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造唐朝開元盛世的李昂為功臣分別是誰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guān)系,知秀網(wǎng)小編告訴你。
作為一個皇帝,其實并不需要自己有十分出眾的能力,只要他會用人,能夠用好人,那么這位皇帝就是一個明君。李隆基在前期就是這樣一位明君,如果不是因為后期的腐敗導(dǎo)致安史之亂,他或許可以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并列。
開元盛世之初其實并不怎么美好,經(jīng)過武周時期的黑暗,韋后亂政時期的混亂,此時唐朝的國力已經(jīng)比不上貞觀后期,再加上開元初年的幾次蝗災(zāi),李隆基在開元前幾年過著緊巴巴的日子。政治斗爭能力點滿的李隆基其實并沒有很強的治理國家的能力,還好,他手下有兩位能臣,姚崇和盧懷慎,一個把握大方向,一個將具體方案實施下去,如此配合之下,這才締造了后期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開元盛世。
姚崇的十項政策是開元盛世最重要的指引方向
在李隆基啟用姚崇前,姚崇就向他提出了十個要求,或許稱之為政治建議更為準(zhǔn)確一些:
施政以仁義為先,經(jīng)過了武周時期的酷烈,無論是群臣還是百姓,他們的神經(jīng)已經(jīng)十分緊張,仁政能夠?qū)⑹婢忂@一份壓力,不會導(dǎo)致內(nèi)亂
不謀求對外擴張,永徽年間到武周時期,對外的軍事活動不比貞觀年間來得少,大唐的國力已經(jīng)無法支撐對外的征戰(zhàn),窮兵黷武并不可取
執(zhí)法從親近之人開始,還是前面君主留下來的弊端,無論是武則天還是李顯在位時期,統(tǒng)治者們基本上沒處罰過親近之人的過錯,導(dǎo)致執(zhí)法不公、執(zhí)法不嚴(yán)
宦官不得干預(yù)政事,這點無論是在唐朝以前還是唐朝之后都是一個禁忌,基本上沒有幾個皇朝經(jīng)過宦官干政后還能不衰弱的
皇親國戚無論在野還是在朝,都不得有實權(quán)的任職,自古以來,藩王割據(jù),外戚專權(quán)并不少,唐玄宗在位后期,不就是因為宦官干政和外戚專權(quán)才導(dǎo)致的安史之亂嗎
對臣下接之以禮,只有禮賢下士,有能之士才會被上位者所用
鼓勵犯顏直諫,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是唐太宗在位時期的經(jīng)驗
停止建造各種佛寺道觀,這些都是勞民傷財之事,必須禁止
杜絕外戚干政,外戚除了不得有實權(quán)之外,還必須不過問政事,從某種角度來說,外戚干政比皇親國戚擁有實權(quán)更加可怕,枕邊風(fēng)的威力可不小
對百姓除佃租和賦稅之外,不得再加收其他賦稅,苛政猛于虎,藏富于民才是國力強盛的關(guān)鍵
正是因為以姚崇的這十項政策為施政指導(dǎo),開元盛世才得以出現(xiàn),也正是在后期,唐玄宗背離了這十項政策,才導(dǎo)致了天寶后期的安史之亂,可見沒有這十項政策,就沒有開元盛世。
一個國家的朝局不是一個人就能夠玩得轉(zhuǎn)的,即使有皇帝在身后作為靠山也不行,姚崇也需要有人來配合他,盧懷慎就是這樣一個非常好的人選。
盧懷慎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及姚崇,所以在姚崇為政時期,他就充當(dāng)了一個非常好的幫手和掩護。姚崇每次實施政策時,都會發(fā)現(xiàn)盧懷慎的影子,或充當(dāng)政策的推手,讓文武百官更加信服,或給予火力掩護,充當(dāng)一只雞讓姚崇殺給猴看。
