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即宋仁宗,原名趙受益,宋真宗趙恒第六子,母為李宸妃,北宋第四位皇帝,在位共43年,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早年歷封慶國公、壽春郡王、升王,官中書令。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為皇太子。乾興元年(1022年),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他在位初期,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直至明道二年(1033年)才開始親政。位期間,經(jīng)濟繁榮,科學(xué)技術(shù)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史稱“仁宗盛治”。嘉祐八年(1063年)崩逝,享年五十四歲,全謚為“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又作濬)哲明孝皇帝”,廟號仁宗,葬永昭陵。
人物評價
總評
趙禎早年生活在養(yǎng)母劉太后陰影之下,作為一個守成之君,能守祖宗法度,性情文弱溫厚。趙禎知人善任,也想解決當(dāng)時社會存在的諸多弊端,因而其在位時期名臣輩出。他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盀槿司褂谌省?,“仁”就是對他的最高評價。
王夫之在《宋論》中認(rèn)為趙禎“無定志”。在趙禎親政的三十年中,兩府大臣換了四十余人,都是屢進屢退,“人言一及而輒易之,互相攻擊則兩罷之,或大過已章(彰明也)而姑退之,或一沖偶乘而即斥之,……計此三十年間,人才之黜陟,國政之興革,一彼一此,不能以終歲?!凹词官t者在位,因不能安于其位,也無法施其才能,做出成績。這樣朝令夕改,一反一復(fù),使“吏無適守,民無適從”,讓下面的人感到無所適從,結(jié)果什么事也辦不成。
當(dāng)時,蔡襄曾說他“寬仁少斷’’。在慶歷改革之初,蔡襄等人就曾提醒趙禎:“朝廷增用諫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慶,然任諫非難,聽諫為難,聽諫非難,用諫為難。三人忠誠則正,必能盡言。臣恐邪人不利,必造為御之說?!副菹虏熘闶褂泻弥G之名而無其實?!?/p>
總體而言,趙禎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但其中也不乏悲天憫人的情懷。
歷代評價
王安石:太宗承之以聰武,真宗守之以謙仁,以至仁宗、英宗,無有逸德。此所以享國百年而天下無事也?!首谠谖?,歷年最久。……升遐之日,天下號慟,如喪考妣,此寬仁恭儉,出于自然,忠恕誠愨,終始如一之效也。
陳師錫:宋興一百五十余載矣,號稱太平,饗國長久,遺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灾聭c歷、嘉佑之治為本朝甚盛之時,遠過漢唐,幾有三代之風(fēng)。
蘇軾:①宋興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極矣,而斯文終有愧于古。②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攬?zhí)煜潞澜?,不可勝?shù)。既自以為股肱心膂,敬用其言,以致太平,而其任重道遠者,又留以為三世子孫百年之用,至于今賴之。
范祖禹:仁宗愛人物之心,在位四十二年,未常一日而忘其誠……廟號曰仁,不亦宜乎。
邵伯溫:嗚呼!雖酒酣、嬪御在列,尚不忘四民,故自圣帝明王以來,天獨以仁謚之也。
《東坡詩話》: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
周正夫:仁宗皇帝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
羅從彥:仁宗之英明,急于圖治。而富范等衂于防間,不果其志,何耶?古者人君立政、立事,君臣相與同心、同謀,明足以照之,仁足以守之,勇足以斷之,為之不暴而持之以久。故小人不得措其私,權(quán)幸不得搖其成。若慶歷之事,銳之于始,而不救其終。君臣之間,毋乃有未至耶?
