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篡位成功,藩王們沒有一個阻攔的嗎?感興趣的讀者和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篡位這種事應(yīng)該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發(fā)生了,那時就出現(xiàn)了第一位弒父篡位的國王。到了王莽時期,本是周公之才,天下人道德楷模的王莽篡位后,造反之路像一條皇位的開掛之路,尤其是趙匡胤“黃袍加身”后,后世想效仿他的人如過江之卿,數(shù)不勝數(shù)。
皇位的誘惑是人人都無法抵擋的,尤其是對于那些有軍功,有兵權(quán),有野心卻又與皇位無緣的皇子和王爺,皇位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給予他們懸梁的危險,又給予他們毒蛇吐信般的召喚。
朱棣造反,朱允炆在大火中失蹤,是明朝非常著名的歷史事件,至今有關(guān)朱允炆逃生后去哪里當(dāng)了和尚,建了一座廟,留下一塊石碑的傳聞還是很多的,但不管怎么說,這也是歷史一大謎團。很多有心的讀者問,朱棣的皇位得來的也太容易了吧?為什么滿朝文武和藩王,沒有一個人阻止他呢?在孔孟之道大行的古代,這種不忠不孝的行為,滿朝文武都可以坐視不理嗎?
朱棣從造反,到篡位成功,僅僅用了四年,為何朱棣的篡位之路如此容易?
先來說說侄子朱允炆,朱允炆他的皇帝之位是我們的明太祖朱元璋指定的,但是那時候朱元璋身邊難道除了朱允炆之外就沒有別的人可以選了嗎?答案當(dāng)然是否定的,那個時候哪怕我們的太子朱標(biāo)已經(jīng)去世了可他是生病去世的,朱元璋的其他兒子可還是壯年,相對于朱允炆就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小毛孩。
朱元璋的兒子們沒有一個是酒囊飯袋,都是曾經(jīng)上馬為我們的朱元璋打過天下的人。但是結(jié)果出人意料,朱元璋偏偏不從這幾個兒子當(dāng)中去選,太子朱標(biāo)去世得早,朱元璋把所有的感情投注到朱允炆身上,對朱允炆十分疼愛。
這個朱允炆有過什么過人的功績嗎?沒有!他只是很幸運的出身在帝王之家而已。那么一個沒有任何功績的人,為什么朱元璋要選擇他來當(dāng)這個皇帝呢?這我們就要說到他的父親朱標(biāo)來,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朱標(biāo)這個人獨得皇上恩寵,在朱標(biāo)死后這份恩寵自然而然的也就落在朱允炆身上。
朱棣是朱元璋最優(yōu)秀的兒子之一,朱元璋曾經(jīng)說過,燕王最像我,朱棣在洪武十三年也就是(1380年),就藩燕京北平之后多次參與北方軍事活動,而且兩次率師北征,率師北征代表什么?代表他有過人統(tǒng)帥本領(lǐng),最重要是曾招降蒙古乃兒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
就功績來講我們的朱棣超出朱允炆不知道多少條街。因此無論是在滿朝文武還是在各位藩王心中都是覺得朱元璋這一個舉動是大大的不妥。但是既然朱元璋都下死命令就是讓朱允炆當(dāng)皇帝來,其他人有辦法違抗嗎?
有讀者會問,為何朱棣選擇忍氣吞聲,沒直接造反?因為朱元璋還活著。
而朱元璋剛?cè)ナ赖臅r候,朱棣老奸巨猾,肯定不能立即造反,儒家思想孝道的第一的,如果朱棣在朱元璋尸骨未寒的時候,就篡位也會反對者眾,后面是無論怎么洗,都洗不白了。
篡位的藍圖在朱棣心里已經(jīng)勾勒得很完美了,但他很精明,他要給他的造反制造一個由頭,這個由頭怎么制造呢?讓朱允炆給他制造。
消滅敵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敵人跳起來自己作死。誰都沒想到朱允炆會那么快開始削藩,朱棣的借口很簡單,皇帝腦子壞了,還是太年輕,一定有奸臣篡奪,滅了奸臣,才能讓大明國祚綿延。朱棣就打著“清君側(cè)”的旗號,開始造反。
可笑的是朱棣造反后,朱允炆并未宣布朱棣反了,而是囑咐將軍不要傷害皇叔,他的心慈手軟對朱棣是大大的助力。
而朱允炆在削藩中又犯了一個錯誤,他從最弱的藩王開始,全部貶為庶人,給強者以不少準(zhǔn)備的時間,如果一開始直接打擊朱棣,或者聯(lián)合其他王爺先滅了朱棣,估計他也不會這么慘。
其他藩王管什么管?比如寧王,朱棣說要跟他平分天下,他作為同盟肯定希望朱棣贏,其他王爺也希望朱棣贏,他們以為如果朱允炆贏了,他們的地位和錢財甚至性命都不保。
朱棣的第二大優(yōu)勢是他長期駐扎在北京,防御蒙古入侵,不僅手握兵權(quán)而且屢戰(zhàn)屢勝,士兵都千錘百煉很有戰(zhàn)斗力,而朱允炆有誰呢?他啟用了李景隆,這人打仗好像沒贏過。
朱棣一開始就有完整的策略——繞,他繞來繞去,別人都猜不透他要干嘛,把朝廷軍隊繞暈了。然后直取南京,來了個甕中捉鱉,朝廷里擁護建文帝的大臣亂作一團,建文帝據(jù)說趁亂逃走,下落不明。
朱棣做事滴水不漏,在攻打南京之前還去朱元璋陵墓前哭著跪拜,讓老百姓都認為他是至孝之人,只是為了鏟除奸臣,不得已才出兵,他贏得了民心;然后又許諾左右搖擺的臣子,他會給他們官做,讓他們不要擔(dān)心,把這些騎墻官網(wǎng)的官員都拉到自己陣營來。朱棣果然最像朱元璋,心狠手辣,剛毅果決,會演戲,并且深諳人性。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