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fēng)熱疫毒證
【證候】發(fā)熱驟起,頭痛惡寒,咽喉腫痛或伴腐爛,口渴欲飲,皮膚潮紅,唇周蒼白,面部、胸部皮疹隱若可見,舌苔薄白或薄黃,或舌如草莓狀,脈浮數(shù)。
【治法】疏風(fēng)清熱、解毒透疹利咽。
【主方】普濟(jì)消毒飲。
【用量】黃芩(酒炒)、黃連(酒炒)各15克,陳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參、柴胡、桔梗各6克,連翹、板藍(lán)根、馬勃、牛蒡子、薄荷各3克,僵蠶、升麻各2克。
【用法】上藥為末,湯調(diào),時(shí)時(shí)服之,或蜜拌為丸,噙化?,F(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加減】咽痛較甚者,加土牛膝、射干;脊核腫痛,加夏枯草、紫花地??;疹透不暢,加葛根、蟬蛻。
2.氣營(yíng)兩燔證
【證候】壯熱面赤,煩渴引飲,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皮疹遍布全身,色赤如丹,煩躁不寧,或便結(jié)溲赤,舌苔黃糙,舌質(zhì)紅絳如楊莓,脈數(shù)有力。
【治法】清氣涼營(yíng)、瀉火解毒。
【主方】涼營(yíng)清氣湯。
【用量】犀角尖(磨沖)1.5克,鮮石斛18克,黑山梔6克,牡丹皮6克,鮮生地18克,薄荷葉2.4克,川雅連1.5克,京赤芍6克,京元參9克,生石膏24克,生甘草2.4克,連翹殼9克,鮮竹葉30張,茅蘆根各30克,金汁30毫升(沖服)。
【用法】水煎服。
【加減】壯熱無汗,丹痧不透,加淡豆豉、浮萍;大便秘結(jié),加大黃、芒硝;皮疹紫黑,加紫草;咽痛腐爛,加土牛膝、青黛。
3.熱毒內(nèi)陷證
【證候】高熱煩躁,神昏譫語(yǔ),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疹色紫紅,或有斑色紫暗,舌絳脈數(shù)。
【治法】清熱涼血、解毒開竅。
【主方】清營(yíng)湯。
【用量】犀角(水牛角代替)30g,生地黃15g,元參9g,竹葉心3g,麥冬9g,丹參6g,黃連5g,銀花9g,連翹6g。
【用法】上藥,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F(xiàn)代用法:作湯劑,水牛角鎊片先煎,后下余藥。
【加減】高熱、抽搐,加山羊角、鉤藤;熱甚、出血,加仙鶴草、田三七等。
4.肺胃陰虛證
【證候】疹褪而皮膚干燥脫屑或脫皮,精神疲乏,納食減少,口干喜飲,咽喉干燥而痛,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苔,脈細(xì)數(shù)。
【治法】滋養(yǎng)肺胃。
【主方】沙參麥冬湯。
【用量】沙參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冬桑葉4.5克,麥冬9克,生扁豆4.5克,花粉4.5克。
【用法】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日服二次。
【加減】口干喜飲、咽喉燥痛,去桑葉,加蘆根、玄參;疲乏、短氣,加西洋參;納食減少,加山藥、石斛;大便干燥,加火麻仁、柏子仁。
發(fā)表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