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出生在一個名門望族,無論是他的曾祖父劉必顯、祖父劉棨還是他的父親劉統(tǒng)勛,那都是官居要職之人,劉墉成長在名門相府,家族中的成員也是世代為官,而劉墉也不負眾望,在父親的引導下開始參加科舉考試。
32歲的劉墉,中了進士,成為了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就升為侍講,成為了乾隆皇帝的顧問,劉墉也因自己博學多才、滿腹經(jīng)綸,得到乾隆皇帝的賞識,但是太有才華的劉墉也慘遭乾隆皇帝嫉妒,于是就誕生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劉墉跳河。
事情是這樣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歡作詩,甚至為了作詩,使得詩句工整押韻,自己造字,于是乾隆皇帝一生中就誕生了四萬多首詩,他自己一人就快趕上一個唐朝全部詩人做的詩了,但是乾隆皇帝詩文水平很是一般。
就是這樣的情況下,一天早朝乾隆皇帝非要和才子劉墉比起詩來,乾隆費盡心思想出一首詩,劉墉不費吹灰之力就對上了,就這劉墉都放水了,但是乾隆皇帝一下就敗下陣來,實屬尷尬,于是為了自己的尊嚴,乾隆皇帝心生一計。
對劉墉說:劉愛卿,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間的關系想必非常了解,我對其中幾句話有點不解,可否替朕解憂。
劉墉知道乾隆皇帝要出計,于是非常淡定的說:不知皇上說的是哪幾句?
乾隆說到:父叫子亡,子不亡;君叫臣死,臣不死。這話說著文雅,可是它的意思朕卻不懂。
劉墉甚至乾隆皇帝的想法,于是說到:父叫子亡,子不亡,是不孝;君叫臣死。臣不死是不忠。意思就是不孝不忠之意。
聽到這個回答,乾隆皇帝大說道:好,既然君叫臣死,而你作為臣,朕叫你現(xiàn)在去死,因為你是不忠之人,朕命你前去跳河。
劉墉已經(jīng)想好怎樣應對之策,于是問道乾隆皇帝:我要跳的可是護城河。
乾隆沒有回答,只是大手一揮,于是劉墉奔著護城河就去了,但是走到護城河,轉(zhuǎn)了一圈的劉墉就又回去了。
當時劉墉的走,讓乾隆皇帝也很吃驚,甚至讓人跟著劉墉,等劉墉跳下去之后就上他來,當跟蹤的人回來說劉墉又回來了,乾隆皇帝倒是想看看這個劉墉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不久,劉墉不慌不忙的走上朝來,說到:啟奏皇上,我走到那護城河,本想跳下去,但是我卻看到了屈原,屈原跟我說,我跳江是因為我遇到的主公昏庸,而你侍奉的是一位明君,你不應該跳河,于是他讓我回來,代他向您請安。
聽到這里乾隆皇帝哈哈大笑,不在讓劉墉跳河,并大大夸獎劉墉。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