秦檜:慶歷、嘉佑之治上參唐虞,下軼商周,何其盛哉!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呂中:①明道二年四月,親政之后,抑內(nèi)降,正朝綱,擯斥張耆、夏竦、陳堯佐之徒,而擢用范仲淹、孔道輔、龐籍輩,天下骎骎向治矣。嗚呼!明道二年之親政,積而為慶歷、嘉祐之盛。②是何臺諫之職在國初則輕,在仁宗之時則重,在國初則為具員,在仁宗之時則為振職,何邪?蓋仁祖不以天下之威權(quán)為紀(jì)綱,而以言者之風(fēng)采為紀(jì)綱,故其進退臺諫,公其選而重其權(quán),優(yōu)其遷而輕其責(zé),非私之也,蓋以立國之紀(jì)綱實寄于此。③我朝之治,莫盛于仁祖,而災(zāi)異之多,惟仁皇之世為屢見。惟我仁祖減膳撒樂,旱而撒蓋,雨而徒跣,其禱祈之切至,露立于壇陛,其訓(xùn)辭之切至。移災(zāi)于朕躬,是以天鑒其誠,民感其仁,而慶歷之災(zāi)異,轉(zhuǎn)為四十二年之和氣。④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天下安樂,唯仁治而已。
文天祥:康定間,歐陽修以言事出,未幾即召以諫院;至和間,唐介以言事貶,未幾即除以諫官;仁祖之所以主直道者如此。
脫脫在《宋史》中評價:①仁宗恭儉仁恕,出于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禱禁庭,或跣立殿下?!劣谙娜朔高叄鼍?契丹渝盟,增以歲幣。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于亂。《傳》曰:“為人君,止于仁?!钡壅\無愧焉。②仁宗之世,契丹增幣,夏國增賜,養(yǎng)兵兩陲,費累百萬;然帝性恭儉寡欲,故取民之制,不至掊克。③宋之廟號,若仁宗之為“仁”,孝宗之為“孝”,其無愧焉,其無愧焉!
陶宗儀:天德純粹,無聲色畋游之好。
梁寅在《梁石門集》中說:仁宗,其遏西夏之兵者,韓琦、范仲淹之功也;致慶歷之治者,亦韓、范與富弼三人之力也。而帝之恭儉愛民,四十二年始終若一,真可謂仁矣。
劉玉:宋仁宗能納范仲淹、唐介之忠,故能臻慶歷之治。
鄒智:宋之英主,無出仁宗。夏辣懷奸挾詐,孤負任使則罷之;呂夷簡痛改前非,力圖后效則包容之;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抱才氣有重望,則不次摺之。故能北御契丹,西臣元昊,而慶歷、嘉佑之治號為太平,未聞一任一疑可以成天下之事也。
萬鏜:在昔人君,以務(wù)實致治者,漢文景、宋仁宗是也。
孫承恩:穆穆仁宗,實惟盛德。奉身清約,議論懇惻。學(xué)勤講筵,治法無逸。昭陵之思,百世一日。
李贄認(rèn)為趙禎一朝,“鉅公輩出,尤千載一時也”。
王夫之在《宋論》中說:仁宗之稱盛治,至于今而聞?wù)吡w之。帝躬慈儉之德,而宰執(zhí)臺諫侍從之臣,皆所謂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
天都外臣在《水滸傳敘》中說:小說之興,始于宋仁宗。于時天下小康,邊釁未動,人主垂衣之暇,命教坊樂部纂取野記,按以歌詞,與秘戲優(yōu)工,相雜而奏。是后盛行,遍于朝野。蓋雖不經(jīng),亦太平樂事。
秦篤輝:仁宗之弊,患在廢弛。
乾隆帝曾說,有三個帝王,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趙禎。
蔡東藩《宋史演義》:①仁宗之世,宋尚稱盛,元昊騷擾西陲,得一良將以平之,猶為易事。②仁宗之駕馭中外,未嘗不明,而失之于柔?!首谝匀史Q,吾謂乃婦人之仁,非明主之仁。
虞云國《細說宋朝》:盡管有種種外患內(nèi)政上的問題,但仁宗一朝無論如何還是宋朝的治世,除卻軍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上都頗有些盛世氣象?!问赖某霈F(xiàn),與仁宗“恭儉仁恕”的個人秉性與治國方針有關(guān),他不是一個奮發(fā)有為的英主,甚至在歷朝守成之君中也不是聲譽卓著的明君。他的性格有柔弱游移等毛病,耳朵根子軟,對后宮女色也有相當(dāng)?shù)呐d趣。但他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寬容仁厚,能容忍各種激烈的批評意見,哪怕是對他私生活妄加非議,聽了也從不挾憤報復(fù)。
軼事典故
生母之爭
