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孩子后,不少家長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事都磨磨唧唧的。那么問題來了,孩子有拖延癥怎么辦?一起來看看吧。
自從有了孩子之后,家長們終于發(fā)現(xiàn),比蝸牛還要磨蹭的不是烏龜,而是孩子!尤其是兩歲以上四歲以下的孩子,比“老油條”還油,根本就不管家長讓干什么,能氣得家長火冒三丈。
許多家長也都為此討論過,究竟怎么才能改掉孩子的拖延癥呢?那就是“數(shù)到三”了。
不少家長也都是這樣做的,讓孩子去做一件事,孩子如果磨磨蹭蹭的,家長就開始數(shù)了:“一……二……三!”而且一聲比一聲高,數(shù)到“三”的時候都要吼起來了。而且這種方式確實非常有用,這是什么原因呢?
其實家長開始數(shù)數(shù)的時候,就是告訴孩子“你必須在這個時間段內(nèi)動身”,是讓孩子行動的最后信號,就像是運動場上的信號槍一樣,信號槍不響,運動員們是不動彈的。孩子本來就有惰性,所以一般都是能拖就拖,家長數(shù)數(shù)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能拖的最后期限是什么時候。
但是數(shù)多了孩子不聽怎么辦?
有個寶媽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以此這位寶媽讓孩子好好吃飯,孩子不聽,一遍用手抓著飯吃,一遍手里拿著汽車玩,險些打翻了飯碗。寶媽連續(xù)說了幾遍孩子還是不聽,她就開始數(shù)數(shù)“一……二……三!”,然而孩子對此根本熟視無睹。
寶媽在這次沒有管孩子,只是在下午去超市買家用的時候,每周給孩子必買的零食她沒有買。孩子當然對此又哭又鬧,但是寶媽一字一句的告訴孩子:“第一,我讓你好好吃飯你沒有聽話;第二,我給你最后期限你沒有做到。這周不給你買零食是對你的懲罰,以后要是再這樣,也繼續(xù)不給你買零食?!?/p>
從這之后,孩子還不等寶媽開始數(shù)“一二三”,就急急忙忙的做好寶媽要求的事情。
其實家長數(shù)“一二三”對孩子來說,起的是警示作用,就是告訴孩子:在我數(shù)完之前你必須做好,不然你就完了。如果孩子對這種警示熟視無睹,家長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了。一般在懲罰一兩次之后,孩子就會知道警示作用的嚴重性,從而就會更加重視。
當然了,家長這樣做肯定是不能指望孩子去想通的,孩子一般不會有這樣的覺悟,這更像是一種規(guī)則、一種制度,也是督促孩子的方式,畢竟面對這種磨磨蹭蹭的孩子,家長們還是有必要采取強制措施的。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