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真实露脸一区二区三区_无人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电影_国产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

正在加載中...

首頁 幼兒教育 孩子一發(fā)脾氣就打人怎么辦?

孩子一發(fā)脾氣就打人怎么辦?

孩子一發(fā)脾氣就打人,這是為什么?面對孩子發(fā)脾氣打人的情況,爸媽該如何幫孩子做好情緒管理?

毛毛是一個兩歲的男孩,平時主要由姥姥來照顧,爸爸媽媽白天需要上班。

毛毛說話非常早,發(fā)音清晰,人也比較外向,很是活潑可愛。

姥姥對毛毛也是疼愛有加,對于他提出的要求,只要是姥姥能夠做到的,都會盡量滿足。

可是,毛毛到了兩歲左右,突然變成了一個讓人討厭的“惹禍精”,總是喜歡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

最近,毛毛迷上了拼圖,姥姥就給他買了不同款式的拼圖。可毛毛動不動就把拼圖亂扔,拼圖散落在房間的各個角落,特別難收拾。

姥姥平時很少舍得管教孩子,可有一天,她剛收拾完,毛毛又扔了一地,她氣不過就批評了毛毛幾句。沒想到小家伙揚起手要打她,好像自己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姥姥就捉住毛毛的手,要跟他講道理,可是毛毛卻越制止越起勁,抓起姥姥的老花鏡就往地上扔,事態(tài)逐步升起。

這個時候,姥姥有點招架不住了,于是,她走到臥室,讓自己心中的怒氣平息下來。

像毛毛一樣,在隔代教養(yǎng)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很多,也有不少孩子可能會突然出現這樣的暴力行為。毛毛為什么會這樣?在這種情況下,姥姥的管教方法對嗎?

3歲的婷婷是一個特別溫和的小女孩,平時吃、睡都特別有規(guī)律,也很少跟大人吵鬧,比較聽話。

不過,婷婷稍微有點內向,反應有點慢。比如,帶她去人比較多的場合,她就在一邊觀察,而很少主動參與。

父母最近開始擔心她的入園適應問題,怕她不會向老師表達自己的需要。那么像她這種情況,肯定會被老師和小朋友忽略的。

其實,像婷婷這樣的孩子,上學以后,會讓家長和老師覺得很省心。但是婷婷的內心究竟是怎樣的呢?

她是承受著一些壓力,只是不知道怎么表達?還是說真的內心平和,是我們理想中的好孩子呢?這是我們需要鑒定和區(qū)分的。

為什么要區(qū)分呢?

因為很多現實的案例告訴我們,平時學習好、聽話的學生,可能會因為內心積壓的許多情緒沒有途徑釋放出來,而導致非常沖動的行為。

猶記得去年畢節(jié)的那個優(yōu)秀高中生,因為壓力和情緒沒有出口而殺死了班主任。

跳跳是一個五歲的男孩兒。他非常有自己的主意,從小就會想辦法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為了讓爸爸給他買喜歡的玩具,他在超市轉了一圈又一圈,不肯離開。最后,如果爸爸還是沒有給他買,他就放聲大哭,或者坐在地上不肯走了。

上幼兒園后,跳跳自然也不讓人省心。有幾回,媽媽被老師叫去,原因不是跳跳上課愛說話,不聽老師管教,就是他跟其它小朋友發(fā)生沖突了。

媽媽很無助,她其實也想了很多管教辦法,可不管怎么教,怎么罰,跳跳仍然我行我素。

在跟她深入溝通和了解以后,才知道跳跳最近有了一個弟弟,爸爸媽媽在弟弟身上花的時間比較多,讓跳跳比原來多了很多負面情緒,而小小的他不知道怎么去正確地表達這些情緒,就通過違反課堂紀律、打小朋友的方式表現出來了。

