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的四大書生名將,接下來知秀網(wǎng)小編為您講解!
第一位、陳慶之
大通二年(528年),北魏發(fā)生內亂,鎮(zhèn)壓叛亂的爾朱榮大肆屠殺北魏皇室,魏北海王元顥以本朝大亂為由降梁,并請梁朝出兵幫助他稱帝。出于戰(zhàn)略上的考慮,梁武帝以元顥為魏王,并以陳慶之為假節(jié)、飆勇將軍,率兵7000人護送元顥北歸。陳慶之又以七千之眾,前后作戰(zhàn)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敵。
一位“射不穿札,馬非所便”的文弱書生,竟然是我國歷史上打仗最厲害的人,而且每戰(zhàn)必勝,從不失手,是歷史上真正的常勝將軍。與明末袁崇煥一樣,他也是文官出身,自身并無萬夫莫當之勇,但卻在戰(zhàn)場上創(chuàng)造出一次次的曠世奇跡。這位常勝將軍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梁將軍陳慶之。他一生身經數(shù)百戰(zhàn),沒有一場敗績,而且沒有一場不是在絕對的劣勢中大勝敵軍。毛澤東在多次閱讀《梁書-陳慶之列傳》后,不禁感慨:“再讀此傳,為之神往”。引子南北朝時期,洛陽街頭流傳著這樣的一句童謠:“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其意思是,任憑多么精銳的軍隊,或者多么出名的將領,見到“白袍”都要望風而逃,避之惟恐不及。何為白袍?為什么能夠擁有如此的威名和震懾力呢?童謠中的白袍是南朝梁的一支勁旅,因為他們都身著白袍而得名。這支白袍神兵只有區(qū)區(qū)七千人,那么南朝如此小規(guī)模的軍隊怎么能夠給遠在北魏腹地的都城洛陽老百姓留下這么威風的印象呢?因為這支白袍神兵擁有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領導者--陳慶之。
強將手下無弱兵,在他的帶領下,七千白袍神兵一路北上,不到5個月時間,摧毀北魏幾十萬重兵的圍追堵截,一路縱橫馳騁大戰(zhàn)47場,全戰(zhàn)全勝,拔城32座,直至最后攻陷北魏首都洛陽。如此的戰(zhàn)績,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著實無人能出其右。翻閱史籍,在陳慶之的戎馬生涯中,這次奔襲洛陽只是他眾多輝煌戰(zhàn)績中的一筆,在《梁書-陳慶之列傳》所記載的他一生無數(shù)次重要戰(zhàn)役中,沒有一場敗績,而且沒有一場不是在絕對的劣勢中大勝敵軍,真乃神人也。
第二位、陸遜
陸遜是東吳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后的又一個聲望頗高、功績卓著的將領。他智勇兼?zhèn)?,武能安邦,文能治國,并且品質高尚。孫權把他比做成湯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陸遜的軍事才能主要表現(xiàn)在他足智多謀、善于用兵。在討伐山越暴亂時,他巧設疑兵,多建部隊番號,乘夜進入山谷,到處鳴起軍號鼓角之聲,造成千軍萬馬的聲勢,從心理上瓦解了叛軍。然后一鼓作氣勇猛進擊,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幾萬人的山越暴亂。
巧奪荊州一戰(zhàn),他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使關羽完全喪失警惕,全力對付曹操。這樣,呂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輕取荊州。夷陵之戰(zhàn)時,陸遜則又根據(jù)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采取了誘敵深入、疲敵師志的戰(zhàn)略方針。劉備十萬之眾來勢兇猛。陸遜則主動放棄大片土地和戰(zhàn)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區(qū)讓給蜀軍。待蜀軍銳氣頓減之時,陸遜巧用火攻大獲全勝。從指揮藝術上說,作為一軍之帥,陸遜的確是善于審時度勢,做到了知己知彼,能準確捕捉戰(zhàn)機,出奇制勝。
第三位、種世衡
種世衡的一生是非常精彩的,他為了百姓和國家做出了許多的貢獻,而且向來足智多謀善于作戰(zhàn),并且為國家建立了讓敵人十分畏懼的種家軍,將自己的兒孫們也都拉進了為國征戰(zhàn)的隊伍中來。在和敵人對抗的戰(zhàn)爭中還想出了離間計等優(yōu)秀的計謀,成功的打擊到敵人的軍隊,可以說他是民族偉大的英雄,因此人們對種世衡的評價都是非常崇高的,不管是國內的各界人士還是其他友好民族的人,都對他無比的敬佩。那么人們對種世衡的評價是怎樣的呢?當時社會上許多著名人士也表達了自己對于種世衡的評價,人們紛紛認為種世衡是國家的大功臣,他講誠信重義氣,為保護國家而付出了一生的努力,而且作戰(zhàn)能力十分出眾,可以進攻也可以防守,是個偉大的杰出將領。自從西夏的戰(zhàn)事爆發(fā)之后,國家能用來守衛(wèi)邊疆的將士并不是很多,而在清澗城守衛(wèi)的種世衡卻是其中的卓越出眾的人才。
另外黃道周也曾經評價過種世衡,在他看來種世衡是個十分有氣節(jié)的人,為了國家費勁了心力,在邊疆地區(qū)既為百姓們修筑城墻,也為人們挖掘泉水,而且還為他們開辟了許多的荒地,本來荒涼的邊境地區(qū)很快就變得十分的富有,發(fā)展的非常好。之后他又和羌人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并且成功的獲得了他們的信任和臣服。他的種種行為讓所有人都十分的敬佩,這樣的人英勇睿智,是國家難得的大英雄。
4、韋睿
《三國演義》里,孔明臨陣,常著便裝,坐在車上,以羽毛扇指揮士兵,十分瀟灑,也十分飄逸,讓人讀了,不禁嘆為觀止。
可惜,那是小說家言,不是歷史。歷史上,確是有這樣的一位名將,臨陣對敵,讓對手聞風喪膽,惶惶而逃??墒牵淙藚s并不頂盔慣甲,叱咤來去,而是“被服必于儒者,雖臨陣交鋒,常緩服乘輿,執(zhí)竹如意以麾進止”,穿著青衫,拿著竹如意,坐著轎子指揮戰(zhàn)斗。這個人,就是南朝的名將韋睿。
韋睿一介書生,據(jù)史書上描寫,如同張良,形如婦人。可是,他在那個時代,幾乎創(chuàng)下了不敗的神話,書寫了東方不敗的傳奇。探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關愛士兵,無論出征時,無論駐扎在營地時,都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史書上說,他“撫循其眾,常如不及,故投募之士爭歸之”,他愛護士兵,生怕有沒照顧到的地方。還說他“將兵仁愛,士卒營幕未立,終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士兵沒有住下來,他絕不住下來;士兵沒有吃飯,他也堅決不吃飯。正是如此,到了戰(zhàn)場上,士兵才愿意為之死戰(zhàn)。也因此,他所戰(zhàn)必勝,所攻必克。
他更有一樣品行,是所有名將都必備的,就是十分清廉。史書記載,他“官所得祿賜,皆散之親故,家無余財”,他將皇帝賞賜的東西,還有自己的俸祿,都送給了親戚和部下,自己家里沒有一點多余的財物。
他歸朝后恬淡,平和,如一朵荷花,潔凈無瑕,纖塵不染。他對敵時 ,雖然身體羸弱,卻往往沖在前面,膽大如虎。這些,不是因了別的原因,是因為他心中始終裝著家國,故能如此。否則,一介書生,身體如此羸弱,又如何能沖鋒陷陣,克敵立功呢?
一個心有家國的人,身上自然充溢著一種正能量。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