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脫離孩子年齡的人際交往答案,都是耍流氓。
不同的年齡,有著截然不同的答案。
孩子的人際交往,4歲是個分界點
毛豆媽查了很多文獻資料,包括中國兒童交往方面的專家、杭州師范大學武建芬的博士論文,還有華東師范大學兒童心理教授桑標的論文,都得出了一個共同的結論:
4歲,是孩子的一個人際交往分界點。
3歲到4歲,雖然只差1歲,但是水平大不相同。幼兒園的中班,對孩子來說才是人際交往關鍵期。
或者這么說吧,上小班出現的不愛和別人玩,愛自己悶著頭玩,沒關系,不用干預。
從4歲以后,孩子如果出現退縮、被排斥、不喜歡和別人玩,家長就得重視了。
發(fā)展心理學家K.Rubin編制過一個權威的《兒童游戲觀察量表》,結果發(fā)現4歲孩子比3歲孩子的交往積極不少,就像人際交往那根弦突然上好一樣。很多父母之前擔心的問題:“我的孩子不愛和別人玩”怎么辦,突然就不存在了。
為什么呢?
孩子3歲的時候,自我中心意識比較強,注意力容易轉移,所以更喜歡自己玩,或者看著別人玩,不一定參與。毛豆3歲的時候就是這樣滴。
到了4歲,語言表達和交往能力都是一個飛躍期!
當年導師帶我們去示范園做過一個實驗,記錄不同年齡孩子和同伴交往的時間,結果發(fā)現:從4歲開始,孩子和同伴互動的時間,突然比3歲孩子多了很多。我們觀察過小班和中班的孩子,畫面也很直觀:3歲的小班孩子都在自己玩玩具,4歲的孩子則湊成一堆玩。
所以,有這么多權威的研究結論證明,你可以放心了:4歲之前,孩子愛自己玩、不愛跟別人玩都沒事。不光你的孩子這樣,全國的孩子基本都這樣。
當然,心理學家也指出,孩子間的交往不光看交往時間,更要看質量 。有的孩子性格內向敏感,喜歡獨處,和小伙伴交往時間略少,也沒問題。只要交往質量高,相處愉快自洽就可以。如果總是被孤立、排斥,才是有問題的。
如果4歲之后,有人際交往問題咋辦?
但有的媽媽就問了:我孩子4歲多了,出現了人際交往的問題,比如小朋友們不帶他玩啊、比如不開口啊、比如膽子特別小啊,怎么辦?
別著急,我先給大家看一份兒特別有趣的研究,說的是“什么樣的孩子特別受歡迎?”答案可能讓你們跌碎了眼鏡。
第一個居然是:看臉!
研究問小朋友們,你最喜歡和誰做朋友?最討厭和誰做朋友?
結果發(fā)現:長相、身體外表因素是影響幼兒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那些身體相貌好的孩子,總是被同伴賦予積極的內在品質。比如,有的孩子會答道:“因為羅小雨長得漂亮,我就喜歡和她玩“;還有的孩子說:“我喜歡和東東玩,因為我長大了要和他結婚,他長得帥?!?/p>
嚴肅點!這是真的!我把參考來源附在后面了。我想,這是因為人類的本性,總是把“顏值高”的事物和美好聯系在一起,小孩子真的也是“顏值黨”。
所以,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1.注重孩子的飲食健康,不要讓他們做小胖墩,小胖墩經常被是非觀還不明的孩子們嘲笑;
2.不要給孩子穿臟兮兮的衣服,這會影響孩子社交發(fā)展的自信心;
3.可以的話,教孩子學會穿衣得體,搭配出色,這會讓孩子面對其他孩子時有自信;
4.不要給孩子穿過于肥大、陳舊的衣服(我說的是“過于”,狀況很好的二手衣沒關系),這也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的自信心。
第二個受歡迎的因素,就是聰明、或是情商高的小孩兒。
有的孩子這樣說:我們都喜歡和萌萌一起玩兒,因為他是我們的頭兒,總能想出辦法來。
有的孩子說:我愿意和文佳玩,因為她對我好,摔倒的時候她扶我起來。
所以,要么是腦子好使,成為孩子中的小領袖;要么讓別人如沐春風,和其在一起舒服的高情商孩子,這兩種孩子都受歡迎,人際關系都很順,也有自信心。
第三個,說說孩子們最討厭哪種同伴:
愛打人的孩子!那些愛打人的孩子表現出很強的攻擊性,所以經常被小伙伴們排斥。很多孩子表示:“我不愿意和XXX玩,因為他愛打人!”