關(guān)于趙禎的身世,清代小說《三俠五義》里有一種“貍貓換太子”的說法,認(rèn)為劉氏、李氏在宋真宗晚年同時懷孕,為了爭當(dāng)正宮,工于心計的劉氏將李氏所生之子換成了一只剝了皮的貍貓,污蔑李氏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將李氏打入冷宮,而將劉氏立為皇后。后來,天怒人怨,劉氏所生之子夭折,而李氏所生男嬰在經(jīng)過波折后被立為太子,并登上皇位,這就是宋仁宗趙禎。在包拯的幫助下,趙禎得知真相,并與已雙目失明的李氏相認(rèn),而已升為皇太后的劉氏則畏罪自縊而死。自宋朝以來,由于小說、戲劇等各種藝術(shù)形式的演繹,趙禎生母之謎日益鮮活生動,備受世人關(guān)注。關(guān)于“趙禎究竟是真宗后劉氏之子、還是妃子李氏親生”這一問題,無論是小說,還是戲曲,幾乎眾口一辭,認(rèn)定趙禎是李氏所生。
事實也大體如此:李氏本是劉氏做妃子時的侍女,后來被真宗看中,成為嬪妃,并產(chǎn)下一個男嬰。連喪數(shù)子的真宗中年得子,自然喜出望外。趙禎在出生后,便在真宗的默許下,由未能生育劉氏和楊淑妃一起撫養(yǎng)。李氏懾于劉后的權(quán)勢,也不敢流露出任何不滿。
乾興元年(1022年),十三歲的趙禎即位,劉氏以皇太后身份垂簾聽政,權(quán)傾朝野。趙禎在養(yǎng)母的權(quán)力陰影下一天天長大。劉太后在世時,他一直不知先皇嬪妃中的順容李氏就是自己的生母。劉太后病逝后,燕王趙元儼告知趙禎實情。趙禎號慟頓毀,連日不視朝,下哀痛之詔自責(zé)。尊宸妃為皇太后,謚號“莊懿”。在知道自己的身世后,趙禎倍感震驚。他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悲傷,一面親自乘坐牛車趕赴安放李妃靈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圍了劉后的住宅,以便查清事實真相后作出處理。此時的趙禎不僅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而且聽說自己的生母竟死于非命,他一定要打開棺木查驗真相。當(dāng)棺木打開,只見以水銀浸泡、尸身不壞的李妃安詳?shù)靥稍诠啄局校菝踩缟?,服飾華麗,趙禎這才嘆道:“人言豈能信?”隨即下令遣散了包圍劉宅的兵士,并在劉太后遺像前焚香,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劉太后是清白無辜的,她并沒有謀害自己的母親。
李氏是在臨死時才被封為宸妃的,劉太后在李宸妃死后,最初是想秘而不宣,準(zhǔn)備以一般宮人禮儀舉辦喪事。但宰相呂夷簡力勸大權(quán)在握的劉太后,要想保全劉氏一門,就必須厚葬李妃,劉后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yán)重性,決定以高規(guī)格為李宸妃發(fā)喪。生母雖然厚葬,但卻未能沖淡趙禎對李氏的無限愧疚,他一定要讓自己的母親享受到生前未曾得到的名分。經(jīng)過朝廷上下一番激烈爭論,最終,將真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列于太廟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廟分別供奉劉氏、李氏的牌位。劉氏被追謚為莊獻明肅皇太后,李氏被追謚為莊懿皇太后。奉慈廟的建立,最終確立了趙禎生母的地位,同時也意味著年輕的趙禎在政治上的日益成熟,逐漸擺脫了劉太后的陰影。
廣納諫言
一天,趙禎退朝回到寢宮,因為頭癢,沒有脫皇袍就摘下帽冠,叫梳頭太監(jiān)進來替他梳頭。太監(jiān)梳頭時見趙禎懷中有一份奏折,問道:“陛下收到的是什么奏折?”趙禎說是諫官建議減少宮中宮女和侍從的。太監(jiān)說:“大臣家里尚且都有歌伎舞女,一旦升官,還要增置。陛下侍從并不多,他們卻建議要削減,豈不太過分了!”趙禎沒有接口。太監(jiān)又問:“他們的建議,陛下準(zhǔn)備采納嗎?”趙禎說:“諫官的建議,朕當(dāng)然要采納?!碧O(jiān)自恃一貫為趙禎所寵信,就不滿地說:“如果采納,請以奴才為削減的第一人?!壁w禎聽了,頓然站起,呼喚主管太監(jiān)入內(nèi),按名冊檢查,將宮人二十九人及梳頭太監(jiān)削減出宮。事后,皇后問道:“梳頭太監(jiān)是陛下多年的親信,又不是多余的人,為何將他也削減?”趙禎說:“他勸朕拒絕諫官的忠言,朕怎能將這種人留在身邊!”
