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趙云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知秀網(wǎng)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關羽大意失荊州,關羽不大意也得失荊州,原因就是劉備諸葛亮的戰(zhàn)略決策出現(xiàn)了問題,或者說關羽一發(fā)動襄樊戰(zhàn)役,就注定了荊州必將在曹魏東吳兩面夾擊下失陷。
于是有人說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關羽確實不是鎮(zhèn)守荊州的最佳人選,如果換了當時的桂陽太守、牙門將軍兼留營司馬趙云趙子龍都督荊州,就有可能確保荊州不丟。趙云能守住荊州的理由,不需要太多,有一個就足夠了。
劉備集團人才匱乏,以至于有曹魏謀士評價說“蜀中名將唯羽”。無論是帶兵能力,還是對劉備的忠誠,關羽無疑是除了劉備之外的軍方第一人,而且關羽還是劉備陣營最早的水軍司令。要想守住荊州這塊水陸輻輳的四戰(zhàn)之地,沒有人比關羽更能勝任。但是這里面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守衛(wèi)而不是進攻。
不管發(fā)動襄樊戰(zhàn)役是劉備諸葛亮授意還是關羽自作主張,這都是一個昏招:即使是兵精糧足實力雄厚的曹魏集團,也極力避免兩面作戰(zhàn)。曹魏爭漢中,就在荊州就采取守勢;馳援襄樊,也放棄了漢中,而把能征慣戰(zhàn)之將全部調往荊州。
咱們前面已經(jīng)介紹了赤壁之戰(zhàn)后襄樊之戰(zhàn)前關羽趙云的官職,這二人的官職,就能說明一個問題:關羽鎮(zhèn)守荊州,必然會發(fā)動襄樊戰(zhàn)役,而趙云鎮(zhèn)守荊州,則會按兵不動,即使劉備諸葛亮命令他出擊,他也會據(jù)理力爭——在劉備集團敢多次跟劉備提反對意見的,不是關羽張飛諸葛亮而是趙云。
趙云的牙門將軍和留營司馬,咱們前一段時間已經(jīng)多次解釋過,這里就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替劉備看好一畝三分地,不讓主公遇險,不讓后方亂套。而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實際是個“空頭太守”——曹仁以征南將軍、假節(jié)的身份虎踞襄樊,關羽看著“屬于自己”的領地被曹仁占著,心里肯定十分不爽。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關羽發(fā)動襄樊之戰(zhàn),完全是遵命行事:劉備派牂牁太守、益州前部司馬費詩送給關羽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并勸說關羽接受前將軍假節(jié)鉞的印信之后,“出王旨,令云長領兵取樊城,云長領命?!?/p>
《三國志》沒說關羽攻襄樊是劉備下令,也沒說關羽是擅作主張。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關羽并不反對發(fā)動襄樊之戰(zhàn),因為這對他本人也有好處,如果當時是桂陽太守、留營司馬趙云都督荊州,他肯定會上表陳情,堅決反對劉備的兩面作戰(zhàn)決策。
讀者諸君都知道,在古代戰(zhàn)爭中,講究的是“十則圍之五則攻之”,總是據(jù)城防守的一方占便宜,沒有絕對優(yōu)勢兵力,是不可以發(fā)動圍攻作戰(zhàn)的。關羽以優(yōu)勢兵力外加洪水暴漲,也沒拿下曹仁固守的樊城,就是一個典型事例。
按照當時三方的實力對比,曹操最強,孫權其次,劉備最弱。劉備之弱,不但體現(xiàn)為將帥乏人,更體現(xiàn)為荊州益州都剛拿下來不久,士民的忠誠度幾乎為零。即使關羽以“善待卒伍”著稱,也不能避免荊州軍在戰(zhàn)事不利的情況下紛紛潰散叛逃。
拿下部分荊州和益州全部以及漢中之后,劉備集團應該全面采取守勢,騰出時間和精力整頓吏治安撫百姓,建立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但是在漢中之戰(zhàn)獲勝的劉備集團,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不但派張飛馬超進攻下辨,而且還命令或默許關羽進攻襄樊。結果是馬超張飛被曹洪擊退,吳蘭任夔被斬殺;關羽久攻樊城不下,被孫權抄了后路。
