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主要分為前三殿和后三宮。前三殿是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場所,后三宮則是妃嬪們居住的地方。今天我們詳細給大家講講前三殿和建筑風格和布局。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簡稱前三殿,是外朝的中心區(qū)域。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明初稱奉天殿,后稱皇極殿,清稱太和殿,是明清皇帝舉行典禮的大殿,為展示皇權至高無上,所以規(guī)格最高,殿高26.92米,下面的三重臺基高8.13米,通面闊63.93米,通進深37.17米,殿座面積2370多平方米,內外裝修都十分豪華,一切構件規(guī)格均屬最高級。上檐十一踩斗拱,下檐九踩斗拱,二樣琉璃(頭樣從未使用),3.4米高正吻,殿內鏤空金漆寶座和屏風設在七層臺階的高臺之上。室內外梁、枋等,全是瀝粉貼金和璽彩畫。寶座上方的金漆蟠龍吊珠藻井,制作更為精美??拷鼘氉牧鶠r粉龍金柱,直抵殿頂,上下左右連成一片金光燦燦的境界。殿外丹陛上,東面陳列的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西面陳列的嘉量,是乾隆九年仿...
紫禁城主要分為前三殿和后三宮。前三殿是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場所,后三宮則是妃嬪們居住的地方。今天我們詳細給大家講講前三殿和建筑風格和布局。
前三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簡稱前三殿,是外朝的中心區(qū)域。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明初稱奉天殿,后稱皇極殿,清稱太和殿,是明清皇帝舉行典禮的大殿,為展示皇權至高無上,所以規(guī)格最高,殿高26.92米,下面的三重臺基高8.13米,通面闊63.93米,通進深37.17米,殿座面積2370多平方米,內外裝修都十分豪華,一切構件規(guī)格均屬最高級。上檐十一踩斗拱, 下檐九踩斗拱,二樣琉璃(頭樣從未使用),3.4米高正吻,殿內鏤空金漆寶座和屏風設在七層臺階的高臺之上。室內外梁、枋等,全是瀝粉貼金和璽彩畫。寶座上方的金漆蟠龍吊珠藻井,制作更為精美??拷鼘氉牧鶠r粉龍金柱,直抵殿頂,上下左右連成一片金光燦燦的境界。
殿外丹陛上,東面陳列的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西面陳列的嘉量,是乾隆九年仿照唐朝嘉量制造的象征性量器。另在丹陛上下陳列的鼎式爐、銅龜、銅鶴,是舉行典禮時點燃松柏枝和檀香的用具,也是象征江山永固的陳設品。
明清兩朝在這里舉行盛大典禮,主要包括皇帝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以及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三大節(jié)受文武百官朝賀及賜宴等。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北京宮殿建成后第一次正式使用,永樂皇帝就在奉天殿受朝賀,并大宴群臣、各族代表和外國來使。
中和殿明初稱華蓋殿,后稱中極殿,清稱中和殿,是皇帝在大朝前的休息處,三開間正方形殿,單檐攢頂,體量甚小。
保和殿明初稱謹身殿,后稱建極殿,清稱保和殿。為重檐歇山九間殿,是殿試進士場所。保和殿后,向太和殿內皇帝寶座北的石階中道下層的一塊云龍石雕,是故宮中最大的一塊。石長16.57米,寬3.07米, 厚1.70米,重200多噸,原為明代雕制,清乾隆時重雕。據(jù)明《兩宮鼎建記》記載:有一次運這樣-塊大石,動用了順天府(包括北京和周圍很多州縣)民夫2萬人,用早船拽運,自房山至北京約為100多華里,走了28天,耗銀11萬兩。
后三宮
乾清門是內廷的正門,乾清門內中軸線上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簡稱后三宮。
乾清宮的“乾"代表天,坤寧宮的“坤"代表地,乾清、坤寧,表達了歷代皇帝的愿望。
乾清宮是明朝皇帝的寢宮,皇后在此同住,其他妃嬪,可以按照皇帝的召喚進御;后來,皇帝有時也在此召見臣工。乾清宮為重檐廡殿七間殿,嘉慶二年(1797 年)重建。其尺度較太和殿一組減小甚多,然較接近人體比例尺度,增加生活氣氛。
清朝入關以后,乾清宮重修,還是做皇帝的寢宮,但使用上有了很多改變。順治、康熙年間,皇帝在此臨朝聽政、召對臣工、引見庶僚、接見外國使臣以及讀書學習披閱奏章等。雍正皇帝即位后將寢宮移至養(yǎng)心殿,這里就主要用于內廷典禮活動、引見官員、接見外國使臣等。
后三宮屋項
乾清宮在清朝還用于皇帝死后停靈。交泰殿始建于明朝。清朝時用于皇后在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節(jié)日里受朝賀。
乾隆及以后,交泰殿亦用于存放二十五寶(即乾隆皇帝規(guī)定的皇帝行使各方面權力的寶璽)。殿中還陳設有古代計時用的銅壺滴漏和大自鳴鐘,都高約五米
坤寧宮是明朝皇后住的正宮,明初時與乾清宮之間連以長廊,呈工字殿形:嘉靖時改建交泰殿,但地位局促逼仄,很不相稱。清朝按規(guī)定也是皇后正宮,但皇后實際并不住在這里。坤寧宮的裝置不同于共他大型宮殿。如正門開在偏東一間, 直條窗格,殿內西部南、西、北三面是環(huán)形大炕,這是清朝重修坤寧宮時,按照滿族習慣改建的。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