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任安書》是司馬遷的代表文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就出自于此。任安因為“巫蠱之亂”而被下獄處死,臨行前拜托司馬遷在漢武帝面前為自己求情,這才有了《報任安書》。
不過奇怪的是,司馬遷此前已經因為觸怒漢武帝而被處以宮刑。他與漢武帝的關系應該是惡化了,以至于《史記》有“謗書”之名。既然如此,任安為什么還要拜托司馬遷在漢武帝面前為自己求情呢?
漢武帝一生推行多項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建立“內(中)外朝”。內朝以尚書臺的顧問秘書為主,外朝則以三公九卿為主。漢武帝將中央的決策大權交給內朝,執(zhí)行權則交給外朝,從而加強中央集權。
隨著年齡增大和精力衰退,漢武帝晚年對內朝的控制也有所減弱,很難天天都與內朝議論朝政。于是漢武帝專門設置“中書令(中書謁者令)”一職來負責皇帝與內朝以及部分外朝官員的聯(lián)絡和溝通。
因為中書令的日常辦公地是在宮里,所以中書令多由宦官擔任,類似于明朝的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到了西漢后期,中書令甚至搞起了宦官專權。根據(jù)史書記載,漢武帝任命的第一位中書令就是司馬遷。
在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面前,司馬遷當然不可能搞宦官專權。但因為中書令是漢武帝與內外朝官員聯(lián)絡溝通的主要渠道,所以中書令司馬遷仍然是能經常見到漢武帝并得到漢武帝很大信任的親近之臣。
正因如此,被關在獄中并面臨死刑的任安才會拜托司馬遷在漢武帝面前為自己求情,因為時任中書令的司馬遷確實有條件在漢武帝面前說上話。不過由于各種原因,司馬遷最終還是拒絕為任安求情。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