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東方六國之間的矛盾就不少,趙燕之間、燕齊之間、齊楚之間、魏齊之間更是互磕很久,韓趙魏雖然同出于晉,摩擦也不少。每次合縱攻秦,都未必真心出力?!傲鶉茰?,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是有道理的;一兩個國家團結起來可能還容易,要讓六國真心抱在一起打秦國,很難。還有燕、齊不與秦國接壤,燕齊出力若出力攻秦,即使了勝仗分到的底盤也是飛地,幾乎沒有控制力。
六國的目的是稱霸,稱霸的表現(xiàn)是比別國認可本國強,秦國的目的是統(tǒng)一。其次,從歷史來看,就算是周朝代商,最后對周朝老臣也沒有殺啊,只是封土變少,但依然是一方諸侯啊,所以可以貪,有啥好怕的只是他們還是小看了秦始皇,廢分封,行郡縣,車同軌,書同文,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統(tǒng)一,而更是思想,民族的統(tǒng)一,從這時起,人們才開逐漸有了國的概念,家國天下也才正式開始深入人心。
從這時起統(tǒng)一就是大勢所趨所以,按照后人的看法他們的做法似乎很傻,但在當時的思想,認知里,完全沒有任何邏輯上的不同,他們并不是單純的短見,畢竟天下只有一個秦始皇,他們要有真和秦始皇有同樣的政治理想,遠大抱負,能看出來秦要行郡縣。等秦始皇開始發(fā)動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時候,東方六國已經(jīng)沒多大實力了。相對合縱連橫時代,六國實力大大削弱,而秦的國力持續(xù)上升。要注意的是,奮六世之余烈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這個時候,六國是知道秦要一個個滅了他們,為什么不合心合力一舉把秦滅了?
大概是因為他們知道,就算他們合心合力也沒法把秦滅了吧。甚至說,就算他們齊心合力也沒法阻攔秦統(tǒng)一天下的腳步了。時代已經(jīng)不同了。秦在最西邊,把秦滅了,東邊的齊國燕國能得到秦的土地么?反過來其他六國把齊滅了,秦國韓國又能得到什么?所以金角銀邊草肚皮,不就是這道理么。中間的晉國和后來的魏國趙國就比較悲劇了,這地緣和歐洲的德國差不多,分明就是四戰(zhàn)之地。晉要是不分,或許還能用體量彌補地緣的差距,三家分晉就沒辦法了。
最后,六國國君沒有鴻鵠之志,思維方式上沒有跳出原來固有的思維。他們的思維和秦國的舊貴族一樣。在打仗這塊,他們的志向最多當個霸主。讓他們合縱,時間一久就窩里橫了。秦國的商鞅變法,吸引了六國能人,這個大家都知道,不太清楚的是,還吸引了很多六國流民。慢慢的這些人也變成了老秦人。
發(fā)表評論