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史上曾發(fā)生過一場極端復雜的奪嫡之戰(zhàn)——康熙九子奪嫡,這場斗爭的最后贏家成為了后來的清帝雍正。那么雍正為何能在九子奪嫡中戰(zhàn)勝勢力龐大的八王黨呢?
第一,從權力的繼承邏輯上說,清朝既然是中央集權非常嚴重,傳統(tǒng)文化根深蒂固的封建王朝,那么皇位授予的方向是至上而下,由專制皇帝決定,而不是由臣子民主協(xié)商決定的。
更何況,誰當太子,誰當皇帝,家業(yè)傳給誰,那是愛新覺羅家的家事,大臣們只不過是打工仔,稍微明智一點的人都不會去隨便摻合,亂發(fā)表意見的,很容易引火燒身。而康熙帝又是一個威望極高的皇帝,他決定了的儲君,就是鐵穩(wěn)的儲君。
第二,從實力上說,既然已經(jīng)說了意志跟隨老皇帝轉移,那么誰人多是沒有多大用的,又不是打群架,關鍵位置有人發(fā)揮作用就可以了。所以康熙給雍正安排了三個關鍵人物——隆科多拱衛(wèi)京畿,年羹堯在外呼應,張廷玉上書房監(jiān)督。有這三個管事的,一切就夠了。反過來說,老八集團所謂的勢力大,只不過是輿論勢力,看熱鬧的多,真正讓人買單,甚至送命的時候,大家也都不是白癡。
第三,從皇帝本身的特點上說,古來為君者都是孤家寡人,拉了一幫兄弟,欠了一屁股人情,即位以后是一個一個還呢?還是被人牽著鼻子走呢?還是一個一個的殺得血流成河,最后再背個忘恩負義的罵名呢?所以老八如果是公開拉幫結派,等于就是把自己任何有可能性的好牌在康熙面前全部打爛。他勢力越大,越不可能成為儲君。
第四,從政治需求上講,康熙平天下,需要的是治天下的繼承人,還沒到享天下的地步。國庫虧空,需要一個能辦事的人去攢錢,否則就要國破家亡,而不是要一個和事老和大家一起喝茶??滴跏攀酪郧?,八爺最高的爵位是貝勒,后來還因為犯錯被康熙責罰,而公元1709年康熙復立太子的時候,封雍正為和碩雍親王??梢姶霾煌?/p>
第五,我們今天熱議的雍正和八爺?shù)幕饰恢疇?,那只不過是小說,戲劇,影視劇里面加入了特別多娛樂元素以后強化和渲染過了的矛盾。實際上歷史并沒有這么有戲劇性,歷史上的八爺并沒有那么傳神,相反是作為年長一點的雍正,很早就跟著康熙南征北戰(zhàn),持家祭祖,辦事情的能力和受康熙的重視程度是眾所周知的。
最后,從管理上講,一個組織也好,一個公司也好,一個國家也好,只要涉及到領導力,執(zhí)行力,那么人情味可以有,但是人情世故越少越好,因為系統(tǒng)內部如果人人都把腦筋用到怎么搞關系,怎么拉幫結派,沆瀣一氣的話,那么就不存在效率和責任,無盡的內耗將永不停息。
所以,在皇位之爭上,八爺和雍正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對手。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