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滅亡的前一兩年之中,投降農(nóng)民軍李自成或者張獻忠的明朝官員不在少數(shù),他們或受高官誘惑,或因生命受到威脅,但是也有很多人在高官厚祿面前不為所動,甚至在生命威脅面前也不改初衷。湖廣道御史劉熙祚就是其中一位。感興趣的讀者和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劉熙祚,字仲緝,號劬思,常州武進人。他很小的時候父母雙亡,成了孤兒,不過他自強不息、堅持讀書,天啟四年中了舉人,但是之后屢次考進士卻都沒有考中。心灰意冷之下的劉熙祚覺得大丈夫也不必非得走科舉進身一條道。隨后他就赴吏部應選,得到了興寧縣令一職,后來由于他政績卓越被提拔為湖廣道御史,所謂湖廣道御史是都察院的監(jiān)察官員,其職責是主察糾內(nèi)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因為劉任職的是湖廣道,所以和武昌的左良玉結(jié)識了,二人以忠義互勉。
關(guān)于劉熙祚的死有三種說法:第一種,劉熙祚為了保護明朝諸藩王冒死斷后,被張獻忠部下抓獲,送到張獻忠營中被殺;第二種說法,劉熙祚入永州死守,奸人開城門,劉公被抓后被殺;第三種說法,劉熙祚為了給戶部侍郎莊祖誨殿后,被張軍抓獲,后絕食而死。那么究竟哪一種說法是最合理、最可信的呢?
第一種說法,1643年九月,張獻忠命人拆了桂王府,到長沙建造自己的宮殿,并派兵準備抓捕三個明朝藩王——桂王、惠王、吉王。追兵到了永州,劉熙祚督促水軍抵抗追兵,并派軍隊護送三王進入廣西,而自己留在永州死守。不料,城內(nèi)除了奸細,奸人開城門迎接賊寇,劉熙祚就被抓了。張獻忠的軍隊想威脅他投降,但他閉目絕食,并在永陽驛壁上寫下了絕命詞。他寧死不屈,將賊寇罵得狗血噴頭,最終遇害。
而第三種說法是崇禎十六年(1643年),劉熙祚巡按湖南。到了永州,他會見了戶部侍郎莊祖誨,這個時候正好張獻忠軍來襲。于是,劉熙祚讓莊祖誨先行,自己居后,賊寇看見部下們都跪在一匹白馬前面,他們就知道劉熙祚肯定是一位重臣,于是突襲將他綁走了。
張獻忠想要降服他,但是劉熙祚卻不屈服,自絕飲食。張獻忠稱如果他愿意投降,就授為侍郎,加以蟒服,但是他堅決不屈服,罵不絕口。張獻忠怒了,將他綁到宗師館施以酷刑。在他身上綁了一根繩,倒曳兩足隨地拖行直至血肉模糊,但他仍舊不屈服。九月十六日,劉熙祚最終被殺害于長沙府寧鄉(xiāng)縣文廟中,破腹剜腸而死。
死前,他將絕命詩交給一個叫陳緯的小吏,陳緯將它藏在發(fā)髻中逃了出來,后來在郴州遇到了劉的部將,陳緯將絕命詩交給了劉的部將。后來,南明的弘光帝得知了此事,追贈劉熙祚左都御史,謚忠毅。作為記載此事的計六奇認為,這種說法最為可信,因為記載此事的陳皇士是劉熙祚的外甥,作為至親,陳對此事的記載應該是最為可信的。
當然,不管劉熙祚是如何被捕,他在高官面前不動搖,在威脅面前不屈服,正所謂“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這種氣節(jié)都是值得后人學習的。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