其實,像跳跳這樣特別有主意的孩子不少,這樣的孩子,即使沒有弟弟的出現,或者說生活中沒有突發(fā)事件,也不那么容易執(zhí)行規(guī)則。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多行為上的問題都和情緒發(fā)展有關。上面說到的毛毛、婷婷和跳跳,就是比較典型的3種情緒類型。

因為一直到上小學,孩子大腦中主管情緒的那部分都在快速發(fā)展之中,而情緒一旦被激起,就很難控制住——大腦中負責理性行為和解決問題的那部分,一直要到成年期,才會逐漸發(fā)展成熟。

所以,指望孩子能夠像我們成年人一樣,去理性地思考問題,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學習情緒管理。

① 接納父母自己的情緒

首先,我們做父母的需要對自我情緒有一個感知能力。

比如上面說到的毛毛姥姥,她之所以在局面無法控制的時候選擇回避,就是因為她不允許自己有憤怒和悲傷等負面情緒。

還有一些家長,他們聽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他就坐立不安,就想馬上制止孩子,也多半因為這個原因。

其實,哭不過是孩子釋放情緒的一種方式。我們大人也會情緒失控,我們也會痛哭流淚,會大發(fā)脾氣。我們只有接納了自己會有各種情緒,才可能去覺察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很多人為管教孩子時情緒失控而自責,但其實,比起自責,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及時修復關系。比如找一個合適的機會,認真地告訴孩子,發(fā)生這個情緒的時候,你的感覺是什么。

這樣不僅可以跟孩子重新建立情感連接,還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如何處理后悔、傷心等情緒的榜樣。

② 看到并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發(fā)生情緒問題的時候,也恰好是我們和他談情緒的最好時機。

這個談情緒,不是制止他發(fā)泄情緒,也不是轉移他的注意,而是引導孩子去理解他此刻的情緒。

比如跟他說:“你覺得特別難過,是因為……”讓他覺得自己的這個情緒,是被看到的。

比如第一個案例說的毛毛,我們其實可以蹲下來,跟他說:你現在很生氣,氣得要去打姥姥了。

再比如第三案例中的跳跳,當媽媽在照顧弟弟的時候,他覺得特別生氣,他希望媽媽這個時候是在照顧他,對不對?這時候,媽媽需要跟他說:“如果有時間,媽媽也特別愿意和你在一起。”把這種感覺認真地跟孩子表達出來。

PS:不同年齡的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并不一樣

  • 1歲左右,孩子會主動吸引父母的注意。如果父母離開,或者是來到自己不舒服的場合,他會用哭泣等方式去吸引父母陪伴他;如果遇到陌生人,他會有一些特別的表現,如有些孩子會哭鬧,有些孩子會很警惕地觀察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情緒表達的狀態(tài)。

  • 1歲半,孩子可以對自己的行為做一些重復。比如自己把小凳子搬到了另一個地方,如果這個行為得到了奶奶的表揚,他會去重復這樣的好的行為。再比如,他會扮鬼臉,自娛自樂,或者在平靜的時候,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自己情緒的自主表達。

  • 兩歲左右,孩子哭鬧的時候,如果我們并沒有擁抱和安撫他,或者轉移他的注意,他哭上一陣子,等情緒釋放完以后,又會轉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會大哭不止。這也是孩子的一個比較好的情緒表達方式。

  • 如果孩子一哭就停不下來,怎么哄都哄不好,那我們就要引起關注了。

    原因可能有兩個:一個是,孩子可能特別沒有安全感;一個是,他已經形成了這樣的習慣,不會自己主動停下來,因為在過往經歷當中,他只要一哭,就會有人來哄他。所以,他不是為了釋放情緒而哭,而是想用哭去吸引家長的注意。

通過這些細節(jié),我們就能看到,孩子有了情緒,能不能用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來。如果不能,我們就在以后養(yǎng)育中多做調整了。

