今我等縱觀楊萬里一生,無不心生敬仰。
他當(dāng)官的時候,勤勤懇懇,仁政治民,給百姓以期限,不許官吏擾民,倒深得百姓愛戴。
他在朝野之中時,直言不諱,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而始終不得大用,卻活的隨性所欲。
他在君王身側(cè)時,多加指點,憂國憂民,有詩句顯露,亦有《千慮策》君道國勢之計謀。
文人墨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理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墒巧谀纤危髲B將傾,一人之力,微若螻蟻。
或許很多人都覺得,楊萬里只是一個有著小情趣的詩人,因為他的詩中,從來都沒有憤恨之語,哪怕是在最失意時寫的《悶歌行》,字里行間,也盡是豪言謳歌:
風(fēng)力掀天浪打頭,只須一笑不須愁。近看兩日遠三月,氣力窮時會自休。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楊萬里最后上書的奏折上寫著這樣一句話:
而事實上,當(dāng)看到他的平生事跡,讀了他臨死前的那一封折子,才明白他是如此一位剛強堅毅的書生。
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唯有孤憤!
如此剛強堅毅,這是楊萬里的氣節(jié)!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