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講究禮制的國家,而朝會作為封建時代最重要的一項禮儀。自周朝時期就產生了這樣的制度,在《周禮》之中也有明確記載。后到了秦朝時期朝會制度進一步的完善,自此之后這就成為了歷朝歷代都未曾改變的一項特有制度。感興趣的讀者和知秀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朝會分為兩種,最為隆重的就是大朝會了。這種朝會一般都是在某些重要的節(jié)日舉行,比如說新年的第一天,冬至,亦或者是皇帝的萬壽節(jié)等日子舉行。雖說隆重但也算輕松,無論在任何朝代大朝會更多的都是禮儀功能居上,很少有政治功能。
說白了大朝會就是一種君臣同樂的日子,給皇帝拜年,給皇帝祝壽等等。朝會一開始就是聽音樂,看歌舞,然后或是拜年或是祝壽。再吃東西,聽音樂,看歌舞。大家一起享受過節(jié)的快樂。但第二種朝會就沒有這么輕松了。
這就是常朝,通俗一點說就是經常舉辦的朝會。又因大多是早上上朝,又稱為早朝。一個皇帝作為國家的最高決策者,必須清楚國家每個地方的發(fā)展,而他了解的途徑就是通過那些臣子?;实哿私鈬业陌l(fā)展,解決國家大事等都是要通過常朝來進行。
唐朝時期關于常朝的規(guī)定是每逢朔望日召見群臣,也就是每個月的初一十五舉行。而這時候可以參加常朝的官員也不是什么官都可以去的,必須要五品以上才可以參加。而五品以下的官員都是將事情報告給自己的上司才行。但到了宋明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有意分化官員的權利,對早朝的制度又開始了進一步的改進。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之后更是創(chuàng)立了御門聽政的早朝制度,不僅是將朝會的地點搬到了室外,還規(guī)定了每日凌晨五點舉行朝會。
為何將地點搬到室外呢?因為明朝規(guī)定所有在京的官員都要上朝,不論品級。這官員太多,室內放不下呀。但這就苦了那些京官了,大多數人凌晨五點就要趕到午門排隊等候進宮,這就代表他們基本半夜就要起床洗漱。
住的進的還好,住的遠的怕是一點多就要起床了。而且那么多官員排隊等候進場花費的時間可不少,但就這樣還有宦官在旁邊記錄。看有哪位官員有不穩(wěn)重的行為,如咳嗽,吐痰等等,都會被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而早朝的出行方式也給了這些官員一道門檻,一品和二品的官員文官可乘轎入朝,武官可騎馬入朝,小官們就只能步行入朝,若是再加上住得遠,簡直就是折磨。再弱的身體天天走上那么十幾公里,也鍛煉好了。
并且這早朝作為國家最重要的禮儀之一,是絕對不允許遲到或缺勤的。自唐朝開始就有官員遲到或缺勤被鞭笞的,到了康熙時期關于遲到或缺勤的,就是鞭笞加罰俸了。也許有人會問都這樣了還當個什么官?
但士農工商這鐵板釘釘的四個階級,好不容易爬到了頂級誰又愿意再掉下去呢?當官免稅,有權就有錢,相比其他行業(yè)可好上太多了。不能拿現在的思想去和古代做對比,只能說清醒我們生在科技發(fā)達,人人平等的現代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