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趙云和公孫瓚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知秀網(wǎng)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趙云真心實意來投靠公孫瓚,公孫瓚為什么不重用趙云?趙云到底哪里差了?
這是公孫瓚的性格缺陷造成的。
按照演義中所說,趙云棄袁紹,途中救下公孫瓚:
弓箭盡落,頭盔墜地,披發(fā)縱馬,奔轉山坡,其馬前失,瓚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槍來刺。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
那少年欠身答曰: “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云,字子龍。本袁紹轄下之人,因見紹無忠君救民之心, 故特棄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處相見?!杯懘笙?,遂同歸寨,整頓甲兵。
說起來趙云對公孫瓚有救命之恩,又是真心來投,公孫瓚理受重用才是。但事實并非如此,公孫瓚不但沒有重用趙云,甚至劉備借走趙云,公孫瓚二話不說就借出去了。甚至趙云離開他,公孫瓚也沒有挽救。
之所以公孫瓚不喜歡趙云,主要是因為公孫瓚的性格缺陷造成的?!度龂尽饭珜O瓚傳有這么一段。
瓚遂驕矜,記過忘善,多所賊害。
這句話意思是公孫瓚記人之過而忘人之善,很多人被他所害。那么趙云在什么地方得罪過公孫瓚呢?
《云別傳》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公孫瓚問趙云,你原來跟著袁紹干,為什么要投奔我呢?趙云是這么回答的:
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懸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p>
趙云的回答有什么問題呢?乍一看是沒有什么問題,但仔細想想問題就大了,尤其是對公孫瓚說這番話。
趙云的回答并沒有直接說是來投奔公孫瓚的,他是投奔仁政的實施者的。公孫瓚哪會施什么仁政,北平一帶仁政的實施都是劉虞干的。
劉虞是幽州牧,算起來是公孫瓚這個北平太守的頂頭上司。但公孫瓚并不把這個上司當回事。
公孫瓚以武力抵抗北方少數(shù)民入侵而成名,公孫瓚奉命征討烏桓時,是受劉虞的節(jié)度。公孫瓚只注重自己的部隊強大,放任部曲侵擾百姓,而劉虞注重仁政,很關愛百姓,于是與公孫瓚之間逐漸出現(xiàn)了矛盾。 后來諸侯爭霸,兩人矛盾進一步激化,甚至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在雙方爭斗中公孫瓚取得勝利,活捉了劉虞。后來公孫瓚以當年袁紹擁立劉虞稱帝(劉虞未同意)為由逼死劉虞,掌握了幽州的軍政大全,卻也因此失去了不少民心。
趙云不說投公孫瓚而說投仁政之所在,這難免不會讓公孫瓚心里有疙瘩。以他“記過忘善”的秉性,能重用趙云反而奇怪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