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騎將軍(chē jì jiāng jūn)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漢制,金印紫綬,位次于大將軍及驃騎將軍,而在衛(wèi)將軍及前、后、左、右將軍之上,位次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師兵衛(wèi),掌宮衛(wèi),第二品,是戰(zhàn)車部隊的統(tǒng)帥。漢時,車騎將軍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戰(zhàn)事時乃拜官出征,事成之后便罷官。東漢末年開始成為常設(shè)的將軍官名,唐朝之后廢除。
“將軍”之稱,始見于《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文曰:“豈將軍食之而有不足?”但此時尚未成為正式職官名稱。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將軍為統(tǒng)兵作戰(zhàn)時主帥,為了區(qū)別地位的高低、責(zé)任的主次和輕重,有正副上下之分,這時的將軍還不是固定官職,沒有固定的爵位和等級,直到西漢才正式定為官名,并有一定的爵位和等級。
“車騎將軍”最早見于《史記·灌嬰傳》,文曰:“(灌嬰)以御史大夫受詔將郎中騎兵東屬相國韓信,擊破齊軍于歷下,所將卒虜車騎將軍華毋傷及將吏四十六人?!?后灌嬰又“以車騎將軍從擊破燕王臧荼”、“以車騎將軍從擊反韓王信于代”、“黥布反,以車騎將軍先出,攻布別將于相,破之”,此時的“車騎將軍”,應(yīng)是戰(zhàn)時臨時受命的軍隊將領(lǐng),還不能說是固定官職
“車騎將軍”正式以固定官職出現(xiàn),應(yīng)在漢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史記·文帝紀(jì)》載孝文元年十月“壬子,遣車騎將軍薄昭迎皇太后于代”?!段墨I(xiàn)通考》曰:“車騎將軍,漢文帝元年,始用薄昭為車騎將軍?!焙髞頋h武帝為霍去病專設(shè)一重號將軍——驃騎將軍,位次大將軍。
“車騎將軍”的執(zhí)掌,《史記》、《漢書》均未明確記載,《漢書·百官表》“前后左右將軍”下有“皆掌兵馬及四夷”的記載?!逗鬂h書·百官志》曰:“將軍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眲⒄蜒a注引蔡質(zhì)《漢儀》曰:“漢興,置大將軍、驃騎,位次丞相,車騎、衛(wèi)將軍、前后左右,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師兵衛(wèi),四夷屯警。”可見車騎將軍的執(zhí)掌主要應(yīng)為四夷屯警、京師兵衛(wèi)、征伐背叛,此外,據(jù)史書記載,車騎將軍的執(zhí)掌還應(yīng)有重要的迎來送往禮制性活動、出使宣詔、薦舉官吏等。
四夷屯警: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年)冬,匈奴寇邊,殺北地都尉卬,遣三將軍軍隴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為衛(wèi)將軍,郎中令張武為車騎將軍,軍渭北,車千乘,騎卒十萬人,上親勞軍勒兵,申教令,賜吏卒” ;后“六年(前158年)冬,匈奴三萬騎入上郡,三萬騎入云中。以中大夫令免為車騎將軍屯飛狐” ;文帝末“令中尉亞夫為車騎將軍,屬國悍為將屯將軍,郎中令張武為復(fù)土將軍” 。《衛(wèi)青傳》曰:“元光六年(前129年)拜為車騎將軍擊匈奴出上谷。” “元朔五年(前124年),春,令青將三萬騎出高闕,衛(wèi)尉蘇建為游擊將軍,左內(nèi)史李沮為強(qiáng)弩將軍,太仆公孫賀為騎將軍,代相李蔡為輕車將軍,皆領(lǐng)屬車騎將軍,俱出朔方?!?《漢書·宣帝紀(jì)》地節(jié)三年(前67年)詔曰:“其罷車騎將軍、右將軍屯兵?!?/p>
京師兵衛(wèi):廢昌邑王時“(霍)光使盡驅(qū)出昌邑群臣,置金馬門外。車騎將軍安世將羽林騎收縛二百余人,皆送廷尉詔獄”。
征伐背叛:《馮奉世傳》永光二年(前42年)“秋,隴西羌彡姐旁種反,詔召丞相韋玄成、御史大夫鄭弘、大司馬車騎將軍王接、左將軍許嘉、右將軍奉世入議”;《王莽傳》平帝時翟義反,王莽派“納言將軍嚴(yán)尤、秩宗將軍陳茂、車騎將軍王巡、左隊大夫王吳亟進(jìn)所部州郡兵凡十萬眾,迫措前隊丑虜”。
