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本國內(nèi)的性教育讀物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教育課本被斷章取義成“開車”,我們竟然還生活在談性色變的年代,不管家長們是哪種觀點,都是為自己孩子的成長操心啊,從這點看,全世界的家長都一樣,因為意大利特勒維索一家公立中學推出的性教育課程,也因為尺度的問題,引起了家長們的爭議。
起因其實是一個13歲的女學生,在家長面前提起了電動性愛玩具這個詞語.........
不僅如此,除了這個還有一系列露骨的名詞,這簡直把家長嚇壞了,追問下才知道其實是學校里教的,于是家長決定聯(lián)名要求學校立刻停掉這門課。
不過老師也覺得很冤,這些名詞都是學生在生理課上問的嘛,他們從哪里知道的這些名詞我也不清楚,秉著尊重學生求知欲的原則,只有如實回答了,這總比學生胡亂猜測或者親身嘗試的好吧。
其實關于歐洲的性教育,起步是非常早的,像挪威,芬蘭這些國家1955年就開設了這門課程,而在瑞典,則是一門必修課。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身心成長,還能減少意外懷孕和性病的傳播。在北歐一些國家,它的尺度更大,還會在電視上播出。
專門的老師在電視上講解如何使用避孕措施.....
如何留下吻痕.....
甚至是更具體的
像我這種跟爸媽一起看到接吻畫面就恨不得馬上遁走的人來說,這個節(jié)目沖擊力真的有點大.....
除了節(jié)目,他們也會出版各式的兒童讀物,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對年齡段不同的孩子進行科普。如果一個四歲的孩子問,我從哪里來?可能“媽媽肚子里來”這個答案就夠了,而等她長大些這個答案肯定是不夠的,孩子們需要從信任的人那里了解到答案,而不是用自己的親身實踐。
當然,這些投入的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以芬蘭為例,在性教育和健康教育投資增加的時候,15~19歲青少年間的流產(chǎn)率也在相應的減少。
而如今,歐洲的性教育也不單純是在生理衛(wèi)生方面,一部分在于如何處理生活中尷尬的小問題,比如“除毛”。
又或者是在男女平權方面,在告訴孩子們男女身體存在差異的同時,也告訴他們,在其他方面,男女是平等的。
比如在家照顧孩子的,可以是爸爸,也可以是媽媽。
課程還包括圖卡,性別不明的大象進行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們討論它應該是男生,還是女生。
還有同性戀的話題等等
當然,這些理念的推行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也遭受過許多保守和宗教人士的抵制和反對,但是面對網(wǎng)絡如此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一味的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家長和教育機構的任務也越來越重,因為性教育已經(jīng)不單單是要解決“從哪里來”的問題了,還有如何自我保護,如何對待LGBT群體,甚至男女平權。
無論如何提早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樹立正確的三觀,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都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敞開了教育肯定比藏著掖著顯得猥瑣來的好,“性”本來就不可恥。
也許,我們所看到的都太過于沉重,讓人覺得這些好像離自己和孩子的生活還很遠,其實并沒有!
要知道,即使是日常當中,最普通的性騷擾,對于孩子來說,同樣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傷害!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