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歷史上,皇位無疑是最有誘惑力的東西。感興趣的讀者和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歷史長河中英豪無數(shù),提到多爾袞這個名字,或許大家不會陌生。熟悉清朝的人大多知道多爾袞的存在,因為他的一生戰(zhàn)功赫赫。提到“攝政王”這個詞,許多人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多爾袞。
多爾袞作為清朝入關(guān)初期的攝政王,他的輔政為中國清朝的百年基業(yè)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順治皇帝在多爾袞死后將他追封為“宗義皇帝”,可見多爾袞在清初期的貢獻之大,地位之高,那么如此名利雙全的多爾袞為何不直接稱帝呢?
其實多爾袞作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雖然沒有登上真正的皇位,但其一生也可謂波瀾壯闊,期間也曾為了皇位經(jīng)歷過兄弟之間的明爭暗斗。通過多爾袞的生平,多爾袞不直接稱帝的關(guān)鍵原因,我們可窺一二。
一、母親去世,放棄王位
多爾袞出生于明萬歷四十年,農(nóng)歷十月二十五日。多爾袞的父親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子嗣眾多,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而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就是后來人們耳熟能詳,繼承了汗位的皇太極。故多爾袞和皇太極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
多爾袞的親生母親阿巴亥可以說是努爾哈赤相處時間最長,也是最喜愛的一任妻子。阿巴亥很懂得如何照顧日益年邁的努爾哈赤,所以深得努爾哈赤的愛護。所謂愛屋及烏,努爾哈赤對多爾袞也有所偏愛,他認為多爾袞是他眾多兒子中最有實力的一個。
可在多爾袞15歲時,努爾哈赤去世,在眾人的逼迫下,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只得為努爾哈赤殉葬。多爾袞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母親被逼死,自己最親近的人已經(jīng)離世,無依無靠的多爾袞無奈之下只能放棄了皇位的爭奪。
這可以算是多爾袞第一次錯過可以稱帝的機會。多爾袞喪失了繼承汗位的可能,但他心有不甘,在之后的日子里,他非常努力地證明自己。在帶兵打仗以及軍事謀略上多爾袞的能力超乎常人,時常以卓越的軍功來作為他自己獲得權(quán)力的籌碼。
二、 皇太極后再奪汗位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崇禎十六年),接替了努爾哈赤的汗位的皇太極猝死于盛京后宮?;侍珮O的突然去世,皇位的繼承權(quán)再一次成為了焦點。首先,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英勇善戰(zhàn),且戰(zhàn)功顯赫,于情于理豪格繼位的機率很大。
但是豪格也有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那就是多爾袞。根據(jù)歷史記載,雖然多爾袞輩分比豪格大,但豪格比多爾袞還要年長三歲。多爾袞又與豪格關(guān)系不合,這樣一來,多爾袞便成為了豪格稱帝之路上的絆腳石。
兵力上,多爾袞手下的牛彔與豪格掌有的數(shù)量相近,所以論實力,多爾袞足夠和豪格爭奪皇位。二人的皇位爭奪之戰(zhàn)一時難分伯仲。于是在一番明爭暗奪之后,多爾袞和豪格誰都沒能坐上皇帝的寶座,最后登上帝位的竟是年幼的皇太極的九皇子——福臨。
姜還是老的辣,多爾袞選擇了一種迂回的辦法來奪得對皇位的掌控權(quán)。原來當時是多爾袞主動建議福臨繼承皇位,并且提出福臨年齡尚小,過于年幼無法執(zhí)政,所以可以找兩位親王代為輔政。許多大臣都同意了這折中的做法,于是年幼的福臨“喜提皇位”。
三、關(guān)鍵原因——“攝政王”
皇位之爭的結(jié)局以福臨稱帝告一段落??筛ER太過年幼(當時福臨年僅六歲),無法執(zhí)政,所以眾人推行實施了多爾袞的方案——讓他和鄭親王濟爾哈朗二人共同輔政。名義上是輔政,實際上真正的權(quán)力被這二人收入囊中。
崇德八年(即公元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福臨在盛京皇宮登上了皇帝寶座。福臨不滿六歲,既是孩童,自是不會去理會復(fù)雜難懂的朝野之事,每天吃喝玩樂,享受著他無憂無慮的童年,導(dǎo)致治國權(quán)力徹底交到了睿親王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手中。
自此,多爾袞成為攝政王的計謀也終于得逞。成為了攝政王,雖然名義上不是真正的皇帝,但實際上已經(jīng)與真皇帝無二。那么對于多爾袞來說,有沒有直接稱帝也就沒那么重要了,身居“攝政王”之位正是多爾袞不直接稱帝的關(guān)鍵原因。
但在攝政期間,多爾袞身體是一日不如一日。他稱自己在松錦之戰(zhàn)里勞累過度,逐漸出現(xiàn)了疾病纏身,入關(guān)后又每天奔走于政務(wù)繁忙、日理萬機,身體愈發(fā)不適,總是感到頭昏目長。順治四年以后,他的風(fēng)疾再次加重,就連行跪拜禮都很吃力了。
順治七年十一月十三日,多爾袞又一次因為疾病的困擾,心神不寧。他為了緩解煩悶,就讓許多王公、貝勒等陪他一起去打獵散心,還派兵跟隨,也一同打獵來助興。十二月九日,多爾袞在狩獵時,不小心從馬背上墜落,最終不幸不治身亡。
多爾袞死后,順治帝為了哀悼多爾袞,封多爾袞廟號“成宗”。但沒過多久,順治帝便改變了想法,他認為多爾袞迫害豪格,做事特立獨行,便收回了給多爾袞的封號,并且公然開關(guān)掘墓,把多爾袞的尸體挖出來鞭尸以泄憤。一直到了乾隆年間,多爾袞的睿親王的封號才被恢復(fù),墳塋得以修復(fù),得到了本該有的尊重。
多爾袞已經(jīng)是攝政王,實際權(quán)力和稱帝沒什么區(qū)別,但民間還流傳著許多其他的關(guān)于多爾袞不直接稱帝的原因的猜測。諸如多爾袞心中深愛著孝莊,為了她才甘心輔佐順治皇帝放棄帝位;多爾袞無兒無女沒有子嗣,即使當了皇帝也沒人來繼承等等。
多爾袞作為攝政王,其已經(jīng)和真正意義上的皇帝別無二致,治國的執(zhí)政權(quán)力在他手上,朝中軍臣也聽命于他,他是否想做一個真皇帝,已無從考證。多爾袞年僅38歲就去世了,或許他還有下一步稱帝的計劃,只是沒來得及實施罷了。
多爾袞一生軍功顯赫,他在順治元年曾帶領(lǐng)清軍入主中原,權(quán)傾朝野,稱得上是清朝入關(guān)的第一大功臣。這位英雄人物,既能打仗又能攝政,可謂是文武雙全,他為清朝的繁榮盛世打下了基礎(chǔ),屬實是個令人欽佩的人。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