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8年,漢惠帝劉盈病逝。劉盈英年早逝后,朝中陷入一片悲傷的海洋中。幾乎所有人都為這個善良而純潔的皇帝感到惋惜和悲憫,唯獨呂后心中有悲卻說不出口。
對于呂后來說,她唯一的兒子死了,能不悲傷嗎?同時他呂家人又都勢單力薄,她在悲痛兒子時,更擔心的是朝中政權的穩(wěn)定啊!
都說危難之時見人心。作為“二進宮”的陳平,他當年從項羽手下轉投到劉邦手下,后來又得到了重用,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總能在關鍵時刻起到“妙手回春”的作用。這次他同樣也不例外。他通過察言觀色,通過心理學分析,找出了呂后“欲哭無淚”的癥狀后,來了個對癥下藥。
他下的不是一般的藥,而是兩個人:呂臺和呂產(chǎn)。呂臺和呂產(chǎn)都是呂侯之子,也就是呂后的親侄子。他的提議是這樣的:為了宮中的安全,請求太后封呂臺、呂產(chǎn)為大將,統(tǒng)率南北二軍。
面對陳平的奏折,呂后心里嘆道: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陳平也。于是她連必要的客套都免了,直接就準奏。呂產(chǎn)管南禁軍,職責:負責宮中安全保衛(wèi)工作;呂臺管北禁軍,職責:負責京城的保衛(wèi)工作。
這一招果然夠絕的,呂后頓時就吃了一顆定心丸。然而,陳平不會想到的是,人的貪婪是無止境的。封呂臺、呂產(chǎn)為京城南北禁軍統(tǒng)領,這竟成了呂后打造呂氏天下的第一步棋。此后的呂后極力想打造“呂氏春秋”,而要完成這一宏偉計劃,首先得把呂家人封王才行。但關鍵時刻,劉邦臨終前搞的那一套看似兒戲般的拜把子喝血酒起作用了。事實證明,劉邦的高瞻遠矚果然是無人能及的,“非劉氏而王,天下人共誅之”。這個“歃血同盟”就如如來佛祖的魔咒一樣,成了呂后填滿欲壑的攔路虎、絆腳石。
如何讓呂臺、呂產(chǎn)這些她的親侄子稱王,這成了她的一大難題。難歸難,但呂后也知道,如果能把朝中三位重量級人物王陵、陳平、周勃搞定了,呂家人封王那就易如反掌了。鑒于陳平識時務地主動提出重用呂家人,陳平這一關算是不攻自破了。周勃這個人雖然正直,但還是“好說話”的,而且權位相對于王陵和陳平來說又要低些。因此,現(xiàn)在只要搞定王陵就行了。于是,呂后把王陵叫到宮中,說出了想封呂臺和呂產(chǎn)為王的想法。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王陵絲毫沒給呂后面子,他想都沒有想就義正詞嚴地拒絕了呂后的美意。其實他也沒有說什么,只是搬出劉邦當年留下的馬血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人得而誅之。呂后想封呂家人為王,最忌諱的就是這個“歃血同盟”。偏生這個王陵好不識抬舉,哪壺不開提哪壺。
呂后臉色陰沉得快要擰出水來,卻又不好當場發(fā)作時,大義凜然的王陵還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就是對呂后來了個“拂袖而去”。
這下可激怒了呂后,她決定對王陵開刀。當然,鑒于王陵有“劉邦當年指定的丞相繼承人人選”這把上方寶劍,如果直接撤了他的職位,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這樣無勇無謀的事,呂后是不會做的。明的不做,那就來暗的。她對王陵的職務來了個“變通”:拜王陵為太傅,免去其丞相之職;明升暗降。呂后的招果然高明。
面對呂后的出招,王陵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也毫無辦法。什么太傅,這明擺著是一個掛名的“懸空之職”啊!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于是王陵以“身體欠佳”為由憤然辭職。
這正合呂后心意啊!呂后馬上便在王陵的辭職信上批復了。而空出來的右丞相一職,呂后沒有再來個招聘會,而是直接就給了她的老情人審食其。要想打造“呂氏春秋”,朝中的重要職務那就得都是自己人來把管才行啊。圣旨摘錄為下:“拜原左丞相陳平為右丞相,拜審食其為左丞相?!?/p>
按理說圣旨都是簡短的。但這次的卻不一樣,后面還有批注:右丞相不參與朝政,只是管理宮中雜事。說白了陳平的右丞相之職相當于郎中之職。
于是乎,朝中大事都是左丞相審食其說了算,而審食其又是太后說了算。這里為了方便讀者看懂,直接就用等號來表示好了:
左丞相=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審食其=太后。
這樣大家明白了吧!呂后夠厲害。當然,審食其也不是吃素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一上任就開始排除異己,提出了三個“凡是”:凡是不忠于朝廷的一律撤職;凡是不聽他和呂后話的一律下崗;凡是看著不順眼的一律退休。
而御史大夫趙堯便有幸成了審食其第一個開涮的對象。趙堯犯了什么罪呢?審食其給他定的罪是:趾高氣揚,看著不爽(符合三個凡是中的最后一條)。太后當即給情人出氣了,撤了趙堯的職務,讓她沛縣的親信人物任敖走馬上任。
就這樣,劉盈死后,太后通過培養(yǎng)親信達到獨攬大權的目的,把大漢江山牢牢抓在了自己的手上。呂后極力打造的大漢“呂氏春秋”也就漸漸地浮出水面。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