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與曹操之間,仿佛有著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神秘緣分。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關羽在臨沮被吳國殺死。孫權為了討好曹操,特地把關羽首級“傳首洛陽”,送到曹操手里。曹操悲喜交集,喜的是吳國替他剪除了心腹大患,悲的是他一生都想得到的名將如今已先他而去。
曹操以對待諸侯的禮節(jié),隆重安葬了關羽的首級。僅僅不足一個月之后,他就在洛陽驟然病重,太醫(yī)百般調治無效,眼看就要一命嗚呼。生命垂危之際,曹操卻干了一件令人愕然不解的事:下令緊急召回留守長安的第二子鄢陵侯曹彰。
曹彰在曹操諸子中,以善于用兵著稱,很早就跟隨曹操征戰(zhàn)四方,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的北征烏桓之戰(zhàn)、與蜀國的漢中爭奪戰(zhàn)中,都有上佳表現(xiàn),在曹魏軍中威望很高,深得曹操器重賞識。
曹操在垂危之際,緊急召回手握兵權的曹彰,到底是何用意?是否想把王位傳給曹彰?這一切使得當時已經(jīng)被立為魏王世子的長子曹丕驚疑不定,也使得曹魏朝局變得波譎云詭。
萬幸的是,長安距離洛陽距離700多里,曹彰雖然日夜兼程,仍然未能見到曹操最后一面,成為曹魏傳位之爭中一個永久謎團。當時的曹操雖然沒有明目張膽開國稱帝,但實際上已經(jīng)是這個帝國的無冕之王,因此曹操晚年的世子繼承人問題,一直是曹魏各方矚目的焦點。
曹操一生有子嗣25人,其中有希望繼承王位的,是長子曹昂、次子曹丕、三子曹彰、四子曹植、第七子曹沖等幾人。曹昂和曹彰擅長武略,有軍事才能。曹植和曹沖則聰慧機敏,博學多才,文采非凡。單論個人才干,曹丕最為平庸。因此王位繼承人之爭最初變數(shù)很大。
一直到曹操去世的前幾年,曹丕費盡心機,最終才勉強把世子之位搶到手里,但曹操依然有些三心二意。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北伐中原挑戰(zhàn)曹魏,曹操一度任命曹植為征南將軍,命他帶兵前去迎戰(zhàn),明顯是在為曹植拉攏人氣和積累威望,搞得曹丕尷尬不已。因此曹丕雖然最終繼承魏國大統(tǒng),但他這個地位來的是真不容易,對父親曹操的反復無常確實讓他很惱火。
魏國黃初三年(222年),曹操死了兩年之后,曹丕下了一道著名圣旨《毀高陵祭殿詔》:“先帝躬履節(jié)儉,遺詔省約。子以述父為孝,臣以繼事為忠。古不墓祭,皆設于廟。高陵上殿屋皆毀壞,車馬還廄,衣服藏府,以從先帝儉德之志”。隨著他一聲令下,曹操的高陵被徹底拆毀夷為一片廢墟。
兒子拆毀父親的陵墓,這在古代會被視為大逆不道和大不孝之舉,曹丕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其實這件事無非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如上所述,曹丕在傳位之爭中,曾經(jīng)幾度遭遇父親曹操的出爾反爾和反復無常,一度讓他的處境岌岌可危。曹丕因此免不了會對曹操心懷芥蒂,想借機發(fā)泄一下對曹操的不滿之情。
,第二個原因,曹操臨終前曾留下《遺令》,其中特別聲明要求實行薄葬:“斂以時服,葬于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珠寶”,“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guī)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不準為他建立豪華陵墓建筑和設施。因此曹丕平毀父親曹操陵墓的行為,也就有了理論依據(jù),所以他才敢明目張膽地拆毀父親陵墓。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