劉備決定讓關羽鎮(zhèn)守荊州,很可能還在執(zhí)行諸葛亮的隆中對策:“命一上將(關羽)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劉備)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p>
分進合擊,對有兵力和資源優(yōu)勢的一方來說是可行的,但是對于建安二十四年的劉備集團來說,集中全部人馬,也難以正面抗衡曹魏,更何況讓關羽以一己之力去攻取固若金湯的樊城——不用孫權出手,只要諸曹夏侯和五子良將都趕過來,關羽就只能敗退。
事實證明,曹操一開始犯了一個錯誤,只派于禁龐德帶了三萬人馬馳援,最后落得個全軍覆沒。曹操馬上吸取教訓,命令曹仁死守樊城的同時,又命令征東將軍張遼、平寇將軍徐晃、將軍徐商、呂建、殷署、朱蓋晝夜兼程開赴前線,僅殷署、朱蓋麾下,就有十二個營的兵力。
這些人要是攻取劉備大將鎮(zhèn)守的南郡等城池不容易,但是合擊正在打野的關羽,那是綽綽有余的。于是關羽倉促建立的五座營柵都被徐晃摧毀,已經(jīng)丟了大本營的關羽在軍心渙散的情況下,只能一敗再敗,最后連突圍的力氣都沒有了。
細看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除了后來司馬懿家族主導的滅蜀伐吳,前期的大規(guī)模戰(zhàn)役,無論是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還是襄樊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輸?shù)舻目偸沁M攻一方。孫權差點掛掉的合肥之戰(zhàn),也是孫權進攻張遼防守,這一點曹操早有預料,并且留下了“錦囊妙計”:“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zhàn);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zhàn)。”
這唯一被三國正史記載下來的“錦囊妙計”,也從側面證明了曹操的老謀深算:“即使張遼李典打輸了,剩下樂進固守堅城,也不至于一敗涂地?!?/p>
綜合三國史料分析,荊州之失,始于關羽發(fā)動襄樊之戰(zhàn),只要戰(zhàn)火蔓延,即使孫權不背后下手,曹操抽調諸曹夏侯和五子良將圍攻,也不是關羽能承受得起的。
這時候我們就能看出趙云確保荊州不失的那只需一個的理由了:趙云性格沉穩(wěn),直言敢諫,他既不會主動挑事兒,也會拒絕送死。如果都督荊州的趙云反對貿然開戰(zhàn),襄樊之戰(zhàn)還真就打不起來,孫權想趁火打劫,也找不到機會。
本文不是要吹趙云有多厲害,趙云能確保荊州不失的那一個理由,用在張飛諸葛亮身上也同樣合適:只要不主動挑起戰(zhàn)端并曠日持久頓兵堅城之下,關羽也不會敗得那么慘。
歸根結底一句話,是劉備戰(zhàn)略失誤,決定權不在軍師將軍諸葛亮手里——所謂軍師將軍,其級別跟趙云的翊軍將軍平級,但實權不如“督江州”的趙云大,更不如督漢中鎮(zhèn)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魏延,跟前將軍假節(jié)鉞督荊州事的關羽、右將軍假節(jié)領巴西太守張飛差著好幾級,他根本就沒有權利給關羽下任何命令。所以關羽丟失荊州,責任還真不在諸葛亮而在劉備,至于關羽應該負什么責任,那得看他進攻樊城是劉備下令還是他擅作主張。
遍觀蜀漢諸將,也只有趙云鎮(zhèn)守荊州能確保城池不失,唯一的理由是只有趙云的性格決定他會采取守勢,而且有資格有膽氣拒絕劉備的進攻命令——關羽張飛屬于進攻型選手,不管有沒有劉備的命令,他們都很難看著襄樊這塊肥肉落在曹仁嘴里而不去搶;而正史中的趙云“性格嚴重”,屬于防守型選手,從來不打無把握之仗。
后來的箕谷之戰(zhàn),趙云見勢不妙馬上撤退,這才確保了人馬輜重沒有受到太大損失。
文章最后照例請讀者諸君發(fā)表高見:如果鎮(zhèn)守荊州的不是關羽而是趙云,他會主動出擊嗎?如果劉備下令攻取襄樊,趙云會不會因提出反對意見而被撤換?更重要的問題,是如果關羽只守不攻,荊州還會丟嗎?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