比方說,每當(dāng)有重大決策時,盧懷慎必當(dāng)以姚崇馬首是瞻,姚崇說什么,盧懷慎就做什么。有一次,姚崇家中有喪事,請了十天假。在此期間,政事由盧懷慎決斷。沒想到這十天時間,盧懷慎硬是將這些政務(wù)公文堆積起來,就等姚崇回來了再進行決斷。這樣的做法讓其他文武百官紛紛效仿,姚崇施政的阻力一掃而空。
還有一次,那是在開元三年到四年間,黃河中下游鬧蝗災(zāi),文武百官認(rèn)為是上天給予的懲罰,不敢進行滅蝗救災(zāi)。姚崇在朝中提出滅蝗之時,所有官員心中皆反對,平時小心謹(jǐn)慎的盧懷慎就第一個站出來當(dāng)了一回雞,他道:“蝗蟲是天災(zāi),不能以人力抗衡,否則有傷天和,我們再好好商量一番,請公三思后行?!?/p>
姚崇厲聲道:“你忍心讓人們餓死,也不忍心殺死蝗蟲?如果滅蝗后有災(zāi)禍,那就讓我一個人承擔(dān)吧?!?/p>
姚崇的一番話懟得盧懷慎一口無言,其余文武百官看見身為宰相的盧懷慎無話可說,于是也緊閉嘴巴,安安靜靜地站在兩旁,看姚崇的表現(xiàn)。
經(jīng)過姚崇和盧懷慎的這一番表演,滅蝗政策得以毫無阻力的實施下去,蝗災(zāi)在不久后治理成功,百姓糧食有了收成,不至于在冬天過不下去。
在盧懷慎的配合之下,姚崇的每項政策都能得以很好的實施,大唐的局勢在兩人合力之下越變越好,終于締造出了開元盛世之景象。開元、天寶時期的繁榮和富庶在唐朝三百年歷史上就是屬于空前絕后,登峰造極的。
開元后期的繁榮與開元前期的簡樸密不可分,上至君王,下至百姓,全國上下都過著簡樸清貧的生活。因為開源節(jié)流,奢靡之風(fēng)在全國流行不起來,這才能將藏住財富。如果如同西晉時期一般,不要說開元盛世,唐朝或許會就此終結(jié)。
在這一點上,姚崇和盧懷慎絕對是一個典型,他們的簡樸生活在歷朝歷代中,或許也只有明朝時期的于謙和海瑞才能夠相提并論。
姚崇在就職宰相期間居住在寺廟之中,身為一國之宰相,就算沒有自己的府邸,皇帝也會賞賜的吧。但就是沒有,姚崇很甘心的住在寺廟里,過著清貧的生活。這或許是一種政治需要,是為了配合當(dāng)時“抑奢求儉”的改革運動??傊?,在姚崇為相期間,他就沒有過自己的房子?;实蹧]有賞賜,唐朝時期官員的工資稀薄,姚崇也沒有能力買房。最后,他的兩個兒子和心腹受不了這樣清貧的生活,貪污被揭發(fā),姚崇被迫引咎辭職。有了姚崇這樣的典型在,于是,文武百官們紛紛效仿,最起碼在明面上,他們也過得相當(dāng)儉樸。
姚崇的好隊友也不遑多讓,姚崇是生前無宅,盧懷慎則是死后無棺。盧懷慎雖然身為宰相,但當(dāng)時的俸祿可不像宋朝時期那樣豐厚,再加上他所得到的俸祿大部分都分給了身邊為他效命的人,以至于就連他的妻子和兒女都吃不飽,住的房子也是破破爛爛,風(fēng)吹雨淋都是常態(tài)。開元四年十一月,盧懷慎病死,家中沒有一點積蓄,窮得連棺材的錢都沒有。以至于家中唯一的一個老仆人把自己給賣了,這才有錢替盧懷慎辦了喪事。
正是因為有了姚崇和盧懷慎兩人的以身作則,所以無論是皇帝李隆基還是中層的百官,亦或是下層的百姓,他們都不敢,也羞于過奢靡的生活。財富在日積月累之下,越來越豐厚,唐朝時期的開元盛世才能到來。
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姚崇的十項政策方針,沒有盧懷慎的積極配合,開元盛世出現(xiàn)的可能性真的很小,但就是這兩位宰相,他們的生活卻過得不是很好。我們是不是能夠得出這樣的一個結(jié)論呢:只有清貧的生活,才能夠成就偉大的政治家。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