諫官王素曾勸諫趙禎不要親近女色,趙禎回答說:“近日,王德用確有美女進獻給我,現(xiàn)在在宮中,我很中意,你就讓我留下她吧?!蓖跛卣f:“臣今日進諫,正是恐怕陛下為女色所惑?!壁w禎聽了,雖面有難色,·但還是命令太監(jiān)說:“王德用送來的女子,每人各贈錢三百貫,馬上送她們離宮,辦好后就來報告?!闭f完,他還淚水漣漣。王素說:“陛下認(rèn)為臣的奏言是對的,也不必如此匆忙辦理。女子既然已經(jīng)進了宮,還是過一段時間再打發(fā)她們走為妥。”趙禎說:“朕雖為帝王,但也和平民一樣重感情。將她們留久了,會因情深而不忍送她們走的?!?/p>
勤儉律己
趙禎生性恭儉仁恕,百司曾奏清擴大苑林,趙禎說:“吾奉先帝苑囿,猶以為廣,何以是為?”
趙禎不光對人仁慈寬厚,身為九五至尊,但對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嚴(yán)格。衣食非常簡樸,史書中記錄了他大量嚴(yán)于律己的故事。有一次,趙禎在散步,時不時的就回頭看,隨從們都不知道皇帝是為了什么。趙禎回宮后,著急的對嬪妃說到:“朕渴壞了,快倒水來。”嬪妃覺得奇怪,問趙禎:“陛下為什么在外面的時候不讓隨從伺候飲水,而要忍著口渴呢?!壁w禎說:“朕屢屢回頭,但沒有看見他們準(zhǔn)備水壺,如果朕要是問的話,肯定有人要被處罰了,所以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水了?!?/p>
趙楨的生活也較檢點。有一次,時值初秋,官員獻上蛤蜊。趙楨問從哪里弄來的,臣下答說從遠道運來。又問要多少錢,答說共二十八枚,每枚錢一千。趙楨說:“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jié)省,現(xiàn)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二萬八千錢,朕吃不下!”他也就沒有吃。還有一次,趙禎早晨醒來對近侍說:“昨天晚上朕肚子餓得很,睡不著想吃燒羊?!苯虇柕溃骸氨菹聻楹尾唤抵济枷氯ゲ赊k?”趙禎說:“朕如果一開口,下面就因為這是朕的命令,去大肆擾民,所以還是不開口的好?!?/p>
一天,趙禎處理事務(wù)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熱湯,但他忍著饑餓沒有說出來,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勸他:“陛下日夜操勞,千萬要保重身體,想吃羊肉湯,隨時吩咐御廚就好了,怎能忍饑使陛下龍體受虧呢?”仁宗對皇后說:“宮中一時隨便索取,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朕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湯,御廚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要數(shù)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殺之?dāng)?shù)不堪計算,為朕一碗飲食,創(chuàng)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朕寧愿忍一時之餓?!?/p>
趙禎去世前不久,中書門下、樞密院曾在福寧殿的西合奏事,看見趙禎所用的床帳、墊具都質(zhì)樸灰暗,許久未更換。趙禎看著宰相韓琦等人說:“朕居于宮中,自己日常生活的享用正是如此。這也是百姓的膏血啊,可以隨便浪費嗎!”
廢后寵妃
早在劉太后生前,趙禎與太后之間就已存在極大的沖突,尤其是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趙禎明顯地感到太后的專橫。趙禎最初看上了并非官宦卻富有錢財?shù)耐趺烧呐畠?遂國夫人),曾向劉太后提起過此事,但武斷的太后根本不予理會,借口這個王姓女子“妖艷太甚,恐不利少主”,硬是將這個“姿色冠世”的少女許配給了劉美長子劉從德。劉美即是太后的前夫、銀匠龔美。這一許配卻極大地傷害了趙禎。
