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是孩子探索外部世界的第一個器官。從出生那天起,但凡有什么東西觸碰到他的小嘴,他就會很自然地出現(xiàn)吸吮行為。等到再大一點(diǎn)兒,他的小手可以抓握東西了,手眼能協(xié)調(diào)好了,他就會伸手抓住他能夠到的任何東西往嘴里送。他不在乎這個東西能不能吃,味道好不好,只要他的小嘴能接觸到,就會自然而然去舔食、吸吮。通過這種方式,他感受到了材質(zhì)、軟硬、粗糙與光滑、冷熱、大小、厚薄等諸多的不同,盡管他無法用語言去描述。實際上,通過用嘴探索外部世界,孩子可以獲得很多奇妙的體驗。并且,正是這些體驗刺激了他的大腦,使他的大腦快速發(fā)育。
然而,很多爸爸媽媽不清楚孩子用嘴舔食一切的積極意義,更受不了他什么都往嘴里塞的“壞毛病”。各種危險讓我們心驚肉跳,加上他那決堤的口水四處流溢,更是讓人難以接受。于是,遏制孩子的這種行為成了很多爸爸媽媽不得不繼續(xù)的一場持久戰(zhàn)。個別的爸爸媽媽在情急之下,甚至?xí)佑梦淞?,在孩子的小手上拍幾下,希望他從此?jǐn)記這個教訓(xùn)。等到孩子一兩歲還在吃手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更加急迫地想要去改變他了。于是,終有一天,孩子在爸爸媽媽啪啪的拍打聲中記住了一條原則——手不可以放嘴里,非美食不可以放嘴里,并且他真的“管住”自己了。然而,如果我們能看透他的心思,就會明白,雖然他控制住自己了,但恨不能再生出一只隱形的手,隨時將他接觸到的物體放嘴里舔上一舔,嚼上一嚼。
遏制自己的需求向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成人來說如此,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于是,一旦逃離爸爸媽媽的管束,孩子的這種需求就會回歸。不僅如此,他還會期待獲得加倍的補(bǔ)償。記得會所有個小會員,來會所的時候已經(jīng)快3歲了。每次爸爸媽媽把他放會所,剛出大門,他就低下頭來舔他能接觸到任何東西——桌子、椅子、玩具……每當(dāng)他靠墻行走的時候,他甚至?xí)斐錾囝^,沿著墻壁一路舔過去。我相信,如果爸爸媽媽看到他這種行為一定會抓狂。
按說,這個年齡的孩子早就不該有這樣的行為了。很顯然,這是一種補(bǔ)償行為。如果我們管制他,可能他這個行為延續(xù)的時間會更長?;蛘唠m然被遏制住了,但他一定會尋找新的場合,通過別的方式繼續(xù)彌補(bǔ)。于是,我們決定不管他。每當(dāng)看到他舔食可能有危險的物件的時候,我們會提醒他去試試那些安全的。
偶爾他爸爸媽媽來接他的時候,如果發(fā)現(xiàn)他正在舔食某個東西,就會試圖阻止他。跟孩子父母溝通后,我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果然出在爸爸媽媽身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就因為這個事情很頭痛,想盡了各種辦法遏制他,好不容易把他的這個行為遏制住了,沒想到趁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他又故伎重演了。事實上,正因為爸爸媽媽的管制,才導(dǎo)致他的這種需求始終處于不滿足的狀態(tài)。到了會所,逃離爸爸媽媽的視線之后,他終于找到了繼續(xù)彌補(bǔ)的機(jī)會。這就是他這種行為出現(xiàn)的根源。
孩子逮著什么都往嘴里塞的行為,心理學(xué)上稱之為口欲期。處在口欲期的孩子會本能地吃手,將他接觸到的一切物體往嘴里送,并嚼得津津有味。如果不管制他,他舔食的需求得到滿足,這種行為就會自然消失。相反,如果遏制他,導(dǎo)致他的需求不滿,他就會找機(jī)會彌補(bǔ)。跟這個孩子的爸爸媽媽溝通之后,他們放棄了管制。小家伙就這樣到處舔著,持續(xù)了大約一個來月。終于有一天,他滿足了,再也不舔食任何東西了。
對于處在口欲期的孩子,我們能做的是,把有危險的東西收起來,沒有危險的東西,在保證衛(wèi)生的前提下,讓他舔個夠。當(dāng)然,我們還可以給他提供更多舔食與咀嚼的機(jī)會,比如,給他提供一些蔬菜條、水果塊、磨牙餅干等等,讓他嚼個夠。
本文摘自林怡《別以為你會愛孩子》
作者簡介
林怡,著名早教專家,親子暢銷書作家,林怡育兒網(wǎng)站、育兒會所創(chuàng)辦人;本著“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的理念,幫助父母學(xué)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用對方法去愛。曾出版暢銷書:《別以為你會愛孩子》、《上幼兒園不用愁》等,深受父母喜愛。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