我知道有很多父母,自己的孩子主動打人,但從不去干預,反而覺得占到了便宜。有這種短淺的認知,孩子吃虧的日子還在后面哪。
如何培養(yǎng)出一個受歡迎的孩子
通俗的說,孩子到4歲以后,逐漸告訴他,不能活得太自我,得考慮同伴的感受。
毛豆媽再把這能力簡短的歸結為兩個字:移情。
用大白話就是說:孩子先得準確識出別人是不是難過、開心、悲痛、快樂,還得有同情心地去關心別人。
辦法簡單的提幾個:
基礎版:教孩子識別別人的情緒
大家知道嗎?小baby最喜歡看的就是人臉,一顰一笑都會牽動孩子的注意。很多媽媽不知道,這其實就是培養(yǎng)情感能力的起點了。
我在讀研究生時,導師講過一個段子,說:“在座的很多男生都是直男,不會追女朋友,你們知道怎么改善嗎?”
在場直男都哭著表示導師是“直男之友”,然后洗耳恭聽。
導師說:“隨便找部電視劇或者電影,把聲音關了,只看里面人物的表情跟進情節(jié)。揣摩里面的女性擰眉、偷笑、驚訝、沉思的表情,等你們能光看表情就能揣摩女孩心思的時候,?;ǘ寄鼙荒阕返绞帧UZ言是可以騙人的,但是表情不會。”
所以,我給大家找了一張小孩子的表情圖,可以照著它教給孩子什么是哭泣、什么是難過、什么是疑惑,能準確識別表情以后,孩子才能判斷別人的感受。
進階版:讀那些以同伴關系、情緒能力為主題的繪本。
能準確判斷他人的感受以后,孩子還要知道怎么做才行。毛豆的幼兒園老師給我講了一個事情:
毛豆的同學坐在小椅子上嗚咽,因為他帶到幼兒園里的小汽車找不到了。毛豆跑過去看個究竟,對小同學說:“你怎么啦?發(fā)生了什么,我愿意聽。”(我們讀的繪本《大熊有一個小麻煩》的書里原話)
小男孩說:“我的車丟了。”毛豆點點頭,煞有其事的說:
“嗯,我了解你的感受。如果我的車丟了的話,我也會很難過的(與同伴換位思考)?!?/p>
“不過,我有一個解決辦法(又是《大熊有一個小麻煩》的書里原話),你可以來玩我的車?!?/p>
幼兒園老師跟我講的時候,表示很驚訝,一個三歲多的小孩子,沒什么具體生活經驗,天天就是幼兒園上學放學,哪里學得這么多安慰別人的細節(jié)?
我說:很簡單。書里看的,他只不過把那些話照貓畫虎的記下來而已。他看過的那本以小熊為主角的《我會關心別人》是這樣說的:
當我難過的時候,有人會安慰我,讓我感到好過些。
別人也需要我的關心。有人受傷的時候,我也會感到難過。
我不去推別人,因為我不喜歡別人來推我。
我待人友善,因為我喜歡別人這樣待我。
你以為書僅僅是讓孩子學識字的嗎?
生活沒來得及教給孩子的、你作為父母情商不夠指導孩子的,書都會提前教給他。
參考文獻:《自由游戲活動中幼兒同伴交往的研究》,王春燕,【J】,教育導刊,2002年8月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