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大名因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而聞名于世。世人無不為他的神機妙算、禮賢下士所折服。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諸葛亮一生都在貫徹這一為人原則。
諸葛亮一生戰(zhàn)功赫赫,少有失手,上方谷一戰(zhàn)是他最大的敗筆。諸葛亮在上方谷火燒司馬懿時,本以為勝券在握,但是沒想到天降大雨。瓢潑大雨將火熄滅,諸葛亮卻阻止部下用箭射殺司馬懿,于是司馬懿逃之夭夭。
神機妙算諸葛先生
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幼年時跟隨叔父在荊州定居。諸葛亮從小就展現(xiàn)出了非凡的政治敏銳意識,時常與叔父一起探討天下局勢。后來,叔父去世后,諸葛亮隱居隆中。
雖然是隱居,不現(xiàn)于世,不能及時了解到世間發(fā)展的狀況,但他從來不允許自己一葉障目。即使諸葛亮過著隱居生活,但是他的朋友都是赫赫有名的謀士,所以諸葛亮“臥龍先生”的名號就傳揚于江湖。劉備就是聽聞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消息去拜訪他,所以有了“三顧茅廬”。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打動,決定跟隨他,從此諸葛亮出山。
劉備敗走夏口之后,諸葛亮在危難之際接受重任。劉備根據(jù)諸葛亮的建議,迅速在夏口站穩(wěn)腳跟。諸葛亮與周瑜合作,一起對抗曹營。但是周瑜比較心高氣傲,看不起諸葛亮,認為他只會耍些小聰明,便為難諸葛亮讓他十天之內(nèi)制造十萬支箭。諸葛亮立下軍令狀,表示三天之內(nèi)必定奉上。
直到第三天夜里,江面起霧,諸葛亮率領(lǐng)士兵,駕駛草船挑釁曹操。曹操怒火中燒,下令放箭??上攵懿俚募急恢T葛亮收入囊中了,諸葛亮憑借曹操的箭獲得了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這便是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草船借箭”。至此諸葛亮鋒芒畢露,也完全贏得了劉備的信任。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寬廣的心胸,任人唯賢的品質(zhì)深得部下的愛戴。217年劉備關(guān)中稱王,諸葛亮終于大顯身手,被任命為丞相。諸葛亮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規(guī)整了社會風(fēng)氣。在劉備去世后,盡心盡力輔佐劉禪,即使在請兵北伐的《出師表》中,諸葛亮也言辭懇切得規(guī)勸劉禪要親賢臣、遠小人。
雖然諸葛亮天資卓越,但是他有一個令人頭痛的對手——司馬懿。司馬懿的心機可以與諸葛亮相媲美,他們兩個交手的次數(shù)不少。除了空城計之外,還有一場戰(zhàn)爭值得一提。那便是諸葛亮火燒上方谷,本來想置司馬懿于死地,奈何天降大雨,把火熄滅了。諸葛亮也奉行窮寇莫追原則,放了司馬懿一馬。
234年,年僅五十三歲的諸葛亮病逝,他豐功偉績的一生就此畫上了句號。
爭鋒相對,火燒上方谷
公元234年的一個春天,諸葛亮與司馬懿在渭水一帶準(zhǔn)備大戰(zhàn)一場。諸葛亮帶領(lǐng)35萬士兵,司馬懿卻調(diào)了40萬兵馬,在數(shù)量上司馬懿就占了絕大的優(yōu)勢,但是奈何不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諸葛亮的三顧茅廬可不是吹的,他一邊讓戰(zhàn)士們儲備糧草,可謂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邊又自己考察地形與周邊環(huán)境,策劃這一仗該如何打。諸葛亮來到渭河驚喜的發(fā)現(xiàn)了上方谷,他看到了一個特殊的地形,仿佛看到了即將勝利的戰(zhàn)爭,他內(nèi)心無比的激動與開心,立馬心生妙計。
從諸葛亮站的位置看上方谷,好像是一個大葫蘆。狹窄的入口每次只能允許一人進或出,而里面卻是一大塊平底,大到足以容納下1000多個人。于是諸葛亮便命人把干柴、火藥、硫磺等物品運至谷里,先將其埋藏在谷中,又讓士兵兩邊埋伏。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諸葛亮便靜靜等待司馬懿的上鉤。
諸葛亮命部下挑釁司馬懿,但只能失敗,不能勝利,雖然士兵們都一頭霧水,打仗還有只能失敗的說法,無奈是領(lǐng)導(dǎo)命令,也只能照做。魏延便按照諸葛亮的命令,按照規(guī)定的路線撤回敗退,將司馬懿及地方士兵引入上方谷中。
看著敵軍全部進入“葫蘆”,諸葛亮便一聲令下,隨之而來的便是木頭、石頭滾落的聲音,將上方谷口堵的嚴(yán)嚴(yán)實實,水泄不通。接著又將事先準(zhǔn)備好的柴火丟進谷中,噼里啪啦,干柴烈火,谷中變成了一片火海。
大火燒的正旺,在大家都以為司馬懿會被活活燒死的時候,突然天降大雨,將熊熊烈火澆滅了。部下請求用箭時,諸葛亮拒絕了,就這樣放了司馬懿一條生路。
放虎歸山,另有隱情
諸葛亮火燒上方谷,敵在明我們在暗,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時機,諸葛亮神機妙算應(yīng)該把握住機會,為什么會選擇放走司馬懿呢?即使大雨把火熄滅了,那也應(yīng)該乘勝追擊,火攻不行,就用箭雨,總之要永絕后患。要知道,司馬懿是一個強大的對手,把他放走就相當(dāng)于給自己以后的布局增加了許多不確定因素啊。
諸葛亮的心思九轉(zhuǎn)十八彎,放走司馬懿肯定是深思熟慮后的結(jié)果。原因一,敵我數(shù)量差距太多,諸葛亮以為有這絕佳的地形便能萬無一失,所以只帶了五百人馬。而司馬懿小心謹慎帶了五千人馬,上方谷只能容納一千人左右,而且谷里還有負責(zé)誘敵深入的魏延等人。所以其余的司馬軍隊只能在谷外等候。如果諸葛亮窮追不舍非要用箭,相信他們軍隊全軍覆沒的可能性不太小。
原因二,作戰(zhàn)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作戰(zhàn)時,熊熊大火被雨水澆滅,可能是上天都在幫司馬懿。古人最忌諱逆天而行,所以諸葛亮覺得可能這就是天意吧,司馬懿命不該絕。
原因三,在諸葛亮火燒上方谷的時候,谷里還有我軍大將魏延,諸葛亮一聲令下,魏延等人的出路也被堵死了。魏延是一員猛將,作戰(zhàn)時身先士卒,可是他心性不定,比較自我,如果讓他成長起來不好控制。諸葛亮便讓魏延做誘餌,引誘司馬懿。
如果上方谷一戰(zhàn)能成功把司馬懿除掉,諸葛亮北伐統(tǒng)一中原的計劃就無人能阻擋了,也自然不需要魏延這樣“雞肋”的將領(lǐng)了。所以說諸葛亮這一次的計劃不僅是為了除掉司馬懿還為了除掉魏延。大火熄滅之后,箭攻不行,便只能放走司馬懿,不僅是放過司馬懿也是放過魏延——司馬懿不死,魏延還有用處。
基于以上原因,諸葛亮下令在上方谷火燒司馬懿,降雨把大火熄滅時,才會阻止部下用箭射殺司馬懿。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