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劉禪,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天下的勢力被各種諸侯瓜分完畢,劉備那時候只是一個破落的平民,劉備的祖先就算是追溯到三代上面,也只能和皇室的血脈有一點點關系,但是他后來卻一路打著光復漢室的名號,和天下的諸侯一起爭奪天下。不過后來劉備的一生也算是非常的傳奇的。可能是因為他能夠吃苦的性格,后來的他真的建立了蜀漢政權,和孫吳還有曹魏等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勢。但是在后來的白帝城中,一場戰(zhàn)爭帶走了劉備的性命,在他去世之前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兒子劉禪了,所以對諸葛亮說了好多,希望他能夠多加照顧劉禪。
劉禪,是劉備的兒子,蜀國后來的君主,字公嗣,小名叫做阿斗。這個名字是不是非常的耳熟呢?有一個諺語叫做“扶不起的阿斗”里面說的就是他啦,可能是因為他的政績不行,在歷史上面對他的定義也是一屆昏君,后來還成為了亡國之君,所以才有了這么一個典故。根據(jù)歷史書籍記載。劉禪的情商和智商都不是很高,而且還膽小懦弱。即使是成為了一個國家的君主,都沒有任何任何的改變,哪怕是諸葛亮在他的身邊輔佐他,都沒有把他改變。可想而知劉禪的天資實在是太差勁了。不過這些都是世人描述的樣子,那么真正的劉禪真的是這樣天資愚蠢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其實如果我們拋開現(xiàn)在對劉禪的評價,單純是從歷史的角度去分析他,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他沒有那么的不堪。劉禪在位了40年,如果真的是沒有一點聰明的地方,可能連十年都坐不下來吧,更何況40年的安穩(wěn)時間呢?事實上,劉禪不僅有聰明的天資,對人的禮儀也是十分周到。諸葛亮曾經(jīng)向別人介紹劉禪的時候是這么形容他的“十八歲的劉禪,不僅天資聰慧,還禮賢下士。”這句話對劉禪的評價算是比較高的了,諸葛亮的性格不是那種會過度贊譽別人的人,所以這句話的可信度還是可以的。
劉備在死之前把劉禪托付給了諸葛亮,所以后來的諸葛亮對待劉禪是像是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一樣。在劉禪的心中也是把諸葛亮當作父親對待。雖然他們兩個之間也會有矛盾的產生,有時候兩人還會爭吵,但是這些都沒有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所以說劉禪絕對不會像是我們現(xiàn)在認識的那樣愚鈍不堪。
很多人都說劉禪是非常愚鈍的,不但不會處理朝廷的事物,有時候還小肚雞腸,一點都不知道以大局為重。但是有一次楊儀魏延兩個人都向劉禪告密,說對方要發(fā)動戰(zhàn)爭。劉禪在經(jīng)過思考以后處理了魏延,避免了一場內戰(zhàn)的發(fā)生。一個天資愚鈍的人怎么能做出這么理性的思考,在衡量了雙方的勢力優(yōu)缺之后做出的決定,避免內戰(zhàn)更加體現(xiàn)了以大局為重。后來在魏延死后,劉禪下令要厚葬魏延,說明劉禪是一個想得比較周全的人,也知道維護自己的形象。
如果仔細地去了解劉禪的話,就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劉禪這個人對政治其實還是很有天賦的。在諸葛亮去世以后,許多人都盯著宰相這個位置,但是劉禪一直都沒有表態(tài),而是在經(jīng)歷了一段時間的調整以后,劉禪整理了朝綱,廢除了宰相制度。為了避免臣子的權力過大,他還增加了很多其他的職位,以達到朝堂中的大臣權力和權力之間的制約。后來大司馬蔣琬去世,劉禪干脆就趁著這個機會吧蜀國以來宰相的權力都收回到了自己的手中,這種想要掌握權力的樣子,可不像是一個愚笨之人呀。在歷史書籍中對劉珊的記載是這樣的,劉禪投降之后就整天在魏國里面吃喝玩樂,有時候還直接說在魏國過得很開心,一點都不像蜀國了的話語。后人也是在看到這段話以后覺得劉禪這個人真的是懦弱,無能。但是如果把自己的處境和他的處境換一下,就能夠理解劉禪為何說出這番話了。
那時候的劉禪在敵國的眼皮子底下,看起來是吃喝玩樂,實際上一舉一動都沒他們監(jiān)視著。當時的蜀國也是被魏國不斷的打壓。國內的百姓都已經(jīng)到了吃不飽穿不暖的潦倒地步了。這樣的國情更加不允許蜀國和魏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不管是軍事的實力還是從物資上面考慮,如果打起來是一點勝算都沒有。劉禪正是明白了這些,所以選擇了投降,這個是對百姓最好的方式了。劉禪在投降以后的確是背上了千古罵名,但是他卻保護了他的子民可以免于受戰(zhàn)爭的顛沛流離,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劉禪,他也算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國君。后來在魏國生存的劉禪,裝瘋賣傻,尋歡作樂,一副昏庸的模樣給敵人看,才能讓自己的生命留著,這樣的劉禪就算不是擁有大智慧的人,也絕對和愚鈍沾不著邊。
雖然有很多人說劉禪昏庸,無能,但是如果真正地去了解他,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所知道的都是他所展現(xiàn)的表象。《三國志》作者陳壽就是蜀漢舊臣,他對劉禪的評價是“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昏暗之后,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币哺涌隙藙⒍U的大智。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