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南宋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知秀網(wǎng)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歷史上一共出現(xiàn)兩個差不多的南宋,兩個國家維持的時間為何完全不同?
在中國歷史上,劉裕建立的南宋(也稱南朝宋,下文以此指代,與趙構創(chuàng)立的南宋以示差別)與趙構建立的南宋同居南方,疆域范圍相差不大,卻存在時長相差近百年。本文嘗試著從歷史的角度進行一種解讀方式,以供參考。
一、南朝宋簡介
公元420年,劉裕廢晉恭帝司馬德文,建國號為宋,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代,史稱南朝宋。劉裕即位后采取休養(yǎng)生息之策,兩年后因病逝世,長子劉義符繼位,史稱少帝,因荒于朝政兩年后被四位托孤大臣廢黜,迎劉裕第三子劉義隆繼位,史稱宋文帝,改元元嘉。
圖1 劉裕 (南朝劉宋開國皇帝)
宋文帝在位期間,發(fā)起過三次北伐但成果寥寥,文帝晚年因繼承人選未決定而為太子劉劭所弒,文帝第三子劉駿起兵討伐并消滅劉劭,史稱孝武帝,孝武帝執(zhí)政前期大力推行改革并取得了對北魏第一次青州之戰(zhàn)的勝利,但后期因宗室斗爭等原因走向衰敗。孝武帝死后長子劉子業(yè)繼位,因大肆殺戮一年后被廢,史稱前廢帝。
宋文帝第十一子劉彧繼位,史稱明帝。明帝繼位前一個月江州長史與雍州刺史擁立孝武帝第三子劉子勛討伐前廢帝劉子業(yè),明帝繼位后演化為以明帝為首的文帝系諸王與以劉子勛為首的孝武帝系諸王內戰(zhàn),北魏也趁機對宋發(fā)起第二次青州之戰(zhàn)拿下青州將宋軍趕出山東半島,史稱“泰始之禍”。明帝死后長子劉昱繼位,同樣因為嗜殺于五年后被朝臣蕭道成廢弒,史稱后廢帝。蕭道成擁立明帝第三子劉準,史稱順帝,公元479年,廢宋順帝自立,南朝宋滅亡,享國59年。
圖2 南北朝時期
二、南宋簡介
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后幸免于難的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為宋高宗,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趙構即位第二年金軍便發(fā)動南侵,迫使宋高宗南逃并將都城定在“行在”臨安,南宋在“中興四將”等抵抗下與金國簽訂協(xié)議“紹興和議”將邊境維持在淮水-大散關一線,在擊敗了金國海陵王的入侵后宋高宗禪位于太子趙昚。
宋孝宗趙昚對內整頓吏治,對外發(fā)起隆慶北伐但被金軍擊敗,宋高宗逝世兩年后宋孝宗亦禪位于第三子趙惇。宋光宗趙惇繼位后不久患上精神疾病,在宋孝宗死后被太皇太后下詔奉為太上皇,宋光宗之子趙擴繼位,史稱宋寧宗。
宋寧宗后相繼任用趙汝愚、韓侂胄為相,后者發(fā)動開禧北伐試圖從金國手中奪回故土但功敗垂成被政敵史彌遠除掉,南宋被迫簽訂《嘉定和議》,后因金國將都城由燕京遷往汴梁而不再貢納“歲幣”并擊退了金軍的南侵。
圖3 南宋版圖
宋寧宗逝世后史彌遠擁立宋寧宗弟沂王嗣子趙昀繼位,史稱宋理宗。史彌遠死后宋理宗采取改革措施,史稱“端平更化”,同時派兵會同蒙古攻克蔡州滅亡金國,而后又趁蒙古軍北還之機派兵克復開封、洛陽、應天三京,史稱“端平入洛”,但被蒙古軍擊敗,南宋隨即陷入與蒙古的戰(zhàn)爭中,宋理宗去世后太子趙禥繼位,史稱宋度宗。
宋度宗時蒙古軍加大攻勢,耗時近六年攻下南宋國門襄陽,宋度宗逝世后太子趙繼位,史稱宋恭帝。宋恭帝繼位后第二年臨安陷落,宋恭帝被俘,宋度宗庶長子趙昰在福州繼位,史稱宋端宗。第二年在逃跑躲避蒙古軍的過程中落水染病而死,宋度宗第三子趙昺繼位,史稱宋末帝。公元1279年,南宋與蒙古軍在崖山展開決戰(zhàn),史稱“崖山海戰(zhàn)”,宋軍被擊敗,丞相陸秀夫身背宋末帝投海自盡,南宋滅亡,享國152年。
圖4 陸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實,一字宴翁
三、兩者不同