趙禎喜歡的姑娘被許給劉從德后,太后也準(zhǔn)備盡快為十五歲的皇帝完婚,選了幾個有身份的少女進宮,作為皇后候選人,其中有已故中書令郭崇的孫女郭氏,已故驍騎衛(wèi)上將軍張美的曾孫女張氏(張美人)。當(dāng)時趙禎一眼就相中了張氏。本來皇帝選中誰就可以立為皇后,但趙禎的意愿再次遭到太后的阻撓。原來,經(jīng)過太后審視,認(rèn)為張氏不如郭氏,在未與趙禎商量的情況下,便自作主張以張氏為才人,而冊立郭氏為皇后(張才人「后進位為美人」去世后,趙禎追封其為皇后,當(dāng)時郭皇后仍在位,這是趙禎在位時期出現(xiàn)的第一次生死兩皇后)。 [95-98] 這一決定又一次使少年趙禎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進而造成此后長時間內(nèi)皇帝對正宮的冷漠,也直接導(dǎo)致了廢后風(fēng)波。
郭皇后有劉太后作靠山,她既不懂得謙讓和寬容,更是逐漸養(yǎng)成了驕橫自恣的性格。太后死后,她依然舊習(xí)不改,仍沿用太后時的規(guī)矩,壟斷后宮。而趙禎親政,卻力圖要擺脫太后的影響,其中一項重要變化,就是后宮嬪妃紛紛得寵。當(dāng)時最受趙禎寵愛的兩個美人是尚氏和楊氏。尚美人的父親封官受賜,恩寵傾動京城,引起郭后的嫉恨,幾番與尚氏發(fā)生沖突,尚氏自然也少不了在趙禎面前詆毀皇后。一次,尚氏當(dāng)著趙禎的面譏諷郭后,郭后怒不可遏,上前要抽尚氏耳光,趙禎跑過來勸架,偏巧一巴掌落在趙禎的脖頸上。趙禎大怒,令宦官閻文應(yīng)傳來宰相呂夷簡,讓他“驗視”傷痕,其實是為其廢后尋求支持。隨后,趙禎下詔,稱皇后無子,愿意當(dāng)?shù)拦茫胤鈨翦?、玉京沖妙仙師,易名凈悟,別居長寧宮。此詔一出,朝廷大嘩,甚至引發(fā)了臺諫官員在皇帝寢宮門前集體進諫這一前所未有的事件。郭后被廢,名義上是她長時間未能生育皇子,實際上是趙禎發(fā)泄對已故太后的不滿。
郭皇后被廢后,趙禎讓宋綬草擬廢后詔書,其中有“當(dāng)求德門,以正內(nèi)治”的話,意思是從有教養(yǎng)的家庭中選取秀女。劉太后雖已不在人世,趙禎也已親政,但在選后的問題上他卻一直未能如愿。當(dāng)時,左右領(lǐng)來一個姓陳的女子進宮,頗得仁宗歡心。陳氏是壽州茶商之女,父親靠捐納謀得一個小官,不具高貴的門第。宋綬說:“陛下若以賤者正位中宮,不就與前日詔書所言背道而馳了嗎?”宰相呂夷簡、樞密副使蔡齊等人也紛紛勸說,負責(zé)給趙禎供藥的太監(jiān)閻士良頗得仁宗信任,他也勸諫仁宗不要娶陳氏。這樣,在眾人的反復(fù)勸說下,趙禎不得不另立中宮,勉強將宋初名將曹彬的孫女選為皇后。
正因為如此,趙禎對這次婚姻似乎也不是很滿意,郭廢后去世后,趙禎下詔追復(fù)她為皇后,此時曹皇后在位,這是趙禎在位時期出現(xiàn)的第二次生死兩皇后。 [92] 進入中年以后,趙禎最寵愛的女人是張美人。張美人后進封貴妃,雖然她在死后才被追冊為皇后,但其生前的威勢,并不亞于正宮曹皇后。張貴妃是洛陽人,祖先是吳人,吳越歸宋,其家遷到河南定居。不幸的是其父張堯封進士及第不久就去世了,母親在齊國大長公主府上作歌舞女,將女兒帶在身邊。大長公主見這個小女孩靈巧可愛,便召入宮中作樂女,那時她才八歲,由宮人賈氏代養(yǎng)。一次宮中宴飲,被趙禎看中得寵,并于慶歷八年(1048年)成為貴妃。張氏在短短幾年內(nèi),就由末等嬪妃直升至最高等級的貴妃,距離皇后僅一步之遙,可知趙禎對她特別寵愛。
雖然張貴妃聰明伶俐,深得仁宗喜愛,但在“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的大背景下,她也不能為所欲為,不僅晉封皇后沒有希望,甚至連其伯父張堯佐晉封宣徽南院使這一虛職的事也因遭到臺諫官的猛烈攻擊而作罷。一天,趙禎正準(zhǔn)備上朝,張貴妃送趙禎至殿門,拉著趙禎說“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趙禎答道:“放心!放心!”結(jié)果在殿上,趙禎正準(zhǔn)備下達任命張堯佐的詔書,包拯便站出來上言,陳述不應(yīng)給予張氏任命的理由,長篇大論,很是激動,唾沫都濺到趙禎臉上。趙禎不得不收回了成命。張貴妃遣宦官探問,得知包拯犯顏直諫。等趙禎回到宮中,張貴妃迎上前去,又想為其伯父美言。趙禎用袖子擦著臉不耐煩地說:“今天包拯上殿,唾沫都濺到我臉上了。你只管要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諫官嗎?”
