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但又有幾人知道,這個偉大的軍事家不識字。
既然是典型的文盲,那肯定沒有研習過什么兵書。
我們常說“實踐出真知”,這句話用在成吉思汗身再合適不過。
這個文盲在一次又一次的戰(zhàn)爭實踐中,總結出了驚艷世界的作戰(zhàn)藝術,創(chuàng)立了別具一格的戰(zhàn)爭理論。
有朋友曾問過我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成吉思汗為何能創(chuàng)造那么輝煌的戰(zhàn)功?這個問題還能更有意思一些,“蒙古鐵騎為何能無敵于天下?”
其實,對于這個有意思的問題,金朝亡國之君哀宗以其切身的心得,給出了這樣的答案,“蒙古之所以常取勝者,恃北方之馬力,就中國之技巧耳?!?/p>
在二十五字的答案中,金哀宗提到了兩個關鍵因素,一個是“北方馬力”,一個是“中國技巧”。
成吉思汗不僅是把游牧民族善騎射的長處發(fā)揮到極致,更重要的是還掌握了農耕民族的攻城術和火器等等“高科技”。
厲害了!依仗蒙古鐵騎打野戰(zhàn),憑借漢族的攻城術和火藥攻城克艱,怪不得當時的10萬騎兵會成為震撼世界的“上帝之鞭”。
既然說到這兒了,咱就把兩個要素分開了說說。
先說 “北方之馬力”,我覺得這里的“馬力”至少包含兩個方面的意思,一個是蒙古人的體格,另一個則是蒙古馬的馬力。
先討論“蒙古人的體力”。在古代的生產條件下,什么樣的部隊戰(zhàn)斗力最強?中國近代兵家蔣百里這樣總結——生活條件與戰(zhàn)斗條件一致。
蒙古先民的狩獵謀生與打仗一致,這個“馬背上的民族”的兒童未學走路就先會騎馬,人人精練射箭。由于游牧民族風餐露宿的生活特性,又培養(yǎng)出蒙古人吃苦耐勞的品質。
在生活和生產條件的綜合作用下,造就了蒙古人在古代世界的最強單兵作戰(zhàn)素質。“射大雕”的彎弓,再加上蒙古人超常的臂力,不論是射程,還是精準度,蒙古人弓箭遠超中原弓弩和歐洲硬弓。
接下來,咱再分析一下成吉思汗馳騁天下時的另一個優(yōu)勢——蒙古族的馬力。在古代的戰(zhàn)爭中,馬的作用大到不可想象。
我們回憶一下,大凡留名青史的名將都有一匹天下無雙的駿馬,項羽的烏騅,呂布和關羽的赤兔,劉備的的盧,曹操的絕影……
看看,牛人配良駒,這些大神們騎這么好的馬,可不是為了耍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的戰(zhàn)爭中,馬是戰(zhàn)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起碼進軍或逃跑的時候要比其他人快的多。
談到馬,草原上的馬的體質,遠勝于農耕民族圈養(yǎng)的牲口,并且蒙古軍通常一人配備三匹馬,兩匹輪流換乘而一匹載運給養(yǎng),機動速度遠超亞歐非洲的騎兵速度。
完“北方之馬力”,再說“中國之技巧”。
體力不如你,馬力不如你,那我據(jù)城不出行不行?把城修堅固些,把墻筑高些,你的馬再??偛荒苣荛L出翅膀飛過城墻吧?
在與蒙古軍隊交鋒之后,很多人就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依靠城墻和水系固守。
這怎么辦?有個叫耶律楚材的人提出一個建議——收容大量漢、回等族的制藝能手,并給與生活優(yōu)待。
花大價錢養(yǎng)活這些匠人干什么?隨軍制作有效的攻城器械,建立世界上最早的炮兵——“回回炮手軍匠上萬戶府”。這支最早的炮兵,不僅能拋射石彈和燃燒物,更能摧毀高城堅壘。
除此之外,成吉思汗還重金收買海盜船商,滅了退到海上的南宋小朝廷,還渡海攻擊爪哇。有了這些手段,還怕墻高城堅嗎?還怕浪高水深嗎?還怕你依靠城墻和水系固守嗎?
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為什么能無敵于天下? 除卻“北方馬力”外,漢族的黑科技“火藥”和“攻城術”亦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拋卻“北方馬力和中國技巧”,更核心的因素是成吉思汗兼容并包的胸懷和勇于接受外來文化的氣魄,這才是蒙古鐵騎無敵于世界的根本原因!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