既然南朝宋與南宋都是從前朝手中繼承的國家,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還曾南征北戰(zhàn),收復了關中、河南、山東等地,為何南朝宋的國祚會比南宋短近百年?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1、政治原因劉裕一生南征北戰(zhàn),為南朝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其英年早逝,僅僅兩年的在位時間無法進一步解決南朝宋所面臨的許多問題,原本對北魏的北伐也因其去世而擱淺。劉裕開創(chuàng)的寒門政治并未以制度形式確立,因而穩(wěn)定性較差,宋少帝為眾臣所廢,宋文帝為子所弒,前廢帝、后廢帝均被弒廢,明帝繼位后又帶領文帝系諸王與孝武帝系諸王展開宗室內戰(zhàn),雖然人口和領土不及劉子勛控制下十分之一的明帝最終憑借自身團結和兵力精銳擊敗了劉子勛,但也因此引起徐州刺史薛安都的懷疑,最終因“泰始之禍”喪失大部分淮北領土,扭轉了南強北弱的局面(也有說法稱南強北弱局面早在第二次元嘉北伐便被扭轉)。而且行政制度也尚未成熟。
相比較而言,南宋時經(jīng)過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確立與完善,北宋二府三司的建立和“收精兵、削實權、制錢谷”舉措,行政制度相對于南朝宋而言更成熟,群臣間權力相互制衡,中央在與地方分權的斗爭中處于絕對上風,相對于南朝宋而言更能保障政權的平穩(wěn)運行。
圖5 宋文帝劉義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字車兒
2、經(jīng)濟原因南朝宋時期,盡管經(jīng)歷了第一次經(jīng)濟重心南移,將先進的技術帶到了江南,但北方仍是政治、經(jīng)濟中心。南朝宋盡管建國之初憑借劉裕在東晉時奪回的黃河以南土地國勢強于北魏,但隨著劉裕逝世、北魏南侵、“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以及泰始之禍,淮北土地一步步被北魏奪取,南朝宋也由此扭轉“南強北弱”的局面成為弱勢的一方,相比較而言,南宋時經(jīng)濟重心南移已完成,“蘇湖熟、天下足”保障了南宋的糧食供應,海上絲綢之路的往來也為南宋提供了財政支持,相比較南朝宋而言,南宋在經(jīng)濟上更具有保障。
3、文化原因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儒家遭到了嚴重沖擊,隨著人們尋找精神寄托,佛教、道教興起,出現(xiàn)了“魏晉風骨”這樣率直任誕、清俊通脫、不務世事的表現(xiàn),對現(xiàn)實的關注度也降低了。跟南朝宋相比,南宋因為“靖康之變”更注重理學,注重氣節(jié)的同時也使南宋在思想上更為堅定。此外南宋時科舉制度已確立,擴大了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基礎,打擊了門閥士族制度,緩和了階級與社會的矛盾并有利于思想的一統(tǒng)。
圖6 南宋建炎通寶
4、生產(chǎn)力原因南朝宋時期江南經(jīng)濟處于開發(fā)階段,而南宋時經(jīng)過北宋的發(fā)展,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工商業(yè)市鎮(zhèn),形成了市民階層和專門的娛樂場所“瓦舍”,里坊制完全瓦解并被街巷制所取代,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及其帶來的商品經(jīng)濟繁榮也促進了南宋的延續(xù)。
四、總結
最后,本文想強調的不是說南宋優(yōu)于南朝宋,南朝宋在任用寒族、對外作戰(zhàn)方面也有可圈可點的一面,相比于南宋因“靖康之變”逐漸內斂的治國風格,南朝宋因為“寒人掌機要”而在許多政策方面更加大膽、開拓,文化上出現(xiàn)了謝靈運、劉義慶、鮑照、范曄、祖沖之等一批名人和《世說新語》、《后漢書》等一批名著,兩者的存在,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共同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晉書》《宋書》《宋史》《南史》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