迎來送往禮制性活動:文帝元年冬,“遣車騎將軍薄昭迎皇太后于代” ;《張湯傳》“昭帝崩,未葬,大將軍(霍)光白太后,徙安世為車騎將軍,與共徵立昌邑王”;《漢書·平帝紀(jì)》曰:“新都侯王莽為大司馬,領(lǐng)尚書事。秋七月,遣車騎將軍王舜、大鴻臚左咸使持節(jié)迎中山王。” 《霍光傳》曰:“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nèi)嚴(yán)憚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車騎將軍張安世代光驂乘,天子從容肆體,甚安近焉?!?/p>
出使宣詔:《匈奴傳下》曰:“有詔:‘勿議罷邊塞事?!管囼T將軍口諭單于曰:‘……故使大司馬車騎將軍嘉曉單于’?!?《西域傳下》云:“車騎將軍長史張翁留驗公主與使者謀殺狂王狀。”
薦舉官吏:《甘延壽傳》曰:“車騎將軍許嘉薦延壽為郎中諫大夫,使西域都護(hù)騎都尉,與副校尉陳湯共誅斬郅支單于,封義成侯?!薄稉P雄傳》曰:“初,雄年四十余,自蜀來至游京師,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奇其文雅,召以為門下史,薦雄待詔?!?/p>
地位
西漢車騎將軍的地位與級別,《史記》和《漢書》均未有明確記載。只能從散見各書有關(guān)將軍記錄中考證,《漢書·百官表》有一段有關(guān)將軍記載:“前后左右將軍,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綬,漢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馬及四夷。有長史,秩千石?!彼朴忻撐?,惜無從考證。但這段文字至少給我們一點推斷的依據(jù),下面幾段引文亦提供了一些重要左證:
《后漢書·百官志》曰:“將軍,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wèi)將軍?!?劉昭補注引蔡質(zhì)《漢儀》:“漢興,置大將軍、驃騎,位次丞相,車騎、衛(wèi)將軍、前、后、左、右,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師兵衛(wèi),四夷屯警?!鼻迦藦埳需ピ凇蹲髠髡壑T·卷二十四》中亦說:“西漢大將軍、驃騎將軍,位次丞相,車騎將軍、衛(wèi)將軍,皆金印紫綬位次上卿?!?/p>
從上面引文可以得到下面結(jié)論:車騎將軍在西漢諸將軍中位列第三,僅次于大將軍和驃騎將軍,金印紫綬,位次上卿?!拔淮巍辈粦?yīng)理解為“之下”,而應(yīng)為“地位相當(dāng)”之意,也就是地位與三公相當(dāng),可見車騎將軍的地位非常顯赫。
“金印紫綬”,金是印的質(zhì)地為金。西漢時期印章的等級制度已經(jīng)相當(dāng)完備,皇帝之印曰“璽”,“璽皆白玉螭虎鈕”,“王、公、侯金,兩千石銀,千石以下銅印”,在印的質(zhì)地上體現(xiàn)了嚴(yán)密的等級制度與觀念。印的鈕式也有嚴(yán)格的等級觀念,如:“印者,因也。所以虎鈕,陽類?;?者),獸之長,取其威猛,以執(zhí)伏群下也。龜者,陰物。抱甲負(fù)文,隨時蟄藏,以示臣道功成而退也”,在印的鈕式上體現(xiàn)了“君”與“臣”地位的尊卑主仆關(guān)系。所謂“綬”就是用來系印的絲帶或稱綬帶,“綬者,有所承受也。長一丈二尺,法十二月;闊三丈(或為三尺),法天地人。舊用赤葦,是不忘古也。秦漢易之以絲,今綬如此”。不同級別地位的官員所用綬帶的顏色、長短、質(zhì)量也有嚴(yán)格等級區(qū)分,“乘輿綬,黃地白羽,青絳綠,五采,四百首,長二丈三尺”;“諸侯王,四采,絳地白羽,青黃綠赤圭,二百六十首,長二丈一尺”;“公、侯、將軍,三采,紫圭,長一丈七尺,百八十首。公主、封君同”;“九卿、中二千石,青綬,青白紅,純青圭,一丈七尺,一百 (二十)首”等等。從上面引文看紫綬是僅次于諸侯王“青黃綠赤圭”的印綬,與三公相當(dāng),足見車騎將軍的地位之高。