③ 幫助孩子理解和梳理情緒

能夠理解情緒,是孩子獲得社會參照力的基礎。

社會參照能力,簡單地說,就是孩子能夠通過身邊的人(通常是媽媽)的一些表情作為參照,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媽媽開心,他就會覺得自己現在做的事情很好;那如果媽媽不開心,她就會警惕,是不是要規(guī)范一下自己的行為了。

孩子七八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對大人的面部表情非常敏感。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經常和孩子做一些情緒的表達,如,媽媽笑了,因為很開心;寶寶笑了,你一定很開心。

除了這些開心、傷心這類簡單的基礎表情語言以外,我們還可以設置激動、沮喪等更加復雜的情緒語言。這樣,孩子到1歲半左右,就能夠清楚地識別父母的表情了。

說到這里,我們再回到第二個案例。像婷婷這樣看起來很淡定的孩子,我們需要觀察,她在看到同齡孩子哭的時候,也會表現出來一樣的傷心呢,還是對別人的表情非常冷漠。如果是后者,那么我們就要引起重視了。

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情緒和表達情緒,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猜情緒的游戲。

我們可以讓媽媽表演,孩子猜,告訴孩子,這個表情是開心,這個是難過……

也可以讓孩子表演,媽媽猜。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親子互動游戲,孩子會非常喜歡,他會做出各種的鬼臉。甚至我們都很難猜出來,他到底是開心還是不開心。

這時,我們可以把寶寶的表情拍下來,或者把他帶到一個鏡子面前,告訴他:寶寶你看,你現在的情緒很逗。

對于大一點的孩子,我們可以在家里設置一個“情緒箱”,或者“情緒墻”。每次我們自己或者孩子發(fā)現了一些新的情緒,就把它寫下來,或者畫出來。然后,放在情緒箱或者情緒墻里面,慢慢積累起來。

④ 幫孩子劃清兩條界限,解決問題

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劃清界限。

一是,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要劃清界限,即孩子所有的情緒,媽媽都是認可的,你有任何情緒都可以跟媽媽表達出來,但是你的這個行為是不對的。

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要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有條件接納孩子的行為。

二是,大人的情緒和孩子的情緒要劃清界限,我們不要將自己的情緒撒到孩子身上,換句話說,就是不要拿孩子出氣。

比如第一個案例。當時姥姥有了情緒,確實應該走到另外一個房間,跟孩子隔離開,這樣有助于她把自己的情緒釋放出來,為進一步跟孩子溝通創(chuàng)造條件。

但是姥姥在給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情緒劃清界限之后,并沒有再往前走一步,這是比較遺憾的。她其實還需要跟孩子明確什么樣的動作是不被允許的,比如告訴孩子,如果你的這個行為一再發(fā)生,會受到什么樣的懲罰。

但是,因為隔代教養(yǎng)有一個通病——老人對孩子特別縱容,或者說管教前后不一致,做不到溫和而堅定。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需要去告訴姥姥,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有什么樣的后果,然后將這些不好的行為明確地告訴孩子,并讓他看到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李開復曾說:“在任何領域,情商的重要性都是智商的兩倍。在成功的層面上,情商比智商重要幾倍?!?/p>

而情商最基本的,就是情緒管理,幫助孩子從小做好情緒管理,將為他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而這一切,都從我們自己做好情緒管理開始。一起共勉。

▽▽▽

春季萬物復蘇、陽光明媚,蟄伏了一個冬天的孩子們脫掉厚厚的冬裝,戶外活動明顯增多: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增快,體內細胞和器官功能活躍,生長激素分泌增多;孩子每天在陽光下游戲玩耍不僅能使身體獲得更多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還能使得骨骼得到良性刺激,有利骨骼生長。

所以,媽媽要抓住這個寶寶長高的季節(jié),讓孩子多長高一些!

本文由網絡整理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3-6歲孩子必看的32本世界經典繪本
下一篇
孩子膽小如何克服?一個抱抱比鼓勵更有用!
發(fā)表評論
驗證碼
選擇表情
頁面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