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顛三倒四、給人起外號是跟父母學的嗎?面對孩子說話顛三倒四、給人起外號,爸媽該如何糾正孩子說話?
孩子說不出整句,前言不搭后語
長翅膀的都叫鳥,有輪子的都叫車,詞匯量太小
外面聽到不雅的外號,回家就用在長輩身上
……
你家的寶寶有沒有這些問題呢?相信不少家庭都有這樣的困擾,孩子說話顛三倒四,都上小學了也說不利索……
其實兒童語言啟蒙階段理解程度的強弱,主要依賴家長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而日常生活中的練習和動手參與恰恰為孩子們提供了接觸和使用真實物體的經(jīng)驗,在增進詞匯量的同時與真實物體有了對照,可以為語言的發(fā)展打下一定的基礎。引導孩子學著照顧自己、模仿家長,都會對寶寶的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在陪伴孩子的點點滴滴中,只要我們稍加用心,就不難營造出高質(zhì)量的語言啟蒙環(huán)境。
今天我們就結(jié)合孩子語言發(fā)展中會出現(xiàn)的一些常見問題,來談談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準確、得體地講話。
讓孩子參與簡單的家務勞動
幼兒在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過程中,會出現(xiàn)“八哥學舌”式的模仿情況——模仿自己聽到一些廣告、歌謠、或者成人的談話。這時孩子并非真正理解語言的意義,自己說出來的內(nèi)容也就常常缺乏完整性、斷章表義,因此極易被家長阻止甚至嘲笑。
其實,爸爸媽媽可以通過讓孩子一起做家務來擴充ta的詞匯量,例如:元宵節(jié)全家動手包圓子、分湯圓,邊做邊聊,就能讓孩子掌握很多的揉、包、煮、芝麻、糖、甜、香等很多個詞匯。
而當孩子只能重復一些不完整的內(nèi)容時,家長可以通過在生活中找到相應的實物,讓孩子接觸,幫著孩子把話越說越完整。比如,蘿卜是每家餐桌上的家常菜,爸爸媽媽可以結(jié)合《拔蘿卜》的歌謠,讓孩子幫忙把剛買回來的蘿卜從籃子里“拔”出來,買了白蘿卜就拔白蘿卜,買了胡蘿卜就拔胡蘿卜……飯做好以后再讓孩子嘗嘗不同蘿卜的味道有什么不同。這樣一頓飯下來,孩子親子參與做飯、品嘗味道,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好幾個新詞匯。
購物清單也能當詞匯表
“這個電梯好大,是為讓人裝進車,下去可以裝到車里……”
可以想象嗎?這段讓人不知所云的話竟出自一個小學一年級男生之口!當他進入到宜家的電梯里時,觀察到了這里的電梯要比通常的電梯大,所以想表達“宜家的電梯很大,顧客可以推著手推車下去,直接將貨物搬到停在車庫的私家車上”。
這個孩子就是典型的對實物名字的詞匯量不夠,概括能力較弱。針對這樣的情況,家長要注意平時在與孩子的交流中不要偷懶,對一些實物的命名稱呼要標準。以帶孩子購物為例,很多家長看到手推車都只說著“推輛車來”,所以孩子就會跟所有有輪子的東西都是“車”。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帶著孩子采購日常用品,先和孩子一起看一下購物清單,告訴孩子要買些什么,比如有油、果汁等,讓孩子能夠估計大致的重量,選擇用提籃還是手推車。這樣做增加了孩子的詞匯量,又能讓孩子對名詞所對應的實物有更真切的認識,才是對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口齒伶俐的孩子惹人愛,而木訥沉悶的孩子往往被忽視。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聰明靈巧,不如從身邊、從今日的生活中來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能力吧!其實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并不復雜,只要稍加引導,就能見到孩子明顯的進步。
? 與孩子交談講解時,不要偷工減料,用標準完整的實物名字。比如:介紹蔬菜時,不要只說一個字“菜”,或者兒語“菜菜”,要能準確告訴孩子白菜、菠菜、芹菜……
? 有孩子在的情況下,注意自身的語言,不論人短,不講是非。有一對夫婦,在孩子面前嘲笑別人的頭發(fā)少,結(jié)果孩子學了“地中?!边@個詞,并用在了自家長輩身上。
? 生活豐富、有序,讓孩子學著動手,將生活用品分類、歸位,通過指令刺激孩子的各種感覺,提高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使語句的表達更嚴謹。
? 為孩子提供安全、豐富的社交活動,保持孩子探索與學習的興趣。
翻開寶貝們的“成長照片”,那一篇篇或逗趣或感動的場景重新回到了眼前,回憶里一幕幕或歡喜或感動的定格瞬間又一次鮮活了起來……
第一聲啼哭,讓等待的家人展顏;第一聲大笑,讓發(fā)著呆的漢子們找到了為人父的感覺;第一次吮吸,向世間展現(xiàn)了小生命的努力;出第一顆牙、第一次邁步……在這眾多瞬間蛻變中,寶寶第一次開口叫人,往往最使父母喜悅不已。父母在對孩子的語言發(fā)展的環(huán)境塑造中,必須為孩子提供更多的體驗生活的機會,孩子才會“有話可說”。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