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涼山格斗孤兒被送回的新聞,我竟沒有一絲喜悅,反而有些無力、酸澀,甚至是憤怒。
沒有人問過他們愿不愿回去!
也沒有人在乎他們回家后怎么生活,有沒有人照顧、陪伴、教養(yǎng)!
生活在一個充滿貧窮、毒品、艾滋病的環(huán)境中,真的會比在格斗俱樂部打拳要好嗎?
今年7月份,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了一個視頻,兩個小男孩正在進行激烈的格斗比賽。
視頻上說,這是兩個無依無靠的孤兒,14歲,來自恩波格斗俱樂部。
這個俱樂部收養(yǎng)了400多個像他們一樣的孤兒,練格斗。
視頻很快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熱議:
“這么小的孩子就參加這么血腥的比賽,心痛!”
“讓未成年人參加營利性表演,是違法!”
“孩子投身格斗而非學習文化知識,將來可能仍會遇到生存危機!”
“為什么沒人管這些孩子!”
于是,在輿情轟動中,有關部門很快介入調查,這些孩子最后一個個被送回家。
可是,回家之后他們該怎么辦?
是否能得到妥善的安置和照顧?
14歲的小伍,彝族,三年前加入恩波格斗。從小輟學,只念過一個星期,因為交不起學費。10歲時母親因吸毒去世,臨終的最后一句話是:“別像媽媽一樣吸毒”。
12歲的阿杰,兩年前加入俱樂部。身世同樣可憐,爸爸外出打工死亡,媽媽改嫁,在家只能干農活吃洋芋。
他們大多是無家可歸的孤兒,要是在俱樂部,還有同伴、老師、教練,可一旦回到家,陪伴他們的就只有貧窮、毒品、艾滋病和空蕩蕩的房間。
長期的情感缺失,可能會讓他們的心理陷入荒蕪的沙漠,導致的后果誰也不敢想。
現(xiàn)在是輿情高峰期,他們的生活可能還會得到更多的關注,可是等這場熱潮過去,他們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大涼山我沒有去過,但我在四川讀的大學,班上有來自那里的同學。
曾經有人告訴我,有的父母,會故意讓自己和孩子染上艾滋病,因為這樣能得到更多的國家補助……
所以,對這些孩子來說,家鄉(xiāng)可能是更墮落更無出路的地方。
羅素說過:若理性不存在,則善良無意義。自以為是的善良,比惡更可怕。
我們的出發(fā)點,是想為這些孩子謀得更好的生活,不忍心看他們受苦,可是,有些問題不是我們在鍵盤上打幾個字,在背后吆喝幾聲就能解決的。
只提出質疑,而沒有更好且實際的解決辦法,或者是把孩子推向另一個更苦的深淵,對這些孩子來說,不是善,而是惡。
日本電視劇《Legal High》里有一句臺詞:你口中所謂的正義,只是居高臨下的同情而已,不過是憐憫每次出現(xiàn)在眼前的可憐之人。
還有一句:真正的惡魔,是無限膨脹的民意,是堅信自己善良的人。
有的時候,你以為的善良,以為的關心,殊不知是在往別人傷口上撒鹽。
我有一位朋友,因為身體原因不能懷孕。
每次回娘家,七大姑八大姨總是圍著她為什么還不生孩子的問題打轉:
“你怎么還不生孩子,趕緊生,年齡越大會傷身體!”
“是不是怕沒人帶,你看你爸你媽都退休了,在家閑著,哪還能不幫你?”
“你是擔心沒錢吧,窮有窮的養(yǎng)法,我們那時候條件多差,一家生好幾個都養(yǎng)大了!”
朋友說每次聽到親戚們這么說,她很想直接將桌上的水果砸到他們臉上。
更讓她傷心的是她媽媽,明知道原因,還總是跟她說,親戚們也是關心你,要是別人,他們才不會說,你忍一忍,他們說多了沒意思了就不問了!
可她寧愿不要這些好心和關心,只好以不回家來逃避。
可她時間長了不回家,媽媽和親戚們又開始說她不孝,說媽媽把她養(yǎng)大不容易,她不能沒良心。
她說自己都快被逼瘋了!
以前的我,也是那種好為人師的人,抱著自以為是的善良說著看似天真實則傷人的話。
記得有一年回家坐火車,我睡中鋪,下鋪是一個媽媽帶著個幾個月大的寶寶。
寶寶晚上哭鬧了好幾次,整個車廂的人都被吵醒了,紛紛指責這個媽媽怎么連孩子都不會哄。
我那時候還沒結婚,再加上被吵醒了好幾次,心情也不好,也跟其他人一起指責她,還問她這么小的孩子怎么帶他坐這么久的火車,坐飛機要快很多。
那位媽媽在大家的指責聲中一邊紅著臉說對不起,一邊輕輕地拍著懷里的嬰兒。
直到我生了柚子,滿月后興沖沖的抱著他去江邊散步,剛一過去,一群媽媽看到我立刻就圍上來說:你怎么連個孩子都不會抱,看孩子腿都勒紫了,你抱太緊了!
有個媽媽更是直接把柚子從我懷里搶過去,教我怎樣抱孩子。
回去后,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大哭了一場,柚子爸還笑我玻璃心,這么不經事。
可他不知道,那些媽媽的指責讓我多羞愧,讓我覺得自己連抱孩子這么簡單的事都不會做,憑什么能當個好媽媽,照顧好孩子!
那個時候,我也是明白了那位在火車上被大家指責的媽媽,如果不是經濟所限,她肯定也舍不得那么小的孩子受罪。
所以,有些事,只有自己經歷了,你才會明白站著指責是多么輕松又殘酷的事。
就像美國首席大法官John G. Roberts Jr在他兒子初中畢業(yè)典禮上的致辭里說的那樣:愿你遭受挫折不公失敗,你才會心懷悲憫,追求公平正義。
后臺經常有媽媽問我孩子的決定明明是錯的,可他就是要順著錯的走,跟他說讓他改過來,要么不聽要么又哭又鬧,有時氣急了就打一頓,可剛打了就后悔,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總是對她們說,孩子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做主,即使錯了,這也是孩子成長中必須付出的,不犯錯孩子怎么能長大。
可我們還是擔心,孩子的錯會越犯越多,會出現(xiàn)更大的錯,沒法收拾。
于是,我們替孩子做好了所有的決定,并告訴他們,我這是為你好!
興趣班,我們早早為孩子報上名,這個熱門,那個對氣質好,這個學著有用,從來不問孩子感興趣的是什么;
填志愿,這個有前途,那個好找工作,這個離家近,從來不在乎你想學什么;
找工作、找對象更是如此。
我們總是想著為孩子好,所有的選擇都站在我們以為的對孩子最有利的立場,卻從沒想過孩子才是決定自己生活的主角,我們都是過客。
不是任何事,我們都可以指手畫腳,也不是任何事,我們都能替別人做決定。
就像大涼山的這些格斗孤兒,對我們來說,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那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安定、平穩(wěn)的環(huán)境中,有人能為我們遮風擋雨。
但是對他們來說,已經沒有了能給他們提供安定生活的源泉,格斗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但起碼在現(xiàn)階段,能避免他們每餐吃土豆,逃離毒品和艾滋病,能吃上牛肉面包,能觸摸到未來,能讓自己的命運有一絲絲改變的希望。
每個人面對的情況不一樣,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難處,所以,與其站著說些無關痛癢的豪言壯語,不如靜靜的坐一邊,給別人尊重,讓他自己做抉擇。
生活如此,育兒更是如此。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