皇祐六年(1054年)正月初八,三十一歲的張貴妃暴病身亡。趙禎感念張貴妃生前的柔情與善良,悲痛無比地對左右說,當(dāng)年顏秀等人發(fā)動宮廷叛亂時,張貴妃不顧自身安危,挺身出來保護自己。天下大旱,為了替他分憂,又是張貴妃,在宮中刺臂出血,書寫祈雨的禱辭。在左右宦官的支持下,趙禎最后決定用皇后之禮為張貴妃發(fā)喪。一生都夢想著登上皇后之位的張貴妃,終于在死后穿上皇后的殮服,享受到宗室、大臣們的參拜告奠。由于擔(dān)心朝野的反對,趙禎干脆在治喪的第四天宣布追冊貴妃張氏為皇后,賜謚溫成。正宮曹皇后在世,卻另追冊貴妃為后,又一次出現(xiàn)了一生一死兩位皇后,如此逾禮之事,曠古未聞。臺諫連續(xù)上奏反對,趙禎置之不理。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趙禎下令為其輟朝七日,京師“禁樂一月”,京師惟一的活動便是為溫成皇后舉喪。 張貴妃去世不久,其母楚國太夫人曹氏也逝世,趙禎仍為其輟朝三日,并親臨其家祭奠。
趙禎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生母和愛妃,不顧朝野內(nèi)外的巨大非議,毅然進行了兩次追冊活動,這種感情是真摯的。同樣,知人善任的趙禎對自己看中的臣子,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會給予相當(dāng)?shù)男湃?,這種信任也是坦誠的。但是,早年母后臨朝的陰影和自己不幸的婚姻造就了他文弱、憂郁而又猶疑不定的性格,使得這種信任很難經(jīng)得起世事滄桑的考驗。
仁政寬容
趙禎對下人很仁慈。有一次用餐,他正吃著,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齒一陣劇痛,他趕緊吐出來,還不忘對陪侍的宮女說:“千萬別聲張我曾吃到沙子,這可是死罪啊。”對待下人的過失,趙禎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的不適與難受,而是下人因此而可能帶來的罪責(zé)。
趙禎對讀書人也比較寬容。嘉祐年間,蘇轍參加進士考試,在試卷里寫道:“我在路上聽人說,在宮中美女?dāng)?shù)以千計,終日里歌舞飲酒,紙醉金迷?;噬霞炔魂P(guān)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們商量治國安邦的大計。”考官們認(rèn)為蘇轍無中生有、惡意誹謗,趙禎卻說:“朕設(shè)立科舉考試,本來就是要歡迎敢言之士。蘇轍一個小官,敢于如此直言,應(yīng)該特與功名。”
趙禎尚德緩刑,遇到疑難案件,盡量從輕發(fā)落,即使對“煸動造反”的,也能區(qū)別對待,分清是真要造反,還是發(fā)牢騷。當(dāng)時,四川有個讀書人,獻詩給成都太守,主張“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成都太守認(rèn)為這是明目張膽地煽動造反,把他縛送京城。按照歷朝歷代的律條,此人應(yīng)予以嚴(yán)懲,趙禎卻說:“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寫一首詩泄泄憤,怎能治罪呢?不如給他個官。”就授其為司戶參軍。 作為一個封建帝王,容蘇轍的事,或許有人能做到,但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沒幾人能做到。
據(jù)說,詩人柳永因詞作中“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一句得罪了趙禎,在科舉中被劃掉,于是反唇相譏,說自己是“奉旨填詞”。但實際上,柳永是宋真宗一代的人,到趙禎登基時,他已經(jīng)三度落榜。景祐元年(1034年),趙禎親政,出于對老年考生的同情,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 ,柳永才得以入仕。也因此,柳永非常愛戴趙禎,作“愿歲歲,天仗里常瞻鳳輦”來歌頌他。
畫像傳遼
據(jù)《邵氏聞見后錄》記載:嘉祐二年(1057年)秋,遼朝曾派使者前來求取趙禎的畫像。朝臣擔(dān)心畫像被使用厭勝之術(shù),趙禎說:“朕待虜人誠懇,他們一定不會這樣做。”于是遣使將自己的畫像贈送給遼朝,遼道宗耶律洪基舉行隆重儀式,親迎趙禎畫像。耶律洪基見到畫像后,“驚肅再拜,謂左右曰:‘我若生中國,不過與之執(zhí)鞭持,蓋一都虞侯耳!’”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