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早年追隨朱元璋起兵,頗受寵信,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宰相。下面由知秀網(wǎng)小編給大家?guī)磉@篇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接著往下看吧。
胡惟庸本是個資質(zhì)平平的人,因為和李善長是老鄉(xiāng),投奔了朱元璋之后,現(xiàn)在天下是大明朝了,李善長跟對人,選對了路,現(xiàn)在終于烏鴉變鳳凰,成了大明朝的一個高級官僚,而且看形勢,這官運還會更進一步。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群臣,李善長位列第一,成了開國第一功臣,而最開心的大概就是胡惟庸了,他是李善長的老鄉(xiāng),而自己這位老鄉(xiāng)看上去是大明第一功臣,不過似乎更有意推舉自己到臺前。
胡惟庸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官運能如此亨通,很快在李善長的舉薦之下,自己就成了大明帝國的宰相,那是洪武六年的事。
而且在擠走了汪廣洋之后,胡惟庸就真的成了百官之首,切切實實的成了大明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站在權(quán)力的頂峰,胡惟庸竟然也飄飄然了。
我們都知道胡惟庸的結(jié)局,按照史書的說法,胡惟庸最后被殺,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的結(jié)果,我們來看一看他具體的罪狀有哪些。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國來進貢,胡惟庸等人不報告朱元璋,宦官出來見到了,便進宮奏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下敕令責(zé)備中書省臣。
還有一件事是,在一次出游中,胡惟庸的兒子墜馬,死于路過的馬車輪下。胡惟庸一怒之下沒有通知司法部門就殺了馬車夫。這件事情傳到了朱元璋那里,他命令胡惟庸向他解釋這件事情。
除此之外,就是胡惟庸任人唯親,發(fā)展自己的勢力,很多事情都是私下里決定,尤其是和李善長往來密切,這些最終都成了胡惟庸的罪證。
朱元璋是個高明的人,他最厲害的地方是不是能輕松搞定胡惟庸,而是讓大家所有人都覺得,胡惟庸該死,這些事兒的確都是真事兒,但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事情可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丞相制度由來已久,甚至比皇帝制度都有悠久,這是中國歷代朝廷的必備產(chǎn)物,丞相作為百官之首,統(tǒng)領(lǐng)朝政對皇帝負責(zé)。
對于朱元璋來說,他不想讓任何人分走他的權(quán)力,哪怕是一點,因為他覺得這江山是他用命換來的,所以必須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但丞相制度他暫時也沒辦法,這個制度雖然古已有之,但是丞相和皇帝之間的分工卻一直沒有明確的說法,什么事情需要呈報給皇帝,什么事情不需要,這些都是在模棱兩可之間。
在朱元璋看來,胡惟庸干得最不可饒恕的事情,其實那都是胡惟庸在履行者記得職責(zé),丞相本來就有獨立處理政務(wù)的職責(zé),但是在朱元璋眼里,你處理的每一件事,我都需要知道,但胡惟庸可不是這么想的。
勾結(jié)百官,發(fā)展小勢力集團,這些是任何一個宰相都會做的事,你身為百官之首,手底下沒一點親信怎么行。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但朱元璋認為宰相分走了原本屬于他的權(quán)力之后,胡惟庸就死定了,不管他做什么,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對皇帝權(quán)力的分權(quán)和制衡,注定了他的結(jié)局。
至于你說胡惟庸本人的才能,也許他的確是不如劉伯溫和李善長,但是那又如何呢,劉伯溫和李善長最后也都被朱元璋干掉了。
朱元璋是不喜歡宰相,不管誰做他都不喜歡,胡惟庸只不過是背了鍋,他的這口鍋可真是夠大的,他居然就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任宰相。
但胡惟庸不寂寞,朱元璋查辦胡惟庸的時候,是下的死手,說他謀反那是不可能的,最后胡惟庸本人被剝皮,里面塞上稻草,成了給人警示的道具。
但他并不寂寞,這個案子整整持續(xù)了10年,誅殺了3萬多人,最后以李善長的滿門抄斬而終結(jié)。
胡惟庸在歷史上一直都是一個咎由自取的形象,但實際上,那是按照朱元璋的敘事邏輯來看胡惟庸,如果從宰相權(quán)力角度自身來審視,胡惟庸干的也沒什么大錯。
只可惜朱元璋非常討厭任何人分走他的一點點權(quán)力,從此之后廢除了丞相制度,嚴令子孫后代,有膽敢復(fù)議立宰相者,殺無赦。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