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皇帝駕崩,這兩人為什么會主動殉葬?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人殉”制度是古代葬禮中的一大陋習(xí),不僅中國有,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曾長期存在?!赌印吩涊d:
天子殺殉,眾者數(shù)百,寡者數(shù)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shù)十,寡者數(shù)人。
在歷史長河中,不管是秦始皇,還是漢武帝,他們?nèi)ナ罆r,都有人殉事件的發(fā)生。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時,后宮無子女的嬪妃一律殉葬,多達40位嬪妃隨“太祖”而去。明成祖朱棣駕崩,也有16位嬪妃殉葬。到了明英宗朱祁鎮(zhèn)時期,明英宗的自身經(jīng)歷讓他最終選擇廢除人殉制度。盡管明英宗是明朝唯一被俘虜過的皇帝,但僅憑他“廢除人殉”這一項成績,就能“一俊遮百丑”,因為廢除人殉,是在是功在千秋。
明英宗廢除人殉,這僅僅是在中原民族范圍內(nèi),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人殉制度一度十分流行。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去世時,他最喜歡的女人阿巴亥被迫穿盛裝自盡殉葬。清太宗皇太極去世時,其妃敦達里、安達里等殉葬。順治帝是清軍入關(guān)后的第一位帝王,他長期接受漢族文化的熏陶,甚至一度篤信佛教,那么,順治去世時,有沒有發(fā)生“人殉”事件呢?
答案是:有!順治駕崩后,有一男一女主動為順治殉葬,且這兩位身份特殊,女子是后妃董鄂氏;男子叫傅達理。這兩個人,看似主動殉葬,其實以他們的身份,是非死不可。這件事,要從順治帝的傳奇死因說起。
順治帝6歲登基,被攝政王多爾袞長期壓制,13歲那年,多爾袞在打獵過程中意外去世,順治得以提前登基,從此釋放天性,開啟了無拘無束的帝王生涯?;侍笮⑶f(謚號)先后為他安排兩樁婚姻,他都不喜歡,順治十三年,19歲的順治納正白旗董鄂氏為妃,后人稱董鄂妃,從此找到了自己的“白月光”,順治獨寵董鄂妃一人,甚至連批閱奏折都要膩在董鄂妃的寢宮里,孝莊對此非常不滿。
后來董鄂妃的獨子染疾去世,董鄂妃傷心過度,也撒手人寰,順治帝痛失愛人,傷心欲絕,不僅不顧勸阻追封董鄂妃為皇后,甚至一度萌生出家的念頭??傊?,順治帝的頹廢,和董鄂妃關(guān)系很大。
在《清史稿》的記載中,董鄂妃去世半年后,順治帝染天花去世。當(dāng)然,也有野史認為順治當(dāng)時并沒有死,而是出家而去。
不管順治帝是去世還是出家,作為順治生母的孝莊,都注定會把怒火發(fā)到董鄂氏一族上。因此,順治去世后,董鄂妃家族的危機馬上來臨。
這時,在后宮之中,有一位嬪妃最為尷尬,她就是董鄂妃的妹妹
貞妃
董鄂氏。貞妃并非董鄂妃的親妹妹,而是族妹。但出生在同一個家族,意味著她難逃干系。據(jù)《清圣祖實錄》記載:
當(dāng)皇考上賓之日、感恩遇之素深、克盡哀痛、遂爾薨逝,芳烈難泯。
這句話意思是,順治帝去世時,貞妃傷心欲絕,主動以身殉死。表面上看,貞妃之死,是因為“愛情”,但在這些文字背后,是為了避免董鄂氏一族被清算,而必須做出的無奈之舉。
事實證明,貞妃的選擇是正確的。貞妃主動殉葬以后,不僅得到了孝莊的認可,還追封他為貞妃(貞妃的名分是死后追封的,之前是庶妃)。
順治帝最親密的人中,除了董鄂妃,還有兩個人,一個是宦官
吳良輔
,另一人是侍衛(wèi)
傅達理
。吳良輔是順治帝的貼身宦官,在順治去世的兩天前,曾代替順治剃發(fā)修行。順治死后,吳良輔被康熙(其實是孝莊)下令處斬,株連全族。傅達理跟隨順治多年,順治帝生前的罪己詔等內(nèi)容他都一清二楚,因此,順治帝去世后,傅達理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他選擇了為主子“盡忠”,殉葬而死。
《清史稿·圣祖本紀》記載:
(順治十八年)四月,予殉葬侍衛(wèi)傅達理祭葬。
這段話非常有意思,順治帝死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夜里,傅達理是在順治帝去世后緊接著殉葬的,為何到了四月份,康熙才下旨讓禮部給殉葬而死的傅達理舉辦祭禮呢?這可以看出,傅達理之死并不尋常,甚至有人猜測,傅達理或許不是主動殉葬,而是被孝莊賜死的。不管傅達理是主動求死還是被賜死,他的“殉葬”都是一種無奈。
清朝康熙十二年,御史朱斐上奏曰:
“夫以主命責(zé)問奴仆,或畏威而不敢不從,或懷德而不忍不從,二者俱不可為訓(xùn)。……
捐軀輕生,非盛世所宜有
。”
康熙聽從建議,下旨廢除殉葬制度。因此,順治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以活人殉葬的帝王。貞妃董鄂氏和侍衛(wèi)傅達理也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被人殉的后妃和侍衛(wèi)。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歷史,人殉制度注定要被歷史所遺棄。我們在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也要辨明優(yōu)劣,畢竟,歷史在發(fā)展,不是所有的“傳統(tǒng)”都是對的。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