西漢的“車騎將軍”雖然在武職體系中位列第三,由于大將軍與驃騎將軍不常置,據(jù)《漢書·百官表》載,整個西漢王朝擔(dān)任大將軍一職的人只有六人,高帝時大將軍韓信,景帝時大將軍竇嬰,武帝時大將軍衛(wèi)青、霍光,元成之際的大將軍王鳳,哀帝時的大將軍王商。據(jù)《漢書·百官表》載,元延元年(前12年)王根以光祿勛為大司馬驃騎將軍、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丁明以大司馬衛(wèi)將軍更為大司馬驃騎將軍,元壽二年即免。大將軍、驃騎將軍與車騎將軍往往不同時置,從《漢書》記載來看,大將軍與驃騎將軍同時置,只在武帝時期存在過一段時期。大將軍與車騎將軍同時存在的時間也很短,只在昭帝時期短暫存在三年。驃騎將軍與車騎將軍亦絕少同時設(shè)置。因此,盡管史書記載車騎將軍位在大將軍和驃騎之下,但在不設(shè)置大將軍與驃騎將軍的情況下,車騎將軍的地位是可以想象的尊貴與顯赫。在昭帝之后可加大司馬之號,為掌管京師乃至全國武裝力量的最高指揮官。
《漢書·谷永傳》曰:“是則車騎將軍秉政雍容于內(nèi),而至戚賢舅執(zhí)管鑰于外也?!?《漢書·孝成許皇后傳》杜欽說(王)鳳曰:“車騎將軍至貴,將軍宜尊重之敬之,無失其意?!薄稘h書·孫寶傳》的“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內(nèi)領(lǐng)尚書,外典兵馬”。這些記載無不說明車騎將軍在西漢時期的重要地位。
官署與屬吏
將軍之府稱幕府,《史記·李牧列傳》曰:“市租皆輸入莫府”,《集解》引如淳曰:“將軍征行無常處,所在為治,故言‘莫府’?!笠??!薄端饕芬藓圃唬骸肮耪叱稣鳛閷?,軍還則罷,理無常處,以幕簾(上部為戀字上部,下部為“巾”)為府署,故曰幕府,則莫當(dāng)作幕字之誤也?!边@種“以幕簾為府署”的幕府,在西漢將軍稱號成為定制之后,成了將軍府的稱號。新任命將軍,“幕府新開,廣延群俊” 。車騎將軍亦有幕府,《漢書·五行志中之下》中有明確記載:“鴻嘉二年(前19年)三月,博士行大射禮,有飛雉集于庭,歷階登堂而雊。后雉又集太常、宗正、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馬車騎將軍之府。”
車騎將軍幕府屬吏,《史記》、《漢書》未見詳細(xì)記載,《漢書·百官表》“將軍”下僅曰“有長史,秩千石”。而《后漢書·百官志》有將軍署官的記載:“長史、司馬皆一人,千石。本注:司馬主兵,如太尉。從事中郎二人,六百石。本注曰:職參謀議。掾?qū)俣湃?。令史及御屬三十一人。本注曰:此皆府員職也。又賜官騎三十人,及鼓吹(應(yīng)劭《漢官儀》曰:鼓吹二十人,非常員,舍人十人)?!?/p>
據(jù)史書記載,比較明確的車騎將軍屬官有以下六種:車騎將軍長史,《趙充國傳》曰:“武帝時,以假司馬從貳師將軍擊匈奴,大為虜所圍,漢軍乏食數(shù)日,死傷者多,充國乃與壯士百余人潰圍陷陣,貳師引兵隨之,遂得解。身被二十余創(chuàng),貳師奏狀,詔征充國詣行在所。武帝親見視其創(chuàng),嗟嘆之,拜為中郎,遷車騎將軍長史?!薄段饔騻飨隆吩唬骸败囼T將軍長史張翁留驗公主與使者謀殺狂王狀。” 車騎將軍軍市令,《丙吉傳》曰:“后吉為車騎將軍軍市令,遷大將軍長史,霍光甚重之,入為光祿大夫給事中?!睆氖轮欣桑段銓⒙鳌吩唬骸澳笇⒙∽志?,東海蘭陵人也,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內(nèi)領(lǐng)尚書,外典兵馬,踵故,選置從事中郎。”師古曰:“踵,猶躡也,言承躡故事也?!避囼T將軍千人,《王莽傳》曰:“是歲廣饒侯劉京、車騎將軍千人扈云、保屬臧鴻奏符命?!睜I軍司馬,《谷永傳》車騎將軍音“奏請永補營軍司馬”;車騎將軍掾,《云敞傳》曰:“(云)敞時為大司徒掾,自劾吳章弟子,收抱章尸歸,棺斂葬之,京師稱焉。車騎將軍王舜髙其志節(jié),比之欒布表,奏以為掾,薦為中郎諌大夫?!?。
歷任將軍
據(jù)文獻(xiàn)記載,西漢一代車騎將軍共見二十二人,楚漢戰(zhàn)爭時漢高祖時灌嬰、靳歙,文帝時薄昭、中大夫令免、張武,景帝時周亞夫,武帝時程不識、衛(wèi)青、公孫賀,昭帝時金日磾、上官安,宣帝時張安世、韓增、許延壽、史高,元帝時王接、許嘉,成帝時王音,哀帝時韋賞、王舜,平帝時王巡,孺子時王惲。
考察歷任車騎將軍的身份:有功臣,如灌嬰、靳歙皆為高帝功臣;功臣元老之后,如周亞夫為周勃之后,張安世為張湯之后;有幸臣,如金日磾為武帝幸臣;有帝師,如韋賞;有外戚,如帝后父上官安,帝舅王音,帝后弟衛(wèi)青,外戚許延壽、史高、王接等。西漢二十二車騎將軍之中,明確為外戚的有十人之多,如果平帝時王巡,孺子時王惲也是王氏外戚的話,外戚占了近60%,可見西漢時期,車騎將軍一職主要由外戚擔(dān)任。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