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以不殺奪天下,又以嗜殺守天下。
朱元璋在追逐天下之際,第一次遇到了李善長,面對這個比自己年長十幾歲的老大哥,朱元璋是謙虛又盡禮的。
朱元璋虛心向李善長詢問:取天下最重要的是什么?這個問題朱元璋也問過劉伯溫。接下來知秀網(wǎng)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眼前的李善長拿高祖劉邦來舉例,說天下之重,莫過于得民心,而要得民心,最重要的就是慎殺和不殺。
李善長和劉伯溫都以不殺來說服朱元璋,這讓朱元璋很以為然。如果說李善長的勸誡獲得了朱元璋的器重,那么后面的郭子興事件,則讓朱元璋視李善長成了心腹。
在朱元璋的羽翼漸豐時,郭子興對他起了猜忌和防范,為了瓦解朱元璋的力量,郭子興用重金和官爵的許諾,想讓李善長來幫佐自己。
當(dāng)時的李善長只不過是朱元璋的一個參謀,沒有任何的實權(quán)和職位,雖然朱元璋處處盡禮,但李善長也沒有得到施展的空間,更何況郭子興是朱元璋的上司,轉(zhuǎn)投到郭子興那里,不能算作反叛。就在郭子興認(rèn)為李善長必回應(yīng)允自己的時候,李善長卻婉言拒絕了,這讓朱元璋對他十分感激。
這也是李善長人生的轉(zhuǎn)折點,有時候命運(yùn)就是如此充滿變數(shù),沒人知道李善長當(dāng)時為何寧得罪郭子興,也得跟朱元璋待在一條船上,當(dāng)然從上帝視角來說,李善長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可彼時彼刻,他卻真的是做了一個大的賭注。
李善長賭贏了,朱元璋登基后,李善長被封為了大明朝韓國公,賜免死丹劵,公侯之中,功列首位,地位煊赫,無以復(fù)加。
大名鼎鼎的劉伯溫,最后也只落得個誠意伯的爵位,兩相對比,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李善長的另眼相看,更為重要的是,整個大明朝,能夠在南京代朱元璋處理朝政的,除了太子朱標(biāo),那就是李善長能有這樣的尊榮了。
洪武四年,李善長急流勇退,辭官歸鄉(xiāng),朱元璋廣賜房屋田地,按照最高的規(guī)格給李善長保留了全套儀仗,到了洪武七年,更是將李家子孫全部封官賜爵,到了這一步,一個是功成名就的老功臣,一個是恩義圣明的好皇帝,兩個人的千古佳話,就要鐵板定釘了,到了第二年,朱元璋下嫁自己的女兒給李善長的兒子,君臣之情,親上加親,真稱得上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但君威難測,很快出現(xiàn)了一個蹊蹺事,一個叫王廣洋的御史大夫,出面對李家進(jìn)行彈劾,說李善長的兒子行為不端,對圣上有諸多不敬之事,朱元璋借此削了李善長的俸祿,朱元璋的舉動如同一個不大不小的信號彈,讓一些人知道,原來貴如李善長,也并非是完全不能彈劾的。
洪武十八年,第二波針對李善長的攻勢來了,這一次是下了重手,說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是胡惟庸的黨羽,胡惟庸是什么性質(zhì),那是謀叛者,這一記重拳直接是奔著死穴去的,但是朱元璋還只是發(fā)了一個更大的信號彈,他以免死丹卷的名義,豁免了李存義的死罪,只是把他們給遷徒到崇明。
也許李善長真的是老到昏憊了,要不然,以他這樣從亂世中建立不世功勛的能力,怎么會連危險的味道都沒有嗅出,李善長七十七歲時,當(dāng)時的朱元璋已經(jīng)由不殺轉(zhuǎn)為了嗜殺,胡惟庸的下場尤在眼前,但李善長還沒有學(xué)會示弱,當(dāng)李善長伙參與胡惟庸謀反的罪名從南京扣下來時,已經(jīng)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了。
李善長的必死,不是因為朱元璋對他本人的不放心,而是當(dāng)李善長的弟弟,兒子,侄子在朝廷中根結(jié)盤繞時,李家這棵大樹,是必須要連根拔起的。當(dāng)胡惟庸被殺時,李善長最理智的做法,就是盡可能的收斂自己的權(quán)勢,遲疑一步,便要賠上了全族。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