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泳煥不僅在生前深孚眾望,身后亦在朝鮮半島歷史享有很高的評價,由于抗日殉國而被奉為民族英雄,是當(dāng)今朝鮮半島家喻戶曉的愛國者。他殉國后,《大韓每日申報》高度贊揚道:“侍從武官長閔泳煥氏,以皇室肺腑之臣,素有公正忠直之令望。以游覽歐美列邦之識見,通達時務(wù)。朝野輿情皆以此公進退而卜國家安危。……噫!大韓國運,此公若在政府會議之列,所謂新條約(乙巳條約),豈至于此?嗚呼痛哉!”當(dāng)時的處士黃玹這樣評價閔泳煥:“泳煥戚畹生貴,半世膴仕,言議風(fēng)采無過人者,惟稍自修戢,不與他閔等而已。及自歐美還,頗究天下大勢,痛國事日非,每至上前,泣涕極諫,退則端居深念,泊然不以勢利為念,人異之,以為非復(fù)前日人。至是果能辦大節(jié),凜然有古烈士之風(fēng)焉?!焙髞淼膶W(xué)者宋相燾則這樣評論道:“嗚呼!公可謂百代之義烈也。求之千古,能為國為民,從容自裁如公者,實罕有其匹也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前領(lǐng)導(dǎo)人金日成也在其回憶錄《與世紀同行》提到過閔泳煥,稱贊他“以自戕的方式發(fā)出了守護國權(quán)的號召”。1962年,大韓民國追敘閔泳煥建國勛章,表彰他的民族氣節(jié),并在首爾設(shè)立銅像以紀念他。
負面
刺殺伊藤博文的韓國“義士”安重根對閔泳煥評價較低,他說:“閔泳煥最多也只能被稱為忠臣而已。自己單獨去死,拋下國家不管,有什么功呢?他的死無所報答于國家。不客氣地講,他難道不是為了死后得忠臣的美名、為了自己的名譽而自決的嗎?”
2001年7月,有韓國人金完燮在網(wǎng)上發(fā)表文章《閔妃和朝鮮末期的親日派愛國者》,對閔泳煥等人的殉國提出質(zhì)疑:“據(jù)傳閔泳煥、趙秉世、洪萬植、李相哲、金奉學(xué)以及李漢應(yīng)等人是在抗拒日本人時死去的,但是我們還不能確認這些人是因為政治原因自殺的,還是因其它理由去世的?!彼捎谶@些話加上批評閔妃等親日言論而獲罪,原本被韓國檢察院以“外患招引罪”的罪名提起公訴,后來被驪興閔氏宗親會以“毀滅死者名譽罪”起訴金完燮并將其送往法庭審判。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