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茹太素,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
有人曾經(jīng)對朱元璋說過這樣一件事:說是文人肚子里的花花腸子特別多,還拿文人給張士誠起的名字舉例子,《孟子》中說:“士,誠小人也”,意思是說文人嫌張士誠出生低微,打心里看不起他,雖位高權(quán)重,依舊在拐彎抹角罵他!
朱元璋的出身大家都知曉,放過牛、要過飯、當過和尚,比起鹽販子出身的張士誠還要差,基本沒度過幾天書,所以在當皇帝后,動不動就拿文人開刀,批閱奏折時特別留心文官的言外之意,稍有不敬,立馬人頭落地!
茹太素是洪武三年的進士,等到洪武八年的時候,已經(jīng)是大明朝的刑部侍郎,相當于現(xiàn)在的司法部長,可此人有一個毛病,給朱元璋寫的奏折那叫一個引經(jīng)據(jù)典,本來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事,動輒就是七八千字,搞的“文盲”出身的朱元璋是苦不堪言,恨不得掐死這個家伙!
洪武八年十二月,茹太素給朱元璋上了一道奏折,朱元璋實在是懶得看了,便讓中書郎王敏念給他聽,等到念叨一萬六千五百字的時候,竟還沒聽出個所以然,朱元璋別了一肚子氣,怒不可遏說:“虛詞失實、巧文亂真,朕甚厭之”,讓人揍了茹太素一頓!
第二天朱元璋氣消了,讓王敏繼續(xù)念給他聽,發(fā)現(xiàn)茹太素要說的話僅在文末短短的500字以內(nèi),一共提了五條建議,朱元璋覺得有道理,當即采納了四條!
茹太素事件后,朱元璋便頒布了行政文書的規(guī)范:“頒示中外,使言者陳得失,無繁文”,自己也帶頭這樣做,寫的甚至,就連鄉(xiāng)下沒念過書的老太太都能聽懂!
茹太素雖因此事被朱元璋揍,但《明史》對他的評價卻很高,說他"以平允稱","抗直不屈",要不然也不會短短5年時間便身居如此高位,可惜的是這樣一位人才卻受到朱元璋的猜忌!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給茹太素賜酒并說:“金杯同汝飲,白刃不相饒”